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本文从肺损络伤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与治疗,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以肺络为中心,气、血、津液代谢异常所致肺损络伤合并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治疗上调气以治其本,活血通络、养阴润燥以治其标,重用虫类药搜剔络邪,重视脾肾脏腑功能,以期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诊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气虚痰阻为理论指导,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对肺纤维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氧化应激机制进行分析和归纳,认为氧化/抗氧化失衡是肺纤维化的重要病机之一。氧化作用可造成肺脏局部微环境微血管的损伤,可归因于痰阻肺络造成肺络痹阻;而抗氧化作用能够抵御氧化损伤,与肺气的保卫作用有相似性。当气虚痰阻因素存在时,易破坏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基于此临床选用补气、化痰类中药治疗肺纤维化疾病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中医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古今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中医治疗研究文献。结果:目前各家无论何种肺部病变导致的肺纤维化都归于肺痹研究,而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有其自身特点,按照痹症中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肺痹与肢体皮痹有相关性,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的关系应最为密切,《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中桂枝芍药知母汤应为中医治疗肺痹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纤维化的首方,同时包含了肢体痹和肺痹的证治。结论:今后应继承和加强有效复方对肢体痹和肺痹同时治疗的研究,充分发挥中医复方优势。  相似文献   

4.
肺纤维化是一种渐进性的致死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且发病日趋上升,但目前对肺纤维化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组方用药能提高疗效且副作用小,因此寻求有效的中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在原有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肺纤维化发病机制,认为肺纤维化基本病机为“肺肾虚损,痰瘀阻络”,以“活血化瘀,祛痰理肺,畅利气机”为治则组成化瘀理肺方,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化瘀理肺方对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肺纤维化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是亟需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肌成纤维细胞被认为是肺纤维化病变的"核心效应细胞".结合现代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认为"毒损肺络"是对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医病邪、病性、病势、病位特点的高度概括,痰瘀浊邪,深伏肺络,由浊转毒,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与渗灌,肺络是肺系之体、用的重要载体,初起肺络...  相似文献   

6.
肺纤维化是临床的疑难重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肺纤维化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从肺纤维化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气虚与肺纤维化的关系,证明气虚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诊疗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作为一种不可逆的严重肺系疾病,其发病率随环境污染、雾霾、电离辐射等加重而逐年提升,特发性肺纤维化致死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较差,当前医学界并无特效的医治手段。从中医脏腑理论及辨证论治入手,探讨肺与脾二脏的生理关系和病理联系,以及在IPF的疾病发展中的肺与脾为病的病机内涵,以此入手,探寻经典,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并归纳肺脾同治之法,以此探究特发性肺纤维化之治法治则。阅读经典及学者试验,笔者以培土生金法为治疗之总原则,选用麦门冬汤为代表方剂,归纳肺脾同治常用的用药组合,为临床上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新的肺脾同治的思考角度及治法。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间质性肺疾病晚期会进展为不可逆的肺纤维化,导致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间交换功能丧失,最终呼吸衰竭而亡。肺纤维化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代研究发现,一些中医经典方剂具有抗肺纤维化的作用,在临床上,若能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此类方剂,并适当加减,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肺纤维化系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古籍中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病名,在中医文献中有关本病症状的描述散见于“肺痿”、“喘证”、“肺痹”、“咳嗽”、“肺胀”等疾病中,目前尚未统一命名[1-2].但众多学者认为纤维化性疾病应属于中医学“络病”范畴[3].因此本文拟从“肺络论”探讨灸法在防治肺纤维化的原理和方法,为指导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种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在晚期均可呈现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以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笔者通过总结近年中医对于肺纤维化的研究,发现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中多有气虚血瘀的改变,因此进一步探索了益气活血法的方药治疗肺纤维化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1.
刘建秋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经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建秋教授将特发性肺纤维化归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范畴,认为本病的病情复杂,难以用单一病机来阐释,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现代药理研究中具有明确的抗肺纤维化及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组成康肺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从肺纤维化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气虚、血瘀、大肠腑气不降与肺纤维化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验案阐述健脾活血降气法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以干咳和劳力性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弥散性肺泡炎、肺泡单位结构紊乱和肺纤维化。由于其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西医临床欠缺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活的一大重要病因。近年来,中医对于该病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阐述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名、病机及益气活血法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病机制及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肺纤维化是以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聚集为特征的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也无理想的预防、治疗方法。肺纤维化发生与多种细胞生物因子的异常表达有一定关系。对近年来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细胞因子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肺纤维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见后遗症之一,传统中医药在防治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肺纤维化方面有独特优势。笔者基于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将近年来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大法及其常用方药进行综述。文献表明,中医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肺纤维化以扶正气、清余邪为基本原则,应用补益脾肺、益气养阴、益气活血之法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通过文献研究,笔者认为,目前该领域研究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可开展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统一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辨证分型及治法治则并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发挥中医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明利教授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黏膜论思想,总结出治疗咳嗽应主张五脏六腑同调,治疗过敏性鼻炎应肺鼻同治、肺肾同调的治疗理念,且发现甘草泻心汤在治疗胃咳时对过敏性鼻炎也有疗效,这与中医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不谋而合,但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以上情况,围绕黏膜论指导下的临床诊治这一课题,在对黏膜论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现代研究为论证,从作用机制层面探讨黏膜论指导疾病诊治的理论依据,从而达到临床中医异病同治、科学诊治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黏膜论思想主要是通过调节脏腑黏膜氧化应激、微循环、炎症因子及免疫屏障的方式来改善三焦膜系疾病;黏膜论思想并非以一膜治一膜,而是脏腑黏膜之间平衡变化,共同调节三焦膜系疾病。  相似文献   

17.
综述肺纤维化的中医认识及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肺纤维化的中医认识:病程分期方面,各医家提出了不同见解,为肺纤维化的分期论治提供了多种思路;病机方面,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具体表现为络虚络瘀,虚瘀痰毒互结;病位方面,肺纤维化的主要病位在肺,久病可损及心、脾、肾等脏。基于以上认识,中医界开展了有关单药、验方治疗肺纤维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肺纤维化具有缓解慢性炎症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等作用;也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纤维化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因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代单一疗法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参考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组以不完全可逆的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未明。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相关文献报道,慢阻肺的发病与肺衰老关系密切,被称为"加速的肺老化疾病",研究热点多集中在氧化应激失衡、炎症加重、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端粒假说、抗衰老蛋白表达异常等层面上,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颇有建树,如何把抗衰老的细想运用到中医治疗慢阻肺等慢性病上,将为今后中医治疗慢阻肺等慢性病提供更丰富的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肺络生理和功能特点,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机制概括为肺之络脉损伤。肺之气络损伤包括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信号传导通路失调;肺之血络损伤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两者相互促进,继而引发免疫炎性反应(络热)、纤溶-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络瘀)、细胞外基质沉积(络痰)、肺脂质过氧化损伤(络毒),最终成纤维细胞增殖聚集,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从"肺"的生理功能角度阐述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痿病)中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提出补肺生肌通络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学说及理论依据;并根据珠及汤的药物组成、配伍、古代文献记载及现代药理研究结果等进行分析,探寻珠及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肺痿病)的可能性,提出中医治疗肺痿病可能的新思路,并举一典型病例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