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急性胆囊炎(A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镇静效果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老年AC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T0、T1、T2、T3)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Sp O2)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两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Sp O2在各时间段无明显变化,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HR、MAP较T0时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HR、MAP较T0时出现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Ramsa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老年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平稳,术毕苏醒迅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03-190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颅脑损伤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颅脑损伤患者96例,依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T0、T1、T2、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T1、T2、T3时间点,观察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LH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均以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七氟醚组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1%~3%复合吸入而丙泊酚组采取丙泊酚4~8mg/(kg·h)静脉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状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麻醉前(T0)、气腹后10 min(T1)、手术结束后10 min(T2)的血糖(GLU)、皮质醇(CRO)、肾上腺素(NE)、去甲肾上腺素(NA)、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时间点Sp 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七氟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言语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P0.01);丙泊酚组T1时HR、MAP、血浆GLU水平,T1、T2时COR、NA、NE水平均较T0时显著增高(P0.05,P0.01),而七氟醚组上述指标较T0时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LH麻醉时可很好地抑制麻醉过程引起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选择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的患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对照组采用罗库溴铵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T1、T2和T3时与T0相比HR和MAP均明显下降(P0.05),T4时与T0相比,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麻醉诱导平稳,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肺癌、食道癌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2组患者麻醉前30 min均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Ⅰ组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Ⅱ组采用芬太尼与七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2组患者入室时(T0)、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T1)、进胸时(T2)、拔管时(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MAP、HR、SpO2变化,记录2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围麻醉期各时间点的SpO2及T0和T4时MAP、HR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组T1、T2、T3时的MAP及HR均明显低于Ⅱ组(均P<0.05).Ⅰ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Ⅱ组(均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凭着镇痛作用强,对呼吸抑制作用弱,且恢复快的特点,能有效地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减少患者的燥动,易于维持循环稳定,更适合于胸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患者麻醉后恢复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更有效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78例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两组:C1组39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C2组39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且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气管导管时呼吸频率、手术结束至拔气管导管时间、恶心呕吐评分、最大Ricker镇静躁动评分、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咳嗽评分及恢复质量评分(Qo R-40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SBP、DBP、HR在各时间点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1组比较,C2组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短[(5.60±2.20)min vs.(10.40±2.50)min,t=9.140,P=0.000],咳嗽评分、恶心呕吐评分、NRS评分均低(P<0.05);C2组最大Ricker镇静躁动评分低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组Qo R-40评分明显低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微创手术中,均具有稳定的麻醉效果,丙泊酚较七氟烷麻醉后恢复质量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经喉罩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拟行FOB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S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的静吸复合麻醉方式,P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方式。两组均置入喉罩并保留自主呼吸,经喉罩行FOB检查。记录入室后安静时(T0:基础值)、镜检前(T1)、镜检进行2 min(T2)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麻醉效果,并记录镜检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T1时HR、MAP和Sp O2明显低于S组、PETCO2明显高于S组;T2时MAP、HR和PETCO2明显高于S组、Sp O2明显低于S组(P0.05)。S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P组(P0.05)。S组短暂呼吸抑制、检查中断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静脉瑞芬太尼用于小儿FOB检查,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3例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麻醉时间、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麻醉优良率85.37%对比,观察组麻醉优良率100%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后、插管1min时HR、MAP波动小于对照组,拔管时HR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诱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较小,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3种不同药物配伍麻醉对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下眼-鼻内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眼-鼻内镜微创手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七氟烷吸入麻醉)、Ⅱ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麻醉)和Ⅲ组(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入室时、插管后、手术中、清醒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硝酸甘油平均均使用量(MN),术后48 h内鼻腔出血需内镜下处理人次(CL).并进行Fromme术野质量评分.结果 Ⅰ组清醒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MAP、HR均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MN比较为Ⅱ组(0.42±0.04)>Ⅰ组(0.22±0.03)>Ⅲ组(0.09±0.03)mg/(kg·min)(P<0.01);CL患者Ⅲ组(0例)明显少于Ⅰ组(10例)、Ⅱ组(3例)、(P<0.01).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靶控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理想,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波动平稳,可有效减少各种药物的用量而降低麻醉对手术效果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8例卵巢囊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均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舒芬太尼+七氟烷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DBP、SBP、HR变化、麻醉情况、术后OAAS评分。结果:诱导后两组DBP、SBP、HR较麻醉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诱导后、插管时、气腹5 min后、停药时的DBP、SBP、HR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诱导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拔管时、离开手术室时、术后1 h 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可缩短诱导时间,减轻疼痛感,且意识状态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R组予瑞芬太尼1μg·kg(-1)(稀释后缓慢注射),F组用芬太尼3μg·kg(-1),其他用药均相同,为咪达唑仑0.1mg·kg(-1),丙泊酚2mg·kg(-1),阿曲库钱0.5mg·kg(-1);麻醉诱导后:R组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F组持续吸人异氟醚维持麻醉.记录2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拔管时(T4)的MAP,HR,记录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等.结果 2组T0,T1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T2,T3,T4的MAP,HR均低于F组(均P<0.05);R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再入睡率均少于F组(均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手术较芬太尼、丙泊酚、异氟醚静吸麻醉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婴儿手术全身麻醉维持中静脉泵入丙泊酚和吸入七氟烷对其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期行外科手术患儿60例,年龄1个月至1岁,随机分为两组:P组(七氟烷组)和S组(丙泊酚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相同药物诱导,术中均应用瑞芬太尼(0.5μg·kg-1·min-1)静脉泵入镇痛;P组镇静以七氟烷(2%~2.5%)吸入,S组患儿镇静以丙泊酚(10 mg·kg-1·h-1)静脉泵入;所有药物均于手术结束前10~20 min停止。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20 min(T3)、拔管即刻(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变化及两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时间、有无呛咳、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在T1、T2、T3时HR均明显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在各时点MAP差异不明显(P>0.05);在T4时P组Sp O2较S组明显降低(P<0.05);与P组相比,S组从自主呼吸恢复至拔管的时间、拔管至出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呛咳、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婴儿全身麻醉维持安全可靠,患儿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 + 瑞芬太尼(SR组, n=30)和异丙酚 + 瑞芬太尼(PR组, n=30)组.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SR组用1% ~ 2%七氟烷吸入,PR组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6 ~ 10 mg/(kg·h);两组均泵入瑞芬太尼0.2 ~ 0.5 μg/(kg·min).观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采用警觉/镇静评分评价意识状态;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进行随访,询问术中知晓及术后疼痛(采用VAS评分)、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与PR组比较,SR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较少(P < 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较短,两组苏醒质量无明显差异.术中均无知晓发生,术后恶心、呕吐及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副反应相似,七氟烷比丙泊酚组可提供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更适应老年人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手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瑞芬太尼有超短效作用及代谢不依耐肝肾和无组织蓄积作用的特点,丙泊酚亦为起效迅速的超短时效静脉麻醉药,异氟烷是对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吸入麻醉药,均为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的理想麻醉维持用药.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的复合方法用于肾移植手术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病例对比观察,于2006-04/2008-12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拟行肾移植手术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9±9)岁,体质量(62.8±5.3)kg,身高(163.9±12.8)cm.异氟烷由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53228.丙泊酚由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40300.瑞芬太尼由湖北宜昌人福制药公司提供,批号:060356、080205.方法: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异氟烷+瑞芬太尼组40例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4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与持续吸入异氟烷0.75%~1%,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15 min停吸入麻醉药,结束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与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浓度1~3mg/L),并根据手术需要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前20min停止丙泊酚输入,结束前5 min停止瑞芬太尼输入.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各组术中各时段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意识状态评分.结果:与基础值比较,两组患者于诱导后血压及心率降低显著(P<0.05),插管时血压及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拔管时舒张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1).异氟烷+瑞芬太尼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1),且异氟烷+瑞芬太尼组苏醒平稳和耐受气管导管情况良好:拔管后30 min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意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拔管2 h后两组意识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异氟烷+瑞芬太尼组术后无呼吸遗忘及呼吸抑制,术后2 h内躁动及嗜睡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瑞芬太尼组(P<0.05).拔管后呼吸遗忘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烷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安全有效,可缩短拔管时间,且患者苏醒质量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须行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所选择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监测下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研究组在BIS监测下使用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动态血压(MAP)、心率(HR)、Ramsay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手术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T2时间点的MAP、HR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T3-T5时间点的Ramsay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苏醒延迟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BIS监测下控制麻醉深度,可对患者个体化合理给予全身麻醉药物,且麻醉苏醒快,拔管时间短,同时亦使得围麻醉期更加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6.
黄焜  梁鹏  杨邦祥 《华西医学》2009,(8):1986-1988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将S和F的效能比定为10:1,复合咪唑安定、维库溴胺、异丙酚来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均复合七氟烷。分别记录麻醉前、诱导后、插管时和拔管时血压和心率变化;呼吸恢复、睁眼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半小时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较诱导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F组插管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均较S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S组苏醒期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较F组明显缩短;拔管后半小时疼痛评分(VAS评分)S组低于F组。结论:与芬太尼相比,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脑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可更有效地减轻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在麻醉苏醒期,更有利于呼吸管理及术后镇痛。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烷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术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术患者,均分为两组,S组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组(丙泊酚诱导后吸入七氟烷),R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丙泊酚诱导后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严密监测并记录围术期患者的心率、平均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总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术毕10 min镇静遗忘效果、患者满意度、心血管用药情况以及术毕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麻醉方法均取得满意麻醉效果,S组相比之下麻醉更加平稳,苏醒更快更彻底.结论:丙泊酚-七氟烷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宫腔镜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Narcotrend监测指导调节麻醉深度对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下乳腺癌根治切除术成年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Narcotrend监测组(N组)。各组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血压及脉搏血氧饱和度。对照组安置Narcotrend监测电极、不行记录,N组持续记录Narcotrend指数。对照组根据临床体征(血压、心率、体动等)调节麻醉深度,N组按维持Narcotrend指数值为D0(N组)调节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输注速率。记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计算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减少、睁眼及拔管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中,Narcotrend指数指导调节麻醉深度下,丙泊酚用量减少、麻醉恢复迅速;Narcotrend指数能及时有效反映麻醉深度,有利于全身麻醉患者复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氧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B组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七氟醚吸入,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观察入室时(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30min(T3)、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氧分压(Sp 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并记录。分别记录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麻醉用药量。观察并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T1~T4时A组MAP明显低于B组(P0.05);T3、T4时A组的MAP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T1~T4时MAP明显降低;T2~T4时HR明显减慢(P0.05)。T0时,两组患者Sp O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A组T1~T4时Sp O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PETCO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ONV发生率(15.0%)明显低于B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麻醉维持可有效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氧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胆囊结石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切皮即刻(T2)、术后即刻(T3)]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恢复(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恢复定向力时间、拔管时间)情况。结果 T1、T2、T3时间点,观察组MAP、HR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MAP、HR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5h、10h、15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中,能有效降低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及恢复用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