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中风与胸痹心痛共病多属本虚标实,其病机关键为痰瘀内阻脉络。治疗上痰瘀同治;风痰瘀阻、心脉不畅证宜息风化痰、祛瘀通脉,痰热腑实、心脉瘀阻证宜清热祛瘀、化痰通腑,气虚挟痰、痹阻心脉证宜益气化痰、畅通心脉,阴虚挟痰、瘀阻脉络证宜滋阴化痰、活瘀通脉。  相似文献   

2.
总结董玉江教授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经验。董教授认为冠心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气滞痹阻心脉,病性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痰瘀气滞、痹阻心脉为标,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提出益气养阴、豁痰化瘀理气为本病的治法,并强调辨病辨证结合,在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学文教授认为冠心病的中医病机主要是正虚、痰瘀阻滞心脉,治疗以益心宽胸通痹为原则,临床分为痰浊痹阻、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气阴两虚4类证候论治.  相似文献   

4.
胸痹心痛有多种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标实多为痰热瘀阻,痹阻心脉。清热化痰、活血祛瘀法是目前治疗痰热瘀阻型胸痹心痛最常用的方法。黄连温胆汤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行气以助血行,加味三七活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本文拟从胸痹心痛中医痰热瘀阻型病因病机探讨笔者导师王卫星主任医师经验方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机理。  相似文献   

5.
试述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疾,本虚多属气虚,而标实则为痰瘀交结为患。由于气虚不运,气不行则血亦瘀滞,或因心阳不运,则脾阳不振,痰浊内生,痰瘀阻痹心脉发为胸痹。  相似文献   

6.
治心悸当重痰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瘀阻络是心悸发病的重要因素,许多心脏疾患大多可见有痰饮和血脉瘀滞的病理过程,而痰瘀阻络又往往进而加重病情和症状。痰瘀阻络导致心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淫内伤,操持劳损,致水湿痰饮内停,清阳失旷;或本脏阳气虚衰,痰浊水饮乘侮,上凌于心;或内有宿痰郁火;或外感时邪伤正,凡此种种均可导致痰瘀阻闭心络,出现心悸怔忡。痰瘀阻络多为标,而心脾阳气失司则为本。心阳痹阻(衰弱)不仅会导致血脉瘀阻,而且也不能宣散痰湿,出现痰浊痹阻心脉,引发心脏病的各种症候。治疗痰瘀阻络型心悸的基本方法是通阳化痰,祛瘀通络,临床常用瓜蒌桂枝汤合温胆汤加减。  相似文献   

7.
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机经历了从阳虚寒凝、痰瘀痹阻到瘀毒互结等的发展及演变。本文从慢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基础出发,认为慢性冠脉综合征阻塞性冠心病、非阻塞性冠心病可统一对应中医“心脉癥瘕”,基于癥瘕的病因病机特点,同时结合慢性冠脉综合征现代证候学研究,本文进一步提出虚为心脉癥瘕之本,痰为心脉癥瘕之始,瘀为心脉癥瘕之基础,毒致心脉癥瘕之变。因虚可致痰、瘀内生,痰瘀互结日久酿毒,虚、痰、瘀、毒的互结互化构成了本病的发生及演变基础。在治疗方面,则应参考治疗癥瘕的温通之法,首辨气血之虚实,后辨痰、瘀、毒之偏重深浅,从补虚扶正、化痰降浊、活血化瘀、解毒稳脉四方面,结合病机特点,随证侧重用药治之。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友发教授从痰瘀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杨友发教授认为肾精亏虚,痰瘀阻隧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病机,故治疗上注重化痰祛瘀、通痹培本,以小活络丹为基础方,分痰瘀寒痹、痰瘀热 痹、痰瘀虚痹三型辨证用药;若痰瘀寒痹,合用补肾活血汤;若痰瘀热痹,合用连朴饮;若痰瘀虚痹,合用桃 红四物汤。笔者根据临床实际,灵活应用,颇有效益。  相似文献   

9.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络脉",累及脾肾,其发病与"虚"和"瘀"密切相关,"虚"为脾气亏虚、肾阴亏虚、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心阳虚衰;"瘀"为心脉瘀阻、痰瘀互结.临床选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滋膵通脉饮为主方,结合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心阳不振、心脉瘀阻等证,合方加减,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0.
胸痹心痛多与寒邪内侵、情志失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年老体衰等因素有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痹阻胸阳;虚为气虚、阴伤、阳衰,脏器亏虚,心脉失养。血瘀是病理关键,活血化瘀为治疗关键,理气、益气、温阳、痰瘀并治共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近3年来的文献,发现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入脉和情志失调;脏腑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常,心脉痹阻;五脏虚损,阴阳气血亏虚;痰瘀互结;痰瘀热毒交结凝滞于心脉。治疗方面主要有:内服汤剂、中成药;外用针灸、穴位贴敷等。但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缺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次,缺乏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基础实验研究;再次,缺乏大样本可重复性临床研究;最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今后的研究当以上述不足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3.
王付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各类疑难病症。在顽固性心绞痛方面,他认为以阳虚内寒为主,主张助阳散寒基础上,根据挟痰湿、挟瘀、挟郁热的不同,兼以化痰湿、通瘀、解郁热,强调温振阳气以通达血脉止痛,尤其擅长运用乌头汤合方进行辨治。阳气亏虚、痰浊痹阻证候予乌头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胸阳不振,热郁内伏证候予乌头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阳气虚衰,心脉痹阻证候予乌头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多属本虚标实。虚者,心之气血阴阳不足或兼肝脾肾等脏的亏损,实者则为寒凝、痰阻、气滞、血瘀痹阻心脉,故心痛之治则不外乎补虚与通痹两法。临床实践表明,在冠心病的缓解期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或达到临床痊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16.
陈一峰 《新中医》2012,(4):170-171
心主南方火,以阳为用,其病不外两端:一为阳虚,阳气虚衰,温运乏力,痰瘀内生,痹阻心脉;二为阳郁,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郁遏阳气,血脉痹阻。笔者多年深思其理,兹选阳郁验案3则,并述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心绞痛属瘀血阻滞心脉而致胸痹心痛。心脉瘀阻 ,血运不畅则导致心失所养 ,常可合并发生心悸怔忡等证。其治当以活血化瘀为法。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所创活血化瘀诸方中应用最广泛的一方 ,专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其方治与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相吻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张晓星教授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以阴虚、气虚、气阴两虚为多见 ;标实主要为血瘀、气滞 ,其次是痰浊。不论是血瘀、气滞、痰浊 ,还是阴虚、气虚 ,该病主要病机仍为心脉痹阻。张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收到良好疗…  相似文献   

18.
胸痹为本虚标实。实者有寒凝、血瘀、痰阻、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虚者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多为气虚血瘀型。方用正心汤,治疗53例,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6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介绍王行宽教授辨治风湿性心脏病(心痹)经验.王师认为心痹病位在心,涉及血脉,与肺、肝、脾多脏密切相关.正虚邪侵、心脉痹阻为本病总病机.正虚者责之于心之气营亏乏;邪实者为外邪入侵,加之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产生痰、瘀、水、气互结为患.治疗上以"多脏调燮、综合治理"为法,益气养营以固其本,并根据痰、瘀、水、外邪之偏重灵活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20.
胸痹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能平卧,与现代医学的心绞痛相吻合,中医认为其病在心,病机主要为心脉瘀阻,病因则除阴寒、情志、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有碍气血运行的原因之外,还与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肾性胸痹的形成、发展与其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人体血液的运行有赖心阳的鼓动,肾阳之温煦。若肾阳不足,阴寒内盛,则寒凝脉涩,血行不畅,心脉瘀滞;肾阴亏虚,则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心肾阴虚,阴血不足,脉络不充,则血行不畅,心失所养而成胸痹。目前治疗心绞痛常用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