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药食同源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中医药文化常使用药食同源物质来防治疾病或养生保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食同源资源,如玫瑰花、石榴、巴旦杏等地方特色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因其显著的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新疆当地各民族药中,为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养生保健提供了一定保障。该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检索平台,检索项选择关键词和全文,以新疆特色药食同源物质“玫瑰花”等为检索词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研究表明新疆药食同源资源在食品、药品、生态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笔者探讨了新疆药食同源资源的研究价值与开发利用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新疆药食同源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旨在促进新疆药食同源资源产业化得到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助力打造健康中国。  相似文献   

2.
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又称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在我国已有超过两千年的药用历史。杜仲通常使用其干燥的树皮和叶子入药。由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较高安全性,杜仲叶已在2019年通过食用安全性评价正式列为药食同源物质,成为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的有力资源。根据中医理论,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杜仲的不同部位,如皮、叶、花和种子等,含有类似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素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甾体和多糖类等物质。杜仲因其丰富的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预防骨质疏松、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肝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开发多样化药食同源产品的潜力。该文对杜仲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代表性的药食同源产品进行了系统整理,旨在为杜仲及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及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杜仲的药用特性,并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作为一种传统药食同源植物,杜仲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更多关注,并有望为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查阅、咨询相关学者及民族民间赤脚医生和实地调研等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贵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刺梨的使用历史、民族应用和现代研究与开发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刺梨作为具有贵州地理标志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在医药、保健、食品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与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维持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调节宿主生理活动和改善疾病状态。多糖为药食同源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物质,由于其具有易溶、毒性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食同源植物多糖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菌群分泌的多糖降解酶降解,具有潜在的益生元特性。药食同源植物多糖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并作为益生元与益生菌形成合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对药食同源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介导肠道菌群并作为益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台区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金台区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和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根据金台区药用植物资源数据,从金台区药用植物的特性、多样性、分布型、入药部位及药食同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金台区药用植物资源有120科437属747种,183种药用植物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基原,43种药食同源药材基原。结论金台区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具有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建议加强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药食同源是人们对食物和药物关系的认识和归纳,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等活动。通过对药食同源追本溯源,明晰了药食两用物质的发展脉络,明确了药食同源的内涵和定义,并通过"物-性-效"关系分析了药物与食物间的差异,以期为今后合理应用药食同源概念及物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草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草部中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药食记载、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内容,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的药用植物共41个,不同的共40个;《本草纲目》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根及根状茎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五大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方法,以及个人体质、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内容。结论:《本草纲目》草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以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木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木部中作为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食用部位、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记载,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木部共记载了43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木部药物总数的27.92%。其中,有35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相同的药用植物共9个品种,药食部位不同的药用植物共14个品种;《本草纲目》详细记载了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嫩芽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皮类6种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适宜人群、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服食禁忌。结论:《本草纲目》木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角度看药食同源之百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夏静  郑景陆 《光明中医》2008,23(4):512-513
百合作为一种药用资源植物,其洁白如玉,醇甜清香,味美宜人,营养丰富。中医在治疗肺燥或阴虚之久咳、痰中带血上,尤以热病余热未清之心烦失眠中具有良好效果。中医学历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药食同源"(或者称"医食同源")理论源远流长。因此,本文从中医学的角度来对百合药食同源用途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栝楼是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其根、藤茎、果实、果皮、种子均可入药。其中,栝楼种子作为休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是新兴的药食同源植物。结合当今栝楼资源短缺问题,为保证栝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拟对栝楼的资源现状、市场前景、生物学特性以及贵州省绥阳县的地域优势、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贵州绥阳县种植栝楼的可行性,并初步得出该地区适宜开展栝楼引种栽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食疗本草》收载了大量药食两用的中药植物资源,详细陈列了相关植物不同部位的食性、食忌、食方与功效,不仅弥补了当代人食疗思想的缺失,其关于中药一体多用的记载也为当今中药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线索。从中药植物的一体多用角度出发,排除应用部位单一的中药植物,对《食疗本草》中一体多用的植物种类进行筛选与统计,根据临床、教材或生活应用习惯,探讨在习用基础上拓展的药(食)用部位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既有药性、药效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也有部位不同、功效相异的情况;部分同科不同种(属)植物也显示出一定的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3.
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露阳  张志锋  王庆颖  李芸 《中草药》2021,52(15):4722-47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大多被人们当野菜食用或作茶饮,以达到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的目的。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被发现。对药食同源目录中全草类品种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品种的食疗、保健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5.
正桑叶为桑科植物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是我国药食两用品种。广西是桑叶主产地之一,药材资源丰富。桑叶作为"药食同源"重要植物资源,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有独特疗效。本文对桑叶在降血脂方面的药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以更好地促进桑叶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与保护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维药、药源植物,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疆部分地区的维药、药源植物资源进行了物种考察,并根据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确定其科、属关系。文章介绍了15种常用维药、药源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维药、药源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参Codonopsis Radix是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具有保护神经、保护肠胃、保护心血管、调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常作为药膳以及保健品使用,在药品上也应用广泛,如复方党参片、生脉饮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党参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食两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概述,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党参的可持续发展、药食同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年11月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新增人参、山银花、当归、夏枯草等15种药食同源品种。目录显示,此次新增加的15种药食同源品种包括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包括马尾松和油松)、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是指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  相似文献   

20.
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引出“药食同源”的判断,认为药物与食物本是同类,是一本两支的关系。其基本特征可用“三同”加以概括,即药食同源、药食同理和药食同功。并分别对药食同源、药食同理和药食同功给出了定义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