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在睡眠状态下,由于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引起的睡眠中断,进而出现夜间睡眠障碍、白天嗜睡、长期疲劳、认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在成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5%~([1])。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分别为4%和2%~([2])。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发  相似文献   

2.
王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60-16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护理方法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59例OSA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心理护理、手术前评估、手术后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59例OSAS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效果良好,有效率达96.6%。结论:OSAS进行手术治疗,配合优质的医疗护理,可减少OSAS患者手术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俊  李磊 《新中医》2004,36(7):25-26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对采用多导睡眠图技术(PSG)诊断为OSAHS的122例患者,就其常见的临床表现进行年龄、病程等相关因素分析,并与经PSG检查排除OSAHS的对照组比较,确定OSAHS的基本证型及常见变证。结果:大部分OSAHS患者均有明显的痰证表现,相关症状计分明显高于非OSAHS患者(P<0.01)。观察1组血瘀相关症状计分明显低于观察2组(P<0.01),而且气虚相关症状计分也稍低于观察2组。结论:OSAHS患者中医证型早期应以痰湿闭阻为主,随着病程延长、年龄增大,相继出现血瘀、气虚等兼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中医研究概况。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OSAHS发病率高,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疗法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治疗OSAHS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的调节作用,探究针刺疗法可否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应用于OSAHS的临床治疗。方法 6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穴取上廉泉、风府等)和n CPAP组30例(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两组,两组分别干预3个月,在干预前后所有入选病例分别进行一次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和证候积分数据的采集。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29/30),n CPAP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针刺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 0.05)。n CPAP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①针刺可以减少OSAHS患者睡眠中呼吸暂停的次数,从而改善患者的鼾声程度、白天嗜睡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等临床症状。②从卫生经济角度分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针刺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导睡眠监测对确诊为OSAHS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各年龄段、病程区间及不同病情程度的中医证型分布。结果:95例OSAHS患者确立了5个基本证型,分别为:痰热型、痰湿型、痰瘀互结型、脾气虚型、肾阳虚型等;各组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P0.05),40岁以下则实证病例(痰热、痰湿、痰瘀)有42例,虚证14例;40岁以上实证19例,虚证20例。实证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而虚证以40岁以上年龄多见。各证型与病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证型组在轻度与中度分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痰瘀互结组的病例重度程度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其他4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OSAHS的中医证型与痰有密切的关系;40岁以下的OSAHS患者多为实证;痰瘀互结型的OSAHS患者病情程度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高血压程度与睡眠参数的关系。方法:诊断OSAHS合并高血压60例,单纯高血压40例。比较两组辨证分型、与AHI与LSaO_2的关系。结果:两组各级别高血压与AHI、LSaO_2方差分析,P0.05;辨证分为(1)痰热内蕴、肺气郁滞型;(2)痰浊内阻、气滞血瘀型;(3)痰瘀互结、肝火炽盛型;(4)痰瘀内阻、肝肾亏虚型四大证型。其中,(3)型最严重,可引起(4)型。结论:气机郁滞"是OSAHS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的关键,"痰浊、瘀血"是重要的病理因素,也是致病因素。高血压的程度与AHI成正比,与LSaO_2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病机复杂,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中医对OSAHS进行辨证论治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OSAHS的病机特点进行分析,归纳各中医学家对本病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治疗及中医非药物辨证论治的文献,并对OSAHS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物及中医非药物治疗的辨证论治进行研究概述。总结中医治疗OSAHS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现予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心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因其有潜在致死性而亟待提高治疗水平。本例年高病久,证情复杂,病机湿热瘀相合,金东明教授治以清热利湿祛瘀,方药奥妙为活用二草(车前草、益母草,金东明教授经验习称),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中医体质相关性。[方法]使用系统分析方法,将12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根据中医体质问卷调查,按九种中医体质类型分类方法进行分类,以分析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结果]120例体质类型中单一体质占9.2%,兼夹体质占90.8%。在288例次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最明显,其次为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而且随着OSAHS患者的严重程度增加,痰湿质、血瘀质比例更高(P<0.05)。有无心律失常患者两组中痰湿质及气郁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体质是复杂的,以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为常见体质类型,痰湿质、血瘀质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痰湿质、气郁质对促发心律失常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属于一种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复杂,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寿命。而中医痰湿肥胖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因此,从调理痰湿肥胖之本入手,同时对痰湿肥胖的高危人群进行本病的筛查,尽早干预,可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睡眠呼吸疾患之一,可诱发多种疾病,具有潜在危险性。自20世纪70年代逐渐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细胞分子水平探析中医体质学说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中医痰湿体质的OSAHS病人20例,非痰湿体质19例,阴阳平和质20例;结合3组的体重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嗜睡指数(ESS)等基础指标,分析对比脂联素(APN)、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痰湿体质组呈显著高AHI、BMI、ESS、Leptin、TNF-α以及低APN水平,痰湿体质分值与AHI、ESS、TNF-α呈显著正相关,与APN呈显著负相关。结论:OSAHS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表达与中医痰湿病理体质的形成以及OSAHS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大量研究已经证实OSAHS可导致多系统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OSAHS与缺血性眼病相关。缺血性眼病(IOP)是眼缺血的总称,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包括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及眼缺血综合症等。本文就OSAHS与IOP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无症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无症状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脑梗死合并OSAHS组(病例组)和单纯脑梗死组(对照组)。并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分为脑梗死并轻度OSAHS组(AHI 5~14次/h)、脑梗死并中度OSAHS组(AHI15~30次/h)、脑梗死并重度OSAHS组(AHI30次/h)。比较各组一般资料、生化检查指标、神经缺损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OSAHS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入院时收缩压(SBP)、高血压比例及血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尿酸(UA)、血肌酐(C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总睡眠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效率、微觉醒指数、睡眠知觉及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对照组,入睡潜伏期和睡后觉醒时间长于对照组,AHI和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脑梗死并OSAHS各组入院后3 d、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明显低于脑梗死并OSAHS各组,脑梗死并轻度OSAHS组明显低于脑梗死并中度OSAHS组、脑梗死并中度OSAHS组明显低于脑梗死并重度OSA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SAHS与无症状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OR=3.192,95%CI[2.132,7.109],P0.05)。结论 OSAHS与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且随着OSAHS病情的加重,神经缺损症状亦加重,应当引起临床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可反复发生低氧血症、睡眠结构紊乱,病机复杂,发病率高,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独立发病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充分重视。西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但不能完全治愈,基本上是通过消除局部阻塞诱因,存在明显局限性。中医认识本病归结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进行辨证分型,灵活论治,取得进展,疗效较佳。中医精华是辨证论治,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准确客观的辨证对患者针对性治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本文主要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中医辨证及治疗,分析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为治疗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全球慢性疾病,是很多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为多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以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反复睡眠觉醒为特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间存在密切关联,现代研究观察到将近50%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它们常同时存在并相互为病。长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致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有独特的特征,以夜间及晨起血压升高尤甚,表现为“杓形”甚至“反杓形”。目前临床通常采用持续正压通气以及纠正睡眠体位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持续正压通气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疗效仍不明确,故对病因病机的探讨对此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其西医发病机制的核心在于间断性低氧血症导致的人体神经及内分泌紊乱。由于反复呼吸暂停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使机体血压升高;中医则强调“肥人多痰”,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高血压病分别归于“鼾眠”“眩晕”范畴,认为痰湿质是二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文章将探究阻塞...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因复杂,严重威胁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西医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治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进步,现作一简要总结回顾.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该病夜间反复发生睡眠打鼾、睡眠结构紊乱,以致日间嗜睡、多梦、头痛、烦躁、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治疗OSAHS可有效缓解临床表现,降低机体损伤,且不良反应较少.且较现代医学呼吸机及手术治疗而言,患者依从性和接受性较好.对近年来针灸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呼吸睡眠监测的结果,比较可用于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较为有效的参数。方法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2组,非手术治疗组45例,手术治疗组45例,比较治疗前后各监测结果的变化情况及与疗效之间的联系。结果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组,BMI、Sa(O2)min、Sa(O2)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无明显评价价值,觉醒指数、T90、AHI、AHT、AHTI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有较大的评价价值。结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呼吸睡眠监测时,更应注意觉醒指数、T90、AHI、AHT、AHTI数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