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及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指标[步长、步宽和步速]、下肢运动功能指标[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SS)评分]、步行功能指标[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和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步长、步宽、步速、FMALE评分、BSS评分、10 m MWS和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长、步宽、步速、FMA-LE评分、BSS评分、10 m MWS和FAC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不仅可改善异常步态,而且有助于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下肢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下肢并节功能康复训练器设计原理。该训练器训练速度、角度和时间均可自动调节,是一种先进的康复训练装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采用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观察该种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2019年1月--2020年11月的偏瘫早期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针灸加康复训练治疗和单独使用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治疗后FCA评分、FMA评分对照中,一组分别是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和观察组C,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A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Lokomat Pro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观察组B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C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姿势管理,4组患儿均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88(GMFM-88)D和E能区总分、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4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3个月后4组患儿的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MB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1),其中GMFM-88 D和E能区总分、BBS得分:观察组A >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83,13.051,P<0.001)。MBI得分: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C)>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77,P=0.001),而观察组B、观察组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05)。结论 在脑瘫患儿中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家庭姿势管理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综合疗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联合大学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偏瘫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采用常规康复疗法,Lokomat组还另外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的患者总疗程为2个月.均在治疗前、治疗5周后及治疗10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关节活动度测定髋膝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测定用以评定下肢运动功能(FM-LE)共17个项目,最高分为34分.结果 两组患者偏瘫侧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Lokomat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偏瘫侧肢体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海宽 《医疗装备》2022,(21):122-124
目的 探讨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减重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连续训练6周,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6周后的下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力,促进下肢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人体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恢复下肢运动能力的辅助设备,在康复领域和临床应用上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内外在该领域均有较大的发展,本研究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梳理,对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机构研究为重点,从自由度,工作空间,奇异性,步态模拟,运动学仿真及人机交互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辨识,结果表明,国内对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研究重点在机构构型的设计与优化,国外的研究重点则是基于人机交互的控制系统与训练模式的提升与创新。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时间和空间的步态参数为步态疾病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步态测量通常使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和压力板等进行.然而,这些系统因其高昂的价格,较大的占地面积和需要穿戴的要求难以应用于下肢康复机器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下肢康复机器人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的步态测量系统.首先将激光的原始数据采用聚类算法将其划分为左右...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起病急,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极高。近年来脑卒中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存在着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的倾向,许多病人未得到早期功能锻炼,后遗症的发生率仍很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使脑卒中病人最大程度地恢复其运动、语言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减轻残疾,几年来我们通过对14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认知障碍、心理障碍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ugl-Meyer上肢得分、下肢得分及肢体运动总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值更显著,FIM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降低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7,(12):1667-1669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助行器,要求能够分散受力点,减少上半身体部分局部受力以尽量避免腋部并发症与不适感,同时要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方法应用Solidwork软件进行结构设计:主体略呈长T形,主要包括腋托、手把、小腿支撑、拐杖脚等部分。主体及各主要部分受力情况采用ABAQU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采用普通304不锈钢管材制造的助行器符合强度要求。结论设计的新型助行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操作流程易懂的特点,可满足不同状态下的需求和不同高度人体的使用。研制出的新型下肢助行器,可为进一步通过基于下肢受力点设计出助行器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制作并使用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防止造影检查治疗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保持解剖学体位。方法使用木片制成鞋底,鞋跟底部用强力胶固定一长条木块作为支撑条,使鞋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鞋底板两侧分别用强力胶粘合厚质厩料向足背延伸出2个侧翼,两侧缝制尼龙搭扣;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和不使用固定器行下肢血管造影,通过阅片,分析伪影和体位显示情况,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62.07%,体位标准化率为60.34%,在控制体位的过程中容易疲劳;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22.41%,体位标准化率为86.20%,使用较舒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强,能有效防止下肢移动和旋转,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高危(存在血液高凝状态)产妇2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5例,其中对照组术后使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产妇的术后双下肢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肿胀指数及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妇双下肢DVT发生,有效改善下肢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早期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踝关节运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关节功能障碍和下肢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踝关节无功能障碍比例更高,下肢功能Brunn 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踝关节运动可以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Trivex微创刨吸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适应证、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应用Trivex微创刨吸术对106条患下肢静脉曲张的肢体进行治疗,其中同时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16条,合并足部皮肤色素沉着和慢性溃疡38条。对小腿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者加做交通支静脉结扎术(SEPS),出现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加做血管镜下瓣膜修补术。分析Trivex微创刨吸术的手术技巧、治疗效果、适应症和并发症。结果 对106条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肢应用Trivex微创刨吸术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无出现伤口和肢体软组织感染,12条患肢(11.2%)出现不同程度血肿;术后皮肤瘀斑3周后全部消失;38条患肢慢性溃疡术后全部愈合;足踝部皮肤色素沉着逐步消退。并发症主要是血肿,皮下淤瘢和手术区不同程度麻木感,足背区的静脉曲张刨吸应慎重,本组2例足背静脉曲张刨吸术后均出现麻木和部分足趾肌键粘连。结论 Trivex微创刨吸术对下肢静脉曲张以及伴血栓性浅表静脉炎或伴下肢慢性溃疡疗效肯定,微创,美观。术后驱除剩余充盈液和积血是防止术后血肿的关键,充盈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能防止肢体软组织感染。娴熟的手术技巧能有效减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作为新技术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追踪。  相似文献   

18.
以CPM为船色基础,研制出一种新型下肢关节康复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机构,并以单片机作为下肢关节康复器械控制电路部分的核心。对该系统的电气控制及系统软件设计做出了具体描述,并对具体使用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上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出现在大众面前,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效率.但是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出现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文章结合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的一些标准及广东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所近年来对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检测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以期能够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及价值。方法用PHILIPS5500及IE33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11~3MHz,对3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患者下肢动脉的内径、是否有斑块形成、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二维显示管腔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充盈缺损,管腔狭窄处彩色血流变细、血流加快,可见多彩镶嵌血流,完全阻塞时血流中断,信号消失不能显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无创伤,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