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科自2000年11月~2010年5月收治27例该类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40 ~71岁,平均57.5岁,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8年,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0分,术后平均改善为14.3分,椎间隙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和内固定松动.[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9例,采用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按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术前评分平均为9.2分,术后评分平均为14.6分,本组优16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达90%。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分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7例选择性分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分别比较其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评估其恢复情况(Japanese O rthopaed ic A ssoc iation,JOA),比较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51例获得10~5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38.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术前为(8.00±1.02)分,术后3个月为(12.90±0.96)分,末次随访时为(13.45±0.95)分,术后与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善率(54.72±8.40)%,末次随访改善率(60.95±7.89)%,两次改善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所有病例内置物位置均良好,植入骨质与原椎体终板之间界限模糊;末次随访时,植入骨质与原椎体终板之间界限基本消失,无透亮带。结论选择性分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取得良好疗效,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方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颈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报告陈浩作者从1979年10月到1993年10月采取颈前路扩大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术40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6~63岁,平均48.5岁。由于颈髓受到致压物对椎体束...  相似文献   

5.
6.
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了3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前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对3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选择实施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分别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2个椎体节段的椎体次全切,其中2例3节段的CSM患者Ⅱ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结果]32例术后随访2~2.8 a,平均2.2 a.术后按贾连顺的临床功能评估示优良率为93.75%.[结论]须根据CS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采用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病变的患者必要时Ⅱ期辅以颈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减压Slim-Loc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lim—Loc颈前路钛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术。结果8例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1年,平均;个月。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Slim-Loc钛板系统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与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方法:2004年3月~2007年5月11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A组,61例)和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B组,5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计算每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率,统计每组术后颈部AS的发生率。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2.2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70.1±12.2)%、(63.5±4.7)%,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值分别为-0.04±0.02cm、0.05±0.02cm,有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节段后凸率分别为34.4%、13.5%,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部AS发生率分别为45.9%(28/61)、26.9%(14/52),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高度降低者颈部AS发生率较高度增大者高(P0.05),A组中融合节段高度降低者的比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A组中融合节段明显后凸者的颈部AS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后凸或轻度后凸者(P0.05),A组中融合节段明显后凸者的比例数明显大于B组(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节段高度降低和明显后凸的患者AS发生率较高。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相比,颈前路双节段椎间盘摘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在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术后颈部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  相似文献   

10.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获得随访86例,随访时间平均20.9个月.采用贾连顺的疗效评定法评定临床结果.结果 临床疗效优良率83.73%,植骨融合率为99.07%.结论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0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7~68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13个月。术前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和MRI检查。手术前后进行JOA评分。16例单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环锯减压,22例双节段椎间隙病变者和2例三节段椎间隙病变者行椎体次全切除,所有病例行髂骨植骨融合加Zephir钛板固定。结果3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年1个月(4年10个月~7年9个月)。手术有效率为91.7%(33/36),手术优良率为77.8%〈28/36)。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为7.9分,术后末次JOA评分6~16分,平均为13.5分。神经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6.3%。36例术后X线片示植骨在术后12~18周获得骨性融合,植骨融合率100%,术后颈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内植物位置良好,无钛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并发症5例:取骨区局部疼痛3例,术后3个月消失;股前外侧麻木1例,术后1个月恢复;脑脊液漏并感染1例。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6例,其中30例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治疗,余6例采用保守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随访10个月~2年(平均18个月),36例患者均获随访,手术组30例术后所有患者根性症状明显缓解,根据姜宏等提出的根性颈椎病的疗效评定方法进行疗效分析发现,手术前后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保守组6例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自身t检验,P>0.05)。手术组和保守组疗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校正X^2检验,P<0.05)。结论 对于诊断明确的3个节段以内的Ferguson Ⅱ型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该手术能够彻底解除脊髓压迫、缓解症状、稳定颈椎并有效避免该病复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本文对1986年5月~1994年2月间的152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前路手术后的疗效及常见影响因素作一分析。结果发现,病程、年龄及病情与疗效有关,手术范围及方式与疗效无关。建议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方式及减压范围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的分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评价颈椎前路分段减压、保留中部椎体、钛网植骨长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长节段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21例,分段减压治疗32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和重建,根据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出现内固定并发症,主要为钛网和螺钉的松动脱落;分段减压组未出现并发症。术后6个月长节段减压组有4例钛网植骨未达到骨性融合,分段减压组均达到融合。术前与术后比较Cobb角的改善,分段减压组明显优于长节段减压组(P<0.05)。JO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保留中部椎体分段减压、钛网植骨长钛板固定、术后外固定保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地进行颈前路融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并评估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行分节段减压融合术(A组)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联合髂骨取骨植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随访并通过影像学测量融合节段前凸角度、全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矢状面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同时评估植骨融合程度、融合节段高度的变化以及相邻节段退变情况;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B组的出血量明显大于A组,但手术时间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1.2~5年)。术后6个月内JOA评分及改善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12个月后B组明显降低。两组术后融合节段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其中B组平均增加值最明显,术后12个月B组高度丢失明显。术后两组ROM都明显下降,而融合节段Cobb角及全颈椎曲度与术前比较增加明显(P0.05)。术后两组脊髓减压程度相仿。结论分节段减压融合术与传统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早期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合并颈椎前路长节段钛板固定的手术方式中远期效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外科手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 1 0 6例前后路减压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过信函、电话采访和复诊等方式进行了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38个月 (5~ 84个月 ) ,平均术前症状时间为 2 6个月 (5~ 79个月 ) ,年龄分组为大于 55岁组和小于 55岁组 ;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术前症状时间与恢复率有显著相关性 (R =0 . 544) ,术后 1个月 76例前路手术患者 ,61例有改善 ;30例后路手术患者 2 7例有改善 ,最后 1次随访前路 57例有改善 ,后路 2 1例有改善 ,年龄组间的症状时间、下肢症状时间和术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前、后路手术在早期均有好的疗效 ,其疗效在晚期呈进行性下降 ,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经前路椎间孔减压植骨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的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8个月疗效。结果共治疗观察21例患者,采用JOA评分,术前评分(8.50±1.25)分,随访终末评分(13.70±1.33)分,手术前后JOA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术前评分(6.85±1.18)分,随访终末评分(2.15±1.30)分,手术前后VAS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术前Cobb角为10.3°(-5°~16°),随访终末Cobb角为15.5°(0°~20.5°);术后均无感染、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椎动脉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翻修手术者。结论经前路颈椎间孔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创伤小、减压直接、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一种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新的理想方法。方法 采用颈前路同一切口一次完成切骨取骨、脊髓减压及原位植骨三个手术步骤 ,自 1990年 5月以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人共 5 6例。结果 资料完整的 40例获得随访 ,优良率为87 5 % ,植骨块全部骨性融合 ,颈椎稳定性好。结论 本方法具有脊髓减压彻底 ,植骨融合牢固 ,手术操作简便 ,病人痛苦小等优点 ,对具有颈前路手术指征的脊髓型颈椎病人 ,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脊髓型颈椎病术式选择及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将患者年龄、病程、脊髓最大压迫处矢状径、手术方式及椎间高度增加值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病程、脊髓最大压迫处矢状径及椎间高度增加值影响术后疗效,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不影响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切除引起症状体征的、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压迫脊髓的病变,同时要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