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应用吡喹酮治疗15例囊虫病,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1~57岁;病程1~11年;单纯皮肤肌肉型囊虫病4例,脑囊虫病11例(其中10例兼有皮肤肌肉型囊虫病),脑囊虫病中以癫痫为主要症状者9例。15例囊虫病均经活检或CT和血清诊断方法确诊。治疗方法:1疗程吡喹酮的总剂量一般为120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吡喹酮联合氟美松分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后的脑囊虫病717例,每疗程吡喹酮总量为310 mg/kg,分7 d、3次/d口服;同时口服氟美松0.75~1.5 mg/次,每疗程间歇3个月,共5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治愈238例,显效459例,有效13例,有效率97.21%。结论:大剂量吡喹酮分疗程、间歇治疗脑囊虫疗效好、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囊虫病引起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使患者安全服杀虫药,早日痊愈。方法:200例在我所住院服第1疗程杀虫药的囊虫病人,其中阿苯达唑治疗100例,剂量按20mg/kg.d,分三次服,12d为1疗程;吡喹酮治疗100例,剂量按30mg/kg.d分三次服,12d为1疗程。结果:阿苯达唑治疗囊虫病100例,出现不良反应83例,51例患者出现2种以上的反应症状;吡喹酮治疗囊虫病100例,出现不良反应91例,62例患者出现2种以上的反应症状,1例癫痫并脑疝死亡。结论:阿苯达唑杀虫反应稍晚于吡喹酮,两种药物杀虫反应出现的早、晚与反应程度,与应用杀虫药物,囊尾蚴感染的数量、部位等有关。  相似文献   

4.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是治疗猪囊虫病的首选药物。我们对5 0例单服阿苯达唑或吡喹酮治疗后效果不佳的脑囊虫病人 ,采用阿苯达唑与吡喹酮联合治疗 (以下简称联合治疗 )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5 0例脑囊虫病人均为复治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5 0岁 ,最小 8岁 ,均符合《实用囊虫病学》制订的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1] ,其中有头痛症状 9例 ,癫痫发作 3 2例 ,脑CT或磁共振检查 ,显示有低密度水肿区 2 1例 ,囊泡影 15例 ,囊虫间接血凝试验 (IHA)阳性 46例 ,抗原 (Cag)阳性 3 8例。先服阿苯达唑 3~ 5…  相似文献   

5.
苯妥英负荷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癎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负荷量苯妥英对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癎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癎患者55例,苯妥英钠首日剂量20 mg/(kg·d),第2、3天为10 mg/(kg·d),而后改为7 mg/(kg·d).监测血药浓度.随访时间为1~2年,平均15.6月.结果:有效26例,有效率47%.用药后36例脑电癎性放电次数减少,11例脑电基本节律恢复正常,无慢性中毒反应,7例出现急性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结论:苯妥英钠负荷疗法对脑卒中后难治性癫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1982年以来,我们采用吡喹酮肛栓治疗脑囊虫病患者312侧,随访142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19例,年龄在10~62岁之间。一、本组合并皮下肌肉型囊虫病120例(占84.5%);治前有癫痫发作史者128例(占90.1%),有高颅压者78例(占55%),余为头痛、头晕、复视和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二、所用毗喹酮原粉由南京制药厂供应,经郑州化学制药厂加工制成吡喹酮肛栓。三、脑囊虫患者全部住院,分组进行治疗,第一组59例,采用毗喹酮0.5g的肛栓,连用8g为一疗程;第二组23例,用吡喹酮0.25g的肛栓,连用10g为一疗程;第三组60例,采用内含吡喹酮0.5g的肛栓,连用5g为一疗程。(三组均为每天早晚各一粒纳入肛门。)用药间隔时间均为2~3个月,一般用  相似文献   

7.
《新医学》1988,(11)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132例疗效观察朱耀先等。解放军医学杂志 1988;13(2):87。本组男104例,女28例。年龄4~70岁,病程1个月~33年。根据病史、脑症状、脑脊液囊虫免疫试验阳性或头颅CT扫描符合脑囊虫的典型改变。疗程总剂量180毫克/公斤,分3天9次饭后服。有癫痫发作史者,先抗癫痫治疗10天以上再投药。颅内压增高者,酌情脱水治疗7~10天,复测颅压<200毫米汞柱方可投药,否则行颞肌减压术,其后酌情分次减量  相似文献   

8.
托吡酯多中心开放性治疗2岁以下小儿癫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托吡酯(topiramate,TPM)对2岁以下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的方法对全国186家医院的493例2岁以下患儿进行TPM单用和添加治疗。研究包括8周回顾性基础期、8周加量期及12周稳定观察期。在加量期,TPM开始量为0.5~1mg/(kg·d),随后每周增加0.5~1mg/(kg·d),直到目标剂量达到4~9mg/(kg·d),维持此剂量12周为稳定观察期。结果:在493例患儿中,TPM单一用药302例(61.3%),添加治疗191例(38.7%)。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者为438例(88.8%),发作频率增加>25%有16例(3.2%)。按发作类型统计,发作减少≥50%的患者中,简单部分性发作34例(94.4%),复杂部分性作33例(86.8%),部分继发全身发作163例(91.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30例(93.8%),West综合征112例(84.2%)。无论单药或添加治疗,经统计学分析,TPM对各类型癫痫发作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事件发生者189例(38.3%),绝大多数为轻至中度损害,需住院治疗的仅2例(0.4%)。结论:TPM对2岁...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通过对脑囊虫病人352例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比参照组单用吡喹酮组及单用丙硫咪唑组和吡喹酮与丙硫咪唑交替使用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囊虫病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在中西药结合治疗下,高颅压型及癫痫型脑囊虫病都缩短了疗程及尽量避免了强烈的囊虫崩解后的变态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宫本宏  黄海博 《现代康复》1998,2(4):352-353
本作通过对脑囊虫病人352例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对比参照组单用吡喹酮组及单用丙硫咪唑组和吡喹酮与丙硫咪唑交替使用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得出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囊虫病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在中西药结合治疗下.高颅压型及癫痫型脑囊虫病都缩短了疗程及尽量避免了强烈的囊虫崩解后的变态反应.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苦豆子的生物碱衍生物9002#对IRM-2纯系小鼠淋巴瘤及乳腺癌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以腹腔给药方式给予2个不同剂量的药物水溶液,观察瘤质量和体质量,测定抑瘤率.结果经重复试验,9002#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对淋巴瘤,剂量50 mg/(kg·d)×10天,抑瘤率51.3%~53.5%(t=4.04,3.30;P均<0.01);剂量150mg/(kg·d)×10天,抑瘤率31.3%~35.7%(t=2.22,2.49;P均<0.05).对乳腺癌,剂量50 mg/(kg·d)×10天,抑瘤率57.1%(t=2.63;P<0.01);剂量150 mg/(kg·d)×10天,抑瘤率48.6%(t=2.19;P<0.01).结论9002#对IRM-2纯系小鼠移植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以50mg/(kg·d)×10天剂量组对移植瘤效果较明显,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支原体肺炎患儿41例,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qd×3~5d,休息4d,再予阿奇霉素10mg/(kg·d),顿服,qd×3d,每周服药3d,休息4d,疗程2~3周。结果:显效20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婴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好,经济、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脑囊虫病是继发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之一。我院15年来共收治脑囊虫病52例,其中有癫痫发作者38例,发生率为73%.本文对癫痫发作的脑囊虫病38例进行分析,着重探讨脑囊虫病与癫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模型对照组12只,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1只,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11只。按Allen改良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分别在术后腹腔注射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10mg/(kg·d)和20mg/(kg·d)。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术后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持续10d。用斜板试验法和BBB评分法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1只10mg/kg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大鼠在术后第2天和1只正常对照组大鼠在术后第1天由于饲养不当死亡,其余4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在术后第7,14,21天时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第7天:(37.88±1.76)°,(38.94±2.15)°,(35.48±1.23)°;第14天:(44.39±1.87)°,(45.96±1.81)°,(39.48±1.23)°;第21天:(44.75±2.11)°,(46.66±1.46)°,(41.42±0.98)°,t=2.27~4.67,P<0.05~0.01]。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与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基本一致。②各组大鼠BBB评分结果:在术后第7,14,21天时10mg/(kg·d)和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第7天:(7.20±0.98),(7.51±0.85),(4.46±0.90)分;第14天:(10.43±0.90),(10.98±0.59),(6.54±0.73)分;第21天:(10.78±0.96),(11.67±0.49),(7.90±0.54)分,t=2.54~8.6,P<0.05~0.01]。2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与10mg/(kg·d)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基本一致。结论:β-七叶皂甙钠可以增加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速度及最终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李修贵  李淑芳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1407-1407
患儿,男,2岁,因皮肤出血点2个月,于1年前查血小板为(20~60)×109/L,骨髓穿刺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给予丙种球蛋白400m g/(kg·d),共用5d;静滴地塞米松0.5m g/(kg·d),7d后改口服强的松1.5m g/(kg·d),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2个月后查血小板仍为(40~70)×109/L,小剂量5...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脑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和脑卒中的发生中都有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材料实验于1999-07/2001-03在武汉大学完成.选取6周龄雄性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6只和京都Wistar雄性大鼠8只.体质量(144.5~182.1)g. 方法将26只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9只,以生理盐水5 mL/d灌胃;氯沙坦10 mg/(kg·d)组9只,以氯沙坦10 mg/(kg·d)灌胃;氯沙坦30mg/(kg·d)组8只,以氯沙坦30 mg/(kg·d)灌胃.3组均在入组时喂高蛋白饲料,入组第2周开始饮15 g/L盐水5 mL/d,1次/d.同期选取8只6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生理盐水5 mL/d灌胃,1次/d,饲普通饲料,饮自来水.所有大鼠生活在昼-夜节律为12 h,饲养温度为18~20℃,湿度为40%~50%.实验18周后检测大鼠脑卒中发生情况,血压变化.脑卒中临床表现评分标准以1分为活动少,运动量轻度减少或轻度兴奋;2分为活动很少,运动量明显减少或激惹亢奋;3分为俯卧不动,不能行走,忧郁性症状;4分为瘫痪,不能站立,任何1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利用透射电镜进行脑组织观察,检测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18周断头后大鼠的脑组织结构.②TUNEL法检测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③记录大鼠体质量以及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及其变化,结果3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大鼠脑卒中发生率情况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氯沙坦30 mg/(kg·d)组分别为100%,22%,13%.②3组大鼠脑卒中评分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氯沙坦10mg/(kg·d)组和氯沙坦30mg/(kg·d)组[(3.50±0.55,0.67±1.12,0.38±0.74)分].③3组大鼠脑组织电镜观察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大鼠坏死神经元电子密度增高,有的核膜失去双层结构,嵴断裂、减少甚至消失,呈空泡样改变;氯沙坦30mg/(kg·d)组和氯沙坦10 mg/(kg·d)组大多数神经元染色质分布均匀,核膜规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少数神经元核染色质较致密,部分嵴断裂、减少.④3组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及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2.5±0.8,13.9±4.3,14.0±4.4,52.0±16.7)%,P<0.05].⑤3组大鼠血压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低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120.1±7.9,169.4±10.1,216.7±8.3,225.5±6.8)mmHg(1 mm Hg=0.133 kPa),P<0.05].⑥3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实验18周后正常组明显高于氯沙坦30 mg/(kg·d)组、氯沙坦10 mg/(kg·d)组和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组[(313.3±10.1,270.8±10.4,258.7±12.7,231.0±6.5)g,P<0.05].结论氯沙坦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脑卒中发生率、减少其神经细胞凋亡,提示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的作用而预防和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90~1993年共收治20例脑囊虫病,全部治愈出院,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30岁。均有服“米粒肉”病史。 1.2 临床表现 癫痫型(14/20),脑膜炎型(4/20),颅内压增高型(2/20)。本组20例均作脑CT检查:脑皮质均见散在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阴影及钙化灶等不同的病理变化;确立脑囊虫病诊断。 1.3 治疗 本组20例脑囊虫病患者均先经神经外科行开颅术,尽量取除囊虫虫体。最少取出12粒虫体,最多取出40余粒虫体。拆线后7~10天,口服化学药物吡喹酮治疗,每次10mg/kg,每天三次,连续4~6天,总剂量120~160mg/kg。 1.4 疗效 20例病人全部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复发症状。  相似文献   

18.
柳国芳  滕文慧  赵倩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1608-1609
癫痫是脑囊虫病的主要症状及后遗症之一,癫痫型脑囊虫病占脑囊虫病的50%以上.2000年7月以来,我院收治癫痫型脑囊虫病患者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大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44-3045
目的:观察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小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为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酚妥拉明0.2~0.3mg/(kg·次),2~4次/d,多巴胺0.5mg/(kg·次),以5~10μg/(kg·min)的速度静滴,2~4次/d,疗程2~3d。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9例重症肺炎并心衰患儿为对照组。结果:42例患儿总有效40例(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P<0.01)。结论:酚妥拉明和多巴胺联合佐治重症肺炎并心衰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试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16例,其中11例为单纯皮下或肌肉型,3例为皮下肌肉型合并脑型,2例眼囊虫病合并脑型及皮下肌肉型。治疗采用20毫克/公斤,1天分服,1例;90毫克/公斤,3天分服,5例;120毫克/公斤,4天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