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已使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加服盐酸吡格列酮胶囊.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以及第12周,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都有所下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都得到了较大改善.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长效的降糖作用,且长期服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Ⅱ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拜糖苹对照组,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 B G 2 h)、糖化血红蛋白(HbAlc)、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保护糖尿病肾脏损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维持原二甲双胍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组注射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周期均为16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及16周分别测量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以及胰岛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后HbAlc、FBG和PB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经治疗8周和16周后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胰岛素水平、胰岛素分泌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吡格列酮相比,地特胰岛素较对单用二甲双胍未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这与地特胰岛素较好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以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治疗中平均胰岛素用量,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PBG,HbA1C,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FBG,PBG,HbA1C及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BM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迅速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增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应用不同剂量盐酸吡格列酮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30名单纯饮食、运动治疗无效或单用磺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双盲给予15或30mg/d国产盐酸吡格列酮治疗12周,对治疗前后的各项疗效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15或30mg/d吡格列酮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效果良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mg/d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无变化,30mg/d吡格列酮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IR均明显下降。结论:吡格列酮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耐受性好;吡格列酮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曾文谊  孙晓玲 《今日药学》2009,19(10):41-42,4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吡格列酮口服。疗程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HbAlc、UAER、Homa—IR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FBG、HbAlc、UAER、Homa—I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有效调控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8.
王巧文 《海峡药学》2010,22(6):118-119
目的评价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协同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1);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15mg.d-1;对照组(n=29);只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0.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检测和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以及胰岛素用量,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其中观察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良好地控制血糖HbA1c,同时增加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1.
朱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49-195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联合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吡格列酮组每天加服吡格列酮15 mg治疗12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RP、TNF-α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IR)变化.结果: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下降(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PG、2hPG、HbAlc、IR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在30-30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吡格列酮30mg/d)36例和对照组36例,疗程2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空腹血糖( FBS)、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  相似文献   

13.
康剑云  刘宝生 《中国药师》2011,14(5):695-69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早期耱尿病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良好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组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po,qd,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NS)、hs—CRP、PAI-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盐酸吡格列酮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FBG、HbA1c、TC、TG,hs—CRP、PAI-1、UAER、F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还可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hs—CRP、PAI—1水平,对延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4.
胡菊萍  陶冬青  张令晖 《中国药师》2009,12(11):1594-159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对照组单用瑞格列奈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显著降低血糖、HbAlc、Fins、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1),并能降低患者血脂(P〈0.05),血压影响不大,且无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结论:吡格列酮联用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4周,4周后停药继续观察半年,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hINS)、2hC肽(2hCP),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治疗4周时血糖基本恢复正常,HbA1c明显下降,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C肽以及HOMA-β明显升高,HOMA-IR明显下降,三酰甘油明显改善,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随访半年时,80%患者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20%血糖升高者多数仅需增敏剂或/及葡萄糖糖苷酶抑制剂即可满意控制血糖。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可迅速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恢复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血糖长期稳定在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设为观察组,余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FBG、2h 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空腹血糖水平在7.0~13.0mmol.L-1和三酰甘油水平在1.7~6.9mmol.L-1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或罗格列酮组。吡格列酮每日30mg治疗24周;罗格列酮8mg治疗24周。结果:于24周时,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者之间降低的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吡格列酮组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罗格列酮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吡格列酮组升高的幅度大于罗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罗格列酮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治疗前增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均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但两者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不同,吡格列酮对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盐酸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均降糖药)为对照,评价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24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组(试验组)和盐酸二甲双胍、盐酸吡格列酮组(对照组).结果 用药16周后,与基础值相比,试验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下降(1.92±1.77)mmol·L~(-1),(2.49±3.13)mmol·L~(-1),(1.27±1.45)%;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下降(2.24±2.11)mmol·L~(-1),(2.89±3.71)mmol·L~(-1),(1.49±1.52)%,2组下降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0% vs 12%).结论 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一般治疗方案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 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有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IR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0.
李俊霞 《中国药师》2006,9(12):1140-114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 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 IR 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可降低 IR 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低 IR 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