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寒湿腰痛行内热式针灸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我社区收治的寒湿腰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腰痛行内热式针灸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伏天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于2014年—2017年7月至9月三伏天期间在本院针灸推拿科住院治疗的寒湿腰痛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骨盆牵引、腰椎推拿、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增加温针灸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腰痛缓解的时间和出院后复发率以及对护理的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腰痛缓解的时间、出院后复发率、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腰痛患者在三伏天进行温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90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研究组采用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病症评分、生活质量、疼痛评分及腰椎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膝及跟腱反射、生活与工作能力、行走、疼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及腰椎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汤联合温针灸在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高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寒湿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就诊于某院针灸科门诊的寒湿型腰痛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口服中药治疗,1次/d,疗程为2周;对照组给予代温灸膏外用、口服中药治疗,1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治愈25例,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20例,显效14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腰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麦肯基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采用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寒湿瘀阻型NLBP患随机分为2组,60例采用麦肯基康复治疗(对照组),6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将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寒湿瘀阻证评分、局部压痛评分、VAS评分、ODI量表各维度评分、末次随访VAS评分、自我疗效评估评分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6%)(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寒湿瘀阻证评分、局部压痛评分、VAS评分、ODI量表各维度评分、末次随访VAS评分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自我疗效评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麦肯基康复治疗技术基础上采用腰腿痛丸联合针灸治疗寒湿瘀阻型NLBP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92例,依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比较两组疼痛改善状况、干预前后VAS评分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95. 65%(44/46)高于对照组76. 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状况简明量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温针灸联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方氏头针联合体针治疗非洲苏丹地区寒湿型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9月就诊于苏丹恩图曼友谊医院门诊的70例寒湿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剔除4例,治疗组剔除5例,最终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方氏头针。比较两组的治疗次数、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ODI、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方氏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苏丹地区寒湿型腰痛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关节松动术联合用于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式不同分成A组与B组各32例。B组行温针灸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各项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降低及升高幅度均高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应用温针灸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可减轻关节疼痛,解除关节活动受限,促使患者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对寒湿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中医5科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寒湿证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温针灸,研究组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6d视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和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通治疗寒湿证LDH患者疗效确切,能够减轻炎性反应,缓解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与热敏灸配合拔罐)30例和对照组(针刺与热敏灸)28例。观察治疗前后腰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愈显率为46.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配合拔罐的方法是临床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一步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温针灸的治疗方案。方法:将入选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温针灸1壮组、温针灸2壮组、温针灸3壮组,每组20例,3组均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同时在阿是穴、相应节段的同侧夹脊穴上加用温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温针灸3壮治疗,共3个疗程。各组患者在治疗前、结束后进行VAS评分量表、PSQI评分测定,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温针灸1壮组总有效率为25%、温针灸2壮组为50%、温针灸3壮组为85%,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灸2壮组与温针灸1壮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温针灸3壮组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1壮组(P<0.01),温针灸3壮组与温针灸2壮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温针灸3壮疗效较1壮、2壮相比更显著,温针灸疗效与灸量具有相关性,温针灸3壮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性灸量。  相似文献   

12.
运动疗法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粗针深刺治疗,观察组在粗针深刺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运动方案。按照腰痛JOA评分标准进行评定,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评分分值及治疗21天后改善指数;比较两组患者粗针深刺治疗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研究其远期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JOA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评分分值对比高于对照组,治疗21天后改善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针深刺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复发率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能减少中青年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粗针针刺治疗次数,提高粗针深刺治疗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取穴与对照组相同,给予温针灸。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IL-6、NO水平均降低,JOA下腰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艾灸结合中药熏蒸干预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疼痛及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诊治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功能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中药熏蒸,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腰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背肌力高于对照组,腰肌耐力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结合中药熏蒸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腰痛评分,利于促进腰背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脾胃虚弱型胃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西药治疗)与观察组(60例,温针灸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疼痛情况、住院时间、胃电图指标及GIQLI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胃部隐痛、反酸嗳气、胃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部隐痛、反酸嗳气、胃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积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胃电频率、胃电幅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电频率均降低,胃电幅值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均治疗14天,通过观察2组的疗效评定标准及对比2组前后的中医证候来积分来判断其疗效、VAS评分来评定其疼痛缓解情况,ODI指数来评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6%,对照组有效率70%,2组有效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且2组治疗后VAS、ODI及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2组相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效果满意,能快速减轻患者症状以及恢复患者功能,比单独使用中医针灸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就诊于医院的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两组,各6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针刺艾灸联合热奄包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腿痛疗效显著,能快速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针灸临床治疗腰痛多以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以及足少阴肾经腧穴为主,认为腰痛与肝经无关,而早在《内经》中就提出腰痛与肝经的联系,且历代针灸文献多有取肝经治疗腰痛记载。"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李思康主任认为腰脊部疼痛与足厥阴肝经之间密切相关,对于肝经腰痛的治疗,应结合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选取肝经相关穴位,以舒筋通络,缓解腰部疼痛。李主任强调,无论何种腰痛,临床上需仔细辨证,结合经脉循行及相应穴位,正确的辨经论治必定会取得最佳疗效。文章在既往跟师过程中,通过跟师学习针灸治疗肝经腰痛,观察其临床疗效,总结针灸治疗肝经腰痛的诊治思路及针灸治疗方法。现对李主任临床治疗肝经腰痛的的经验做一学习总结,其临床经验对针灸治疗腰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与常规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面肌痉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针刺选穴基础上取颈部夹脊穴(C3-C6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各4穴)和温针灸养老穴。结果:两组患者的面肌痉挛强度和频率均降低(P<0.0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0%)>对照组(63.3%),(Z=-2.815,P=0.005<0.01)。结论:针刺夹脊穴结合温针灸与常规针刺均可改善患者面肌痉挛症状,且夹脊穴结合温针灸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运用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障碍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分为观察组(常规康复训练+毫火针,30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普通针刺及推拿,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给予关节活动范围(ROM)、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关节指数(WOMAC)及WOMAC 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 1周、2周的VAS 、 HSS、ROM、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 < 0.05);组间比较 治疗1周后,VAS、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2周后,VAS、ROM、HS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 < 0.05); 从WOMAC 量表里得出的各项评分可以看出,治疗后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僵硬、肿胀均得到了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第1周完成及第2周治疗完成后WOMAC 量表得出各项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 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6.7%,针推组为 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毫火针与针推治疗TKA术后疼痛及关节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的疗效相当, 毫火针在改善TKA术后患者的疼痛,肿胀及僵硬感的临床疗效优于针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