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虚吃药膳     
“虚则补之”是中医进补的基本原则,而药膳是进补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这里根据中医各虚证类型,针对性地介绍一些药膳,以供进补者选择。补气药膳:适宜于疲乏无力、气短、不愿多说话(说话也是声音低微),出虚汗等表现的气虚体质者。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鸣之甚者,聋之愈速,久鸣则聋”。不同原因导致的耳鸣.其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一旦发现耳鸣,应确诊是实证还是虚证.切忌胡乱进补,如果是实证耳鸣.必须先祛除病邪.邪去则病安,如不顾虚实一味大量进补.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于病无益。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往往有头晕头痛、面红耳赤、口干口苦等症状,似乎与进补无缘,有些人还害怕血压会越补越高。其实不然,从中医观点来看,高血压可分为肝火上炎、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心气不足等型。除了肝火上炎型属实证不宜进补外,其他各型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都可以适当进补。从5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分析来看,单纯属肝火上炎型者很少,绝大多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虚损表现。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中,中老年虚证患者都十分重视进补。但一些中老年朋友在进补时,首选总是药补,花许多钱买来名目繁多的参茸膏丹,却收效甚微,或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因此,进补中的"两补",即食补和药补,各有所长,不可偏废。选择进补方法,中证为优。只有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辨证选用,两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食补即饮食进补,在古代是非常受重视的,历代医家都极为推崇以食物特有的性能防治疾病是中医治疗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甘雁如 《东方药膳》2005,(11):45-45
秋冬两季气温下降,人体代谢减慢,有利于营养的储藏,所以中医很提倡秋冬进补。不过,中医对于秋冬两季的进补原则,是有所区别的。冬季进补的原则是“厚味以填精”,秋季则要求“补而不峻”,“防燥不腻”。中医称秋季的进补为“引补”,具有“过渡”的意思,是夏天与冬天之间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进补,主要起修复脾胃和坚实脾胃的作用。修复是相对夏天而言,夏天气温高,出汗多,饮水多,胃酸被冲淡,消化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再加上人们多吃生冷食物或不洁食物,多会造成脾胃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首先在秋天把脾胃的损伤修复好了,打好脾胃的…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否可以进补 中医讲,"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宋代儿科医家钱乙曾说,"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既然小儿也有虚证,按照"虚者补之"的理论,当然是可以进补的.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儿童的内脏器官和各系统的功能都尚未发育成熟,其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易受各种内外因的影响,引起营养方面的紊乱和感染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小寒宜食疗     
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毋庸置疑。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故进补也应"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相似文献   

8.
张士鑫 《长寿》2004,(11):7-7
中医诊疗的一大法则便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因此,只要有虚证反应的时候,不管春夏秋冬都能进补,什么时候虚就什么时候补,哪里虚就补哪里,因为小虚不补便会酿成疾病。  相似文献   

9.
用中药进补已逐渐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中药的普及,很多补虚的中药也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不过,面对琳琅满目的补虚中药,要怎么选择呢?中药进补并非要选药效越强的,进补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辨别具体的虚证类型,对症进补。其次要根据"虚"的不同程度,选择此类进补中药的品种。对于身体不是太虚弱的人,其实只需要在日常中适当食用普通的对症药膳即可。  相似文献   

10.
小雪过后,不少人为了改善体质而急于进补,反而给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多麻烦.中医认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佳的进补季节,但因每个人体质各异,不同人的进补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应该因证施膳,避免走入冬令进补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感冒是临床中多发病、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在冬天发病率最高。中医认为感冒有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之分,而风寒感冒又有实证与虚证之分。相对而言,实证感冒较虚证多。中医所说的虚证与实证,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虚人感冒就是虚证,强壮人感冒就是实证,必须懂得实证与虚证是通过病人的症状表现而得出的。风寒表实证与风寒表虚证主要的不同点是,虚证感冒多有汗出,而实证感冒则无汗出。  相似文献   

12.
徐蕾  李珊 《家庭医学》2016,(1):48-49
正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天,热衷于进补的中老年人更多。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发展均是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阴阳失调,形成阴阳偏衰或偏胜的病理状态。《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可见保持阴阳的平衡,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石,也是冬季进补的目的;而利用药物的偏颇之性,补其偏衰,抑其偏盛,纠正人体阴阳的不平衡,则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虚证有哪些疾病表现一般来说,膏方是用于进补的大  相似文献   

13.
在选用滋补药时,中医除了讲究辩证进补外,还注重因时进补,即根据四时气候的特点,以及四时气候与人体脏腑组织的内在联系,合理选择补药。其原因在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息息相应。四时不同,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也不同,只有在合适的季节进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进补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投资”。中医认为,一年四季的变化经历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诸方面都有影响。不同气候作用于人体,生理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气候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进补也必须按照四时人体的不同生理特点,合理安排,各得其所。春季进补  相似文献   

15.
进补辨析(中)黄国雄误区③冬令进补记得一句老话:冬令进补,春天打虎。就是说冬至到立春这一时令是进补的良机,进得补来,开春能打虎,这时服用滋补药易于吸收蕴蓄,使之藏而不泄,进而发挥最佳作用。中医认为一年四季气候不同,人体生理变化各异,变化的规律和自然界...  相似文献   

16.
中医的进补原则是需进补者则补之,不需进补者不可强行进补,否则适得其反.在这进补原则的前提下,又讲求进补的时令,认为一年四季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各有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人们常说:"体质虚要好好调养,多进食些补益之品"。所谓"体质虚",又称虚证。中医认为,虚证是人体脏俯机能衰弱或失调,引起气、血、阴、阳中某一方面不足的表现,一般又将虚证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基本类型。导致体虚的原因复杂,它可因自然衰老、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调、七情内伤)等引起。虚为正气衰,可以因病致虚,也可因虚致病。调补或防治虚证,中医主张采用食补、药疗、保健等综合手段。下面就介绍不同虚证的常见表现和其调补要领。气虚中医主要指脾气虚,中气不足,患者常自觉精神  相似文献   

18.
《长寿》2004,(11):7-7
冬天来了,许多老年人从养生保健的目标出发,按照传统医学的引导,开始进补。“进补”一词,在我国传统医学和养生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医早就有“虚则补之”一说。其实不只是冬季,其他季节如春、夏、秋三季也是需要进补的,只不过这四季的进补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同内容而已。然而,进补也和用药一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需要对症,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果盲目进补,不但起不到应有的补益作用,而且还会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那么,为什么冬季进补最为适宜,其他三季为什么也需要进补,什么是进补药物或食物,如何正确进补等等,像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魏俊 《健康向导》2016,(2):52-53
生活中,中老年虚证患者都十分重视进补.但一些中老年朋友在进补时,首选总是药补,花许多钱买来名目繁多的参茸膏丹,却收效甚微,或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因此,进补中的“两补”,即食补和药补,各有所长,不可偏废.选择进补方法,中证为优.只有根据自己的病情和体质,辨证选用,两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正冬冷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尤以中药,服用方便,效果明显而受到大众的喜爱。进补选用中药虽然效果较好,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些讲究的。中医养生学认为,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后天调养的不同,使体质有异,因而所需药物、营养也有别,故冬季进补时应根据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选择不同的补益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