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需借助气管套管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因此气管套管的护理尤为重要。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气管套管的通畅 ,应注意以下几点。1 气管套管的固定气管切开插管成功后 ,为了防止气管套管的脱落 ,以往采用细线绳固定 ,现采用新型气管套管固定带 ,该带是由细小柔软布扣带制成 ,弹性好 ,不影响气管切开患者咳嗽 ,同时也减少气管套管移动 ,固定、解开均简便、快捷 ,可根据患者的颈部情况进行调整 ,用此带固定牢固、安全、舒适 ,不损伤颈部皮肤 ,对胶布过敏者尤其适用。2 气管套管置入处切口护理由于气管切开后分泌物较多 ,气管套…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危重患者有效通气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呼吸道湿化、吸痰、鼻咽口腔冲洗、口腔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技术.现将笔者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讨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ICU77例气管切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我们认为加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套管的消毒和固定,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方法,并采用浅层吸引法吸痰,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5.
抢救危重患者时,建立人工气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急救措施之一。然而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患者丧失了一部分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舒适,以致使患者无法应对和调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针对此类特殊患者笔者运用了舒适护理的理论,有效地使患者的不舒适降低到最低的限度,从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护理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时观察并发现各种并发症,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5月间实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在27—70岁之间,其中17例曲颅脑重度损伤,19例为呼吸道梗阻,4例为颈椎骨骨折伴高位截瘫所致的呼吸机麻痹。结果: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9~36天,平均19.5天。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脑疝,其余38例均未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顺利出院,恢复良好。结论:通过术中术后的完善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观察并发现各种并发症,从而使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管切开是抢救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积极的措施。但气管切开对患者是一种损伤,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意外发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加强护理,尤其是呼吸道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极为重要。我院2002年5月~2006年11月行气管切开术3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罹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的100例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心血管疾病常规护理方案,干预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双心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予以评定。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各不良情绪指标较护理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SAS、SDS水平则明显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出院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PF)、躯体职能(PR)、社会功能(SF)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均P0.05),而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水平较护理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患者SF-36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双心护理干预治疗方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中,有助于使患者不良情绪改观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少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鼻饲时的误吸,为患者更好的提供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改进胃管长度、抬高床匀速泵入营养液,增加胃动力药物、掌握好吸痰时机等方法。结果:90例患者中15例发生返流,经改进方法后,患者愈后好。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对气管切开昏迷患者鼻饲返流误吸的发生可有效防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经验,规范护理操作技术程序。方法:对2009年2月1日~2011年2月28日收治的40例呼吸道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规范的护理操作,40例气管切开患者38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结论:烧伤患者呼吸道损伤行气管切开后规范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管内套管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气管切开留置套管50例,采用加强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管道的消毒和有效控制感染等护理干预。结果:本组50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气管扩张1例,气管黏膜损伤性出血1例,加强护理后均恢复。结论:气管切开内套管患者整体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是对ICU的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要点的总结及体会.方法回顾性的分析ICU从2011-2014年来收治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30例中.14例出院.7例转院.9例转科.无一例并发症。结论在ICU这科特定的环境下的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要求我们必须落实有效的基础护理及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的实施才能抢救患者的生命.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02年3月-2005年3月58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结果58例患者中,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9例因脑疝等原因死亡或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气管切开患者能较顺利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总结我院对烧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护理体会,认为应严格无菌操作,湿化、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详细记录患者病情,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我科2002年3月—2005年3月58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结果58例患者中,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9例因脑疝等原因死亡或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气管切开患者能较顺利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2010.8间在我院救治的1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气管切开患者无一例死亡,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和高超的专业技术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51-15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行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改善病室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防止气管套管脱出。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气管切开的正确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致使病员缺氧窒息,颅内压升高,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进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的关键,是要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对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36例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有无发生肺感染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患者均未发生感染,观察组58例患者均发生感染,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史、吸烟史、使用抗菌药物等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气管切开时间、GCS评分、Al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繁多,与糖尿病史、抗菌药物、气管切开时间等具有紧密相关性,临床上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给予合适的护理干预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江莲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9):143-144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是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清洁和过滤作用,造成下呼吸道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