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复杂,西医学涉及遗传、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作用、炎性反应及细胞因子、自噬等多方面因素;中医学涉及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气虚湿瘀、气血阴阳俱虚兼湿毒等多因素.国内众多研究表明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效果更好,但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合作,细化...  相似文献   

2.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讲究综合调理,辨证施治,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冶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在改善症状、降糖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明显。介绍了糖尿病的病因及防治原则,阐述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与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态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趋势在不断的增长,其发病机理至今未明,各种治疗方法作用机理史是莫哀一是。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耪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文章进行总结,旨在从中找到更新的途径来研究其作用机理,以助于其发病机理的阐明。结论为从神经生长因子角度进行研究为一种有意义的较先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怡  张跃明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67-868
糖尿病脑病是以获得性认知行为缺陷为特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应归属中医消渴病合并呆病、健忘的范畴,肾气亏虚,湿痰、瘀血、浊毒互结是糖尿病脑病发生的根本病机,临床治疗上应补肾填精营养脑髓以治本,活血化瘀改善血供以治标,标本兼治,可改善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脑病的可能作用机理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增强海马LTP效应,改善突触可塑性,防治神经元退变和影响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为一种常见、多发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范畴。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改变,虽然糖尿病的症状特点已不明显,证型错综复杂,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也相应有了改变,并借助现代科研手段,在中医药对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方面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现仅就此作一综述。 1 中药具有降低血糖及血脂、提高耐糖能力的作用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耐糖能力低下,并伴随脂肪代谢障碍出现高血脂症。 黄氏的研究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明显下降[1]。樊氏以滋阴活血润燥法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势。本文从调节神经递质、影响睡眠相关因子、改善中枢神经结构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中医药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机制发挥对失眠的治疗作用:一是调节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前列腺素等抑制性神经递质及谷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含量;二是影响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和胆囊收缩素、食欲素及其他睡眠相关因子;三是改善大脑皮层、中缝背核等中枢神经超微结构。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理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对于中医药如何发挥多层次、多靶点优势,协调诸多睡眠因子的相互作用从而治疗失眠症,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雪萍  周国英 《陕西中医》2000,21(7):332-334
<正>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 DN)又称糖尿病肾球硬化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DN的发生是由遗传因素、代谢紊乱、激素分泌失调、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凝血机制、免疫机制失调对肾小球的损害等多因素的结果。中医无DN病名,但早有对DN的注载;《圣经总录云》:“消渴日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淤体内而成为水肿。”中医学认为DN发病机制为消渴病日久,肾阴亏。搔体受损,肾阳虚衰而致。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可高达90%,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其发生与高血糖引起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神经营养因子缺乏、自由基损伤及基因表达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西医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调节代谢及改善微循环,以纠正神经缺血缺氧,增加神经传导功能;此外,还有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理疗、高压氧等方法。近年中医药对DPN的治疗则显示了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西医的角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乙肝病毒基因变异与中医药治疗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结构复杂,存在不同的基因组,故人体感染HBV后引起的机体反应差异很大,可引起如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自限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暴发性肝炎等多种临床表现,尤其是与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变的发展密切相关。然而是什么因素决定了HBV感染后产生了不同的临床过程,目前尚不明确。最近的研究资料显示,用传统的克隆技术或PVR扩增后的DNA序列分析证明,在HBV感染中存在各种HBV基因的变异,且这种变异似乎与某些HBV感染状态有关。但是,与一切生物为适应生存环境的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异一样,病毒基因的变异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的范畴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临床研究证明 ,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等功用的方药治疗糖尿病获得较好疗效。学者们从多方面、多环节对中药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已证明中药的降糖机理是多途径、多因素的综合作用。1 胰内作用尽管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但胰岛病变导致胰岛素分泌延迟或缺乏这一病理基本环节是肯定的 ,胰内作用主要包括刺激胰岛细胞分泌和修复胰岛细胞两方面。1.1 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张鸿恩等 [1] 报道 ,降糖甲片 (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天…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王一飞  张明 《光明中医》2016,(24):3690-3694
近年来中医药对痤疮的研究,从单一的改善症状到结合客观的实验室指标,从内分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探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显示中医药具有调节雄激素、抑制皮脂分泌、抗皮脂腺导管角化、抗痤疮丙酸杆菌和抗炎调节免疫作用,与西医对痤疮的发病机制认识一致,侧面印证中医药的科学性,为痤疮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组织损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肌腱韧带、骨膜、关节囊等软组织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青紫瘀斑等。西医治疗多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双氯酚酸等),但往往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1~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文章归纳了近年来中医方法治疗骨关节作用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以期探讨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和研究方向。方法检索近年来中医方法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的相关文献,从不同研究靶点分类综述。结果中医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研究内容丰富,涉及到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滑膜和软骨代谢各个方面。结论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疗效确切,能够是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功治疗糖尿病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现已被列为当今威协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有报道,气功锻炼能使糖尿病病人血糖下降,我实验室曾观察到气功师练功时的气场能使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血糖降低,为深入了解气功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通过该项实验研究探讨气功调节机体代谢的作用机理。材料与方法一、试剂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为Sig-ma公司产品,葡萄糖试剂盒为北京化工厂临床试剂分厂产品,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二、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鼠(中国医学科学院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87O9R177),体重ZO0~25O克。取空腹…  相似文献   

17.
18.
19.
发育成熟的女性乳腺,不仅能分泌甘甜的乳汁哺育婴儿为人类的繁衍作出了贡献,同时它也是女性重要的性征器官,是女性特有的形体美的象征。在众多侵犯乳腺的疾病中,目前乳腺的发病率升高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兹就中医药辨证治疗乳腺癌的思维方法,临床用药阐述如下,供同道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气滞血瘀、正虚欲脱是厥脱证基本病理特点,应用具有行气活血、扶正固脱和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的抗厥、救脱Ⅰ号静脉注射液治疗厥脱证136例.病死率4.41%,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该药有明显升压、稳压效应,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脑、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说明中药升压有它的整体效应。而对线粒体、溶酶体、生物膜的保护作用则是扶正固脱的主要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