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肝脓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18例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肝脓肿患者资料。结果:17例患者2周内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院2周后复发再次引流后治愈。结论:肝脓肿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治疗风险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维血宁对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6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予连续2个周期巩固治疗。第1周期(对照组)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后仅输注血小板悬液。第2周期(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维血宁,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血小板100×10~9·L~(-1)的持续时间(23.2±4.6)d,≤20×10~9·L~(-1)的持续时间为(6.8±2.5)d;对照组血小板100×10~9·L~(-1)的持续时间为(27.8±5.7)d,≤20×10~9·L~(-1)的持续时间(11.8±3.1)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低值观察组为(14.5±4.4)×10~9·L~(-1),对照组为(13.2±3.1)×10~9·L~(-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最高值观察组为(243.3±46.7)×10~9·L~(-1),对照组为(161.5±34.5)×10~9·L~(-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输注量为(22.5±6.8)U,对照组血小板输注量为(31.0±6.5)U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性白血病巩固化疗后应用维血宁可以加速血小板的恢复,减轻化疗引起的血小板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输注血小板,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裸花紫珠片治疗小儿扁桃体Ⅲ度肿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横栏镇横栏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扁桃体Ⅲ度肿大患儿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裸花紫珠片+益生菌治疗,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情况,并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14/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由(7.57±1.23)×10~9·L~(-1)降为(5.24±1.14)×10~9·L~(-1),明显低于对照组由(7.64±1.22)×10~9·L~(-1)降为(6.64±1.27)×10~9·L~(-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恶心呕吐,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花紫珠片治疗小儿扁桃体Ⅲ度肿大疗效显著,可明显消退患者扁桃体肿大,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创伤感染应用中医益气活血方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三乡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骨创伤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加以处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益气活血方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BC分别为(15.8±1.1)×10~9·L~(-1)和(15.7±1.7)×10~9·L~(-1),治疗后,分别为(5.0±1.5)×10~9·L~(-1)、(8.5±1.4)×10~9·L~(-1),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hs–CRP水平治疗前分别为(21.6±0.6)mg·L~(-1)和(21.7±0.6)mg·L~(-1),治疗后分别为(7.1±0.6)mg·L~(-1)、(12.4±0.3)mg·L~(-1),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医益气活血方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5例CT定位经肝皮穿刺引流结合柴胡舒肝散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患者在CT定位下经皮肝穿刺,抽吸囊液,注入无水乙醇,结合柴胡舒肝散治疗。结果:经临床疗效评价,痊愈3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结论:CT定位经皮肝穿刺引流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肝囊肿临床疗效明显,对患者痛苦小,见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4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56例细菌性肝脓肿采用经皮肝穿刺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9例,显效15例,有效2例;其中行经皮肝穿刺抽脓术47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3例,未穿刺引流者6例;住院时间14~48天,平均21.3天;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术结合中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正> 肝脓肿是外科常见病,其脓肿引流方法很多。我院从1990年1月~1995年12月以来共收治肝脓肿患者38例,对其中的18例采用了肝脓肿B超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男性13例,女性5例,其中年龄最大70岁,最小14岁。细菌性肝脓肿14例,阿米巴性1例,混合性3例。除2例经CT检查外,均经B超确定诊断,仅1例可疑肝脓肿,病史3个月,仅有肝区隐痛,无畏寒发热史,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肝脏不肿大,肝区叩击痛阴性,B超提示囊性包块后经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抽出脓液确诊。本组肝脓肿位于右叶16例,左叶2例。伴畏寒发热17例,肝区疼痛18例,黄疸2例,胸腔积液2  相似文献   

8.
段晓峰 《河南中医》2013,33(6):898-89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5月住院的23例肝脓肿患者,均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桂枝茯苓汤联合用药.结果:23例患者均治愈,所有患者治疗后脓肿消失,效果良好.结论:桂枝茯苓汤加减联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上肝脓肿患者采取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50例肝脓肿患者,并在B超引导下为其采取穿刺置管引流手术的治疗方法。结果:50例肝脓肿患者行57次B超引导下的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手术治愈率94%,平均疗程16 d。结论:为肝脓肿患者采取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手术的治疗方法,不仅费用少、简便、住院时间短、安全,还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患病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在双针法阑尾周围脓肿穿刺冲洗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行CT扫描后,在CT引导下行双针法经皮穿刺冲洗治疗,术后再行CT扫描,检查治疗效果。结果 64例诊断正确,定位穿刺全部成功。结论 CT对阑尾周围脓肿病例的诊断、定位穿刺及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升血汤联合Xelox方案化疗对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以及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转移性结肠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升血汤联合Xelox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Xelox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KPS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常规WBC、RBC以及Hb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所下降,观察组[(4.23±0.37)× 10~9·L~(-1)、(3.89±0.48)×10~(12)·L~(-1)、(98.56±5.98)g·L~(-1)]高于对照组[(3.02±0.69)× 10~9·L~(-1)、(2.05±0.18)×10~(12)·L~(-1)、(88.12±15.12)g·L~(-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指标都有所下降,观察组[23.45±5.12、18.78±3.12、(1.02±0.15)%]低于对照组[26.45±6.45、21.45±2.78、(1.43±0.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PS评分都有所提高,观察组(85.56±12.59分)高于对照组(80.41±14.78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6.3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升血汤联合Xelox方案能够有效的调节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血常规,提高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比较国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赛格力与进口G–CSF惠尔血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供者应用赛格力或惠尔血4.2~12.8μg·kg~(-1)·d~(-1)连续5 d皮下注射,若第4天白细胞低于30×10~9·L~(-1),第4.5天开始采集前2 h加用G–CSF 5μg·kg~(-1)皮下注射,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若采集数量不够,第5.5天再采集1次。并观察供者动员、采集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赛格力组与惠尔血组所用剂量,分别为(7.6±1.6)μg·kg~(-1)·d~(-1),(5.4±0.7)μg·kg~(-1)·d~(-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赛格力组与惠尔血组动员后白细胞均升高,分别为(43.3±11.1)×10~9·L~(-1),(45.1±7.5)×10~9·L~(-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赛格力与惠尔血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赛格力组有2例供者需采集2次,两组结果分别为采集物单个核细胞(MNC)·kg~(-1)(9.3±4.4)×10~8·kg~(-1),MNC·kg~(-1)(8.9±6.2)×10~8·kg~(-1);CD34~+·kg~(-1)(6.9±5.3)×10~6·kg~(-1),CD34~+·kg~(-1)(8.3±7.3)×10~6·kg~(-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动员剂对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赛格力动员效果略差于惠尔血,但通过增加赛格力剂量、采集干细胞次数,两者均能成功的动员健康供者。赛格力能可靠用于健康供者的动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肝穿刺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接受经皮肝穿刺治疗为观察组,20例行腹腔镜下肝脓肿切口引流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评估两种手术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和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体温正常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少,同时花费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肝穿刺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有效途径,效果与腹腔镜手术相当,同时具有花费少、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精神障碍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和不同品牌产品对喹硫平剂量校正后血药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12月广州市惠爱医院喹硫平血清药物浓度监测的498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病历。将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品牌、日剂量和血清药物浓度等信息录入Excel,计算C/D值,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中青年和青少年的C/D分别为(0.65±0.56)×10~(-3) d·L~(-1),(0.39±0.43)×10~(-3) d·L~(-1)和(0.27±0.29)×10~(-3) d·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合并多奈哌齐或舍曲林时,C/D分别为(0.98±0.70)×10~(-3) d·L~(-1)和(0.20±0.13)×10~(-3) d·L~(-1),与未合并用药时C/D(0.51±0.60)×10~(-3) d·L~(-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和不同品牌药品对C/D无影响。结论:老年人需适当减少剂量,谨防发生不良反应,而青少年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使血药浓度达到治疗参考范围。合并使用舍曲林或多奈哌齐时,建议适当调整剂量,密切监测患者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观察于CT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灌注顺铂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5月—2014年05月复发性卵巢癌患者42例。针对所有患者于CT引导下经腹皮选择粗针对卵巢肿瘤实施穿刺。成功完成置管后,对患者灌注剂量为20 mg的顺铂,1次/周,对患者不间断灌注4周后,完成拔管。对患者完成1个月的治疗之后,对患者血清CA125进行复查,并且对患者实施胸腹盆腔CT检查,选择RECIST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最终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评价。结果:对患者完成1个月的治疗后,在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患者5例,稳定患者36例,进展患者1例。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时间为6~25个月,平均进展生存期时间为(12.3±0.1)个月。所有患者全部成功完成一次性穿刺,对患者临床实施手术的时间为26~47 min,平均时间为(36.5±1.2)min。结论: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临床于CT引导下,选择经皮穿刺灌注顺铂进行治疗,最终于临床能够获得确切治疗效果,表现出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凸显此种方法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证型与MMP-3、MMP-9、TIMP-1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5例作为试验组,确定中医证型,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采集静脉血检测MMP-3、MMP-9、TIMP-1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MMP-3为(30.63±25.14)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45±6.88)μg·L~(-1)(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MMP-9为(349.21±125.78)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7.88±53.52)μg·L~(-1)(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TIMP-1为(3 528.64±1 120.97)μg·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49.03±803.86)μg·L~(-1)(P0.05)。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清MMP-3(42.51±19.61)μg·L~(-1)、MMP-9(400.17±114.80)μg·L~(-1)、TIMP-1(3902.36±1052.64)μg·L~(-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3/TIMP-1与MMP-9/TIMP-1呈正相关(r=0.779,P=0.01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3、MMP-9、TIMP-1明显升高,且心血瘀阻证中医证候与血清MMP-3、MMP-9、TIMP-1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常规与凝血四项在临产妇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78例临产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到院体检的非妊娠期健康女性78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10.51±0.65)s、凝血酶时间(TT)(15.84±1.20)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8.64±3.59)s、纤维蛋白原(FIB)(4.05±0.78)g·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产孕妇血小板(PLT)(188.12±51.23)×10~9·L~(-1)、白细胞(WBC)(9.34±2.73)×10~9·L~(-1)、红细胞比容(HCT)(33.61±2.70)%、血红蛋白(Hb)(112.14±9.52)g·L~(-1)、红细胞(RBC)(3.71±0.42)×10~(12)·L~(-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产妇实施血常规和凝血四项检查,可减少产妇分娩中不良事件,及时发现凝血功能风险,从而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的疗效,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茂名市中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6例患有含气性和非含气性肝脓肿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3例含气性肝脓肿患者为观察组,33例非含气性肝脓肿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超声介入治疗情况,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75.76%高于对照组的39.39%,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15.14±4.61)d,高于对照组的(9.48±2.7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及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配合抗菌药物治疗含气性肝脓肿更为有效,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适用于非含气性肝脓肿患者。  相似文献   

19.
急性胰腺炎经皮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引下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的胰周积液,脓肿及假性囊肿行穿刺、引流及注入抗生素治疗的价值。方法:36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均在CT导引下行胰周积液、脓肿、假性囊肿穿刺引流及注入抗生素治疗。结果:25例不伴有胰腺大片状坏死及脓肿与胃肠道相通的病人,在CT引导下经1~3次穿刺引流均在1~3月内治愈。8例胰腺大面积坏死伴有胰周积液或脓肿,在CT引导下穿刺引流,有2例3月内治愈,有6例引流效果欠佳,在病情稍稳定后转入外科手术。3例脓肿与胃肠道相通,引流后有2例脓肿腔最后消失。结论:CT导引下行胰周枳液、脓肿和假性囊肿穿刺引流及注入抗生素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肯定,死亡率低,病人痛苦少,可反复进行。  相似文献   

20.
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成因及对策。方法总结我院1984年4月—2004年4月1 231例脾切除患者发生52例膈下脓肿的诊断治疗经验。结果门脉高压脾肿大687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43例,占6.3%;外伤性脾破裂495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6例,占1.2%。52例患者中14例保守治疗,其中12例治愈,2例死亡;14例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12例经1~3次穿刺引流治愈,其余2例穿刺引流效果差,改开腹手术。26例手术引流,死亡7例,死亡原因主要为败血症、肝功能衰竭、合并其他重大外伤。结论门脉高压症脾切除较外伤性脾切除有更高膈下脓肿形成率,其成因与患者肝功能、脾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缺陷及膈下解剖学特点有关。经腹引流及B超引导穿刺引流对膈下脓肿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