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秋平 《中外医疗》2011,30(4):8-8,10
目的为了解决自发性气胸愈后反复复发问题。方法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加庆大霉素、高渗糖胸腔内注射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两组病人对照。结果治疗组病人临床治愈率92.0%,1年复发率4.4%;观察组临床治愈率93.3%,1年复发率42.9%。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了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共治疗首次发作自发性气胸的患者85例,其中55例行VATS治疗为观察组,30例行开胸手术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3例复发率为5.45%;对照组2例复发率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红霉素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价值。方法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红霉素到胸膜腔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28例为治疗组,以同期28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以红霉素为硬化剂的胸膜粘连术治疗方法的治疗组28例复发3例,复发率约为10%。对照组28例复发11例,复发率约为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胸腔引流管注入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是简便易行,安全、费用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探讨多侧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改良穿刺引流联合高渗葡萄糖、凝血酶胸腔内注射在治疗自发性气胸中的疗效。方法:研究组采用多侧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于患侧腋前线第3~4肋间胸腔置管引流后注入高渗葡萄糖、凝血酶,观察注药后治愈及并发症。对照组为单纯无侧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置管引流。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4.9%,对照组为51.2%;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10.23±1.88天,对照组为13.21±2.20天,堵管等并发症研究组较对照组少。结论:本方法安全、依从性高、经济实惠、易操作、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自发性气胸患者238例,其中首次发作130例,复发气胸108例。14例行开胸手术,35例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03例行胸腔镜手术。结果:本组患者中86例首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出院后于观察期内复发来院者23例,复发率26.7%;而手术治疗152例患者出院后随访期内无一例复发。结论:自发性气胸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可靠;胸腔镜手术为自发性气胸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同钦 《四川医学》2010,31(10):1476-147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2010年1月68例选择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与同期72例行常规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患者,胸腔镜组无中转开胸患者。胸腔镜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率方面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手术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可取代自发性气胸的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少复发.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复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0例单纯性气胸(无复发的自发性气胸)进行比较.结果 复发组中继发性气胸占65%,临床主要表现为气促、胸痛、咳嗽加重.治疗中并发皮下气肿11例,占13.75%;肺部感染4例,占5%;呼吸衰竭3例,占3.75%.选择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平均置管时间、平均肺复张时间较无复发组长.结论 认识复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早期积极治疗肺部基础疾病,选择适当的排气方法,辅助胸膜固定术可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行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对患者疼痛控制、负性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择期行手术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疼痛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的疼痛率(P<0.05);在出院时刻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入院时刻降低,但研究组评分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模式,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顽固性气胸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管行持续负压吸引,对照组在引流管胸腔内注射5%葡萄糖100 ml加红霉素0.75~1 g;观察组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自体血5O~100 ml。结果:对照组治疗成功48例,成功率为77.4%(48/62);观察组共治疗成功56例,成功率为90.3%(56/62)。其中对照组术后出现胸痛等不良反应14例,发热3例,观察组则分别为5例、2例。术后3~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对照组病情复发11例,高于观察组的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吸引辅助自体血胸腔注射治疗顽固性气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预后良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降低气胸的复发率,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电视胸腔镜监视下手术治疗60岁以上自发性气胸21例(VATS组),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58例(胸引组)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均获成功,无住院死亡。术后胸引时间、住院天数与胸引组比较,显著缩短,死亡率及复发率显著降低,8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术后均得到恢复。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仍为安全可靠的手术,并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李钢  甘崇志  丛伟  谢家勇  王学海 《西部医学》2013,(10):1480-1481,1483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置入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对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前予以深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气体,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前胸部CT观察气胸吸收情况及肺大疱检出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40例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术前胸部CT发现44例压迫肺组织明显复张,46例发现肺大疱(阳性率95.83%),1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气胸复发,再次深静脉导管置入负压吸引后好转,所有患者无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结论深静脉导管置入在自发性气胸患者围手术期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小,提高术前肺大疱检出率,很好的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有效的减少了术后气胸复发和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用于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搜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筛选出1991年1月—2011年1月有关穿刺抽气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PSP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3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两种方法对于治疗PSP的总的治愈率、3个月内复发率、6个月内复发率、1年内复发率、2年内复发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穿刺抽气组术后住院时间要显著短于胸腔闭式引流组(P<0.05)。结论穿刺抽气术对于治疗PSP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腔穿刺造影对自发性气胸病因诊断及造影剂和四环素的介入性化学性胸膜粘连作用。方法:对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电视透视引导下胸腔内注入76%复方泛影葡胺造影及四环素,通过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摄胸片对比进行分析。结果:28例显示三种异常造影征象:其中胸膜肺粘连征15例,肺大疱征12例,破裂口气泡征1例。2例闭合性气胸未见异常。诊断率为92.3%。四环素介入化学性胸膜粘连治疗22例,随访5年,5例复发。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经电视透视引导下胸膜腔造影和四环素粘连介入性诊治技术,操作简便易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其辅助小切口手术在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找到一种更适合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56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VATS手术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其围术期治疗效果、肺功能变化及1年复发率。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均治愈出院。VATS手术与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胸引管留置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出院时间、术后肺功能恢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VATS辅助小切口较VATS手术短(P〈0.05),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使用切割闭合器少且1年内复发率低(P〈0.05)。结论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适合心肺功能差且有合并症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隧道式胸腔导管置入引流结合胸腔内灌注顺铂、高聚生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53例单侧中至大量癌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采用隧道式胸腔导管置入法引流,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并均用硬化剂顺铂、高聚生注入胸腔。结果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85.19%(CR 8例,PR 15例),对照组38.46%(CR 3例,PR 7例),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好转率优于常规穿刺组。结论采用隧道式胸腔导管置入引流结合胸腔注药治疗癌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治疗的19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复发性气胸、多发肺大疱、气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后复发率增高。结论复发性气胸、气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胸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应当加以重视,以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就52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VATS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进行讨论.其总的发生率为115%,其中复发1例,占19%;漏气(>4d)3例,占58%;复张性肺水肿2例,占38%.认为只要手术病人选择适合,熟练手术操作技巧,注意手术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这些并发症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卫珍  黎东明 《右江医学》2004,32(2):106-108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将 46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2 3例 ,治疗组予经胸腔闭式引流管先后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 ,注药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对照组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 ,部分加用持续负压吸引等常规内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 3~ 4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91.3 0 % ,对照组为 5 2 .17% ,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为 14± 4.71天 ,对照组为 2 9± 5 .5 2天 ,3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为 4.3 5 % ,对照组为 3 0 .43 % ,两组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 .0 1) ,3年内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极少 ,仅治疗组出现轻微胸痛 1例 ,无发热、呼吸困难 ,无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改变。结论 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治疗难治性气胸具有有效率高、复发率低、住院天数少、不良反应极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冉江林 《四川医学》2013,(8):1180-1182
目的探讨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86例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43例患者采用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MVR)以及联合远处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局部切除术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两组患者3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或转移,同时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90.70%,3年生存率为81.39%,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9%,3年生存率为60.46%,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91%,对照组为16.2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37.8±12.4)分,对照组为(30.4±7.7)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例(6.98%)复发或转移,对照组12例(27.91%)复发或转移,观察组随访期间肿瘤复发或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周围脏器浸润性直肠癌患者在严格筛选适应征的情况下,采用联合脏器整块切除术(MVR)以及联合远处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可降低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提高近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颈内动脉假性闭塞(atheromatous pseudo-occlusion, APO)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12月至2016年6月间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为APO患者32例,对照组为重度狭窄(70%~99%)患者124例。对两组围手术期各主要及次要并发症、随访中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再狭窄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APO组发生心梗1例(3.1%),无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及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2例(1.4%),心肌梗死6例(4.2%),死亡1例(0.7%)。次要并发症:APO组发生切口渗血1例(3.1%),肺部感染2例(6.3%),高灌注综合征2例(6.3%);对照组发生切口渗血3例(2.1%),切口感染2例(1.4%),肺部感染4例(2.8%),颅神经损伤2例(1.4%),高灌注综合征2例(1.4%)。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随访(35.3±17.5)个月。APO组1例(3.1%)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4例(12.5%)发生再狭窄,死亡3例(9.4%),死因均非神经系统疾病。对照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8例(5.6%),再狭窄9例(6.3%),死亡8例(5.6%)。两组间围手术期各主要及次要并发症,随访中的同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再狭窄率、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APO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