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急性期血肿增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与急性原发性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血肿扩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 连续收集发病6 h内就诊的ICH患者。患者完成基线及(24±2)h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记录临床信息及结局信息。UHG定义为基线血肿体积除以发病至头CT扫描时间。血 肿扩大定义为发病24 h血肿体积较基线血肿体积增加>33%或者>6 ml。90 d及1年预后不良定义为改 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UHG与血肿扩大及ICH临床预后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48例发病6h内到院的ICH患者。所有ICH患者的UHG为5.3(2.3,12.9)ml/h。UHG在 完成头CT较早(P <0.001)、血肿扩大(P =0.019)、90 d预后不良(P <0.001)及1年预后不良(P <0.001) 的患者中数值较大。UHG>4.7 ml/h是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为17.5,95%可信区间 为1.44~21.23(P =0.025)。其预测1年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65.1%,阳性预测率为 68.4%,阴性预测率为58%。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分析影响IC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神经损伤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损伤30例,中度损伤46例,重度损伤24例,以及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10 ml)35例,中量出血46例(10~30 ml),大量出血19例(30 ml),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第1、3、7和14天血清YKL-40水平。3月后通过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小量出血、中量出血、大量出血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均在7天内逐渐升高,且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P0.05)。重度神经损伤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损伤患者(P0.05)。3月时预后良好组为54例,预后不良组为3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出血破入脑室、YKL-40是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与患者的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中青年患者与老年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3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90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中青年组136例,老年组66例。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中青年组预后不良发生率、男性患者比例、入院时昏迷率、手术率、肺炎并发症及NIHSS评分、血肿体积、舒张压、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GCS评分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早期昏迷、低GCS评分、高NIHSS评分、血肿体积大、血糖控制不佳、并发肺炎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是两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发现自发性脑干出血的中青年患者比老年患者预后更差,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能会改善最终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CL12水平的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2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CXCL12水平。对脑梗死患者进行NIHSS评分及mRS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mRS评分,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3~6分),比较两亚组患者的血浆CXCL12水平,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3.75±1.40)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6±0.67)μg/ml](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57,P0.01)。预后良好亚组患者血浆CXCL12水平[(4.56±1.24)μg/ml]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75±0.84)μg/m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CXCL12水平升高是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16,95%CI:0.225~0.768,P=0.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XCL12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血浆CXCL12水平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室改良的Graeb评分(m GS)对幕上自发性脑室出血(IVH)患者术后慢性脑积水(HC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行手术治疗的幕上自发性IV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是否形成慢性HCP,将其分为慢性HCP组(49例)和非慢性HCP组(120例)。使用m GS评分评估自发性IVH严重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HCP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分析m GS评分预测HCP的能力。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m GS评分与HCP独立相关(OR=1.395,95%CI:1.239~1.572,P <0.001),同时结果还显示GCS评分为HCP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脑室m G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0.810~0.917,P <0.001),灵敏度89.8%,截断值14分。结论 m GS评分具有预测幕上自发性IVH患者术后慢性HCP的价值。脑室m GS评分>14时,患者术后更易形成慢性HC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内脉瘤介入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介入治疗的127例Hunt-Hess分级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介入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7例中,预后良好79例(62.20%),预后不良48例(37.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脑内血肿和合并脑梗死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Ⅳ~Ⅴ级介入治疗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60岁、合并颅内血肿和合并脑梗死为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61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5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骨桥蛋白水平。脑出血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进行脑出血评分,根据CT计算脑出血体积,于发病3个月后行mRS评分。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7.69±5.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58±3.12)ng/ml](P=0.008)。脑出血组中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4分)36例(59.02%),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4分)25例(40.98%)。预后不良亚组WBC、脑出血体积、脑出血破入脑室比例、脑出血评分及血清骨桥蛋白浓度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的截断点为7.57 ng/ml时,曲线下面积为0.634,灵敏度为0.720,特异度为0.6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骨桥蛋白水平7.57 ng/ml(OR=4.045,95%CI:1.143~14.320,P=0.030)、脑出血破入脑室(OR=5.236,95%CI:1.009~27.172,P=0.049)是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升高,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脑出血预后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外伤性脑出血(t ICH)血肿扩大及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前瞻性收集t ICH病人共115例。根据入院血常规计算NLR。伤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血肿扩大定义为二次CT扫描与基线CT扫描相比体积增加33%或>5 ml。结果 115例中,13例(11.30%)发生血肿扩大。伤后3个月,41例(35.65%)预后不良,74例(64.35%)预后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肿扩大以及入院NLR水平增高为t ICH病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NLR水平增高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NLR水平评估血肿扩大的AUC为0.896(95%CI 0.821~0.971;P<0.001),入院NLR水平评估t ICH病人伤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 0.615~0.802;P<0.05)。结论 t ICH血肿扩大影响病人预后,神经炎症参与t ICH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对急性脑出血(ICH)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发病24 h内入住玉溪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接受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原发性ICH患者239例,记录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根据MRI图像评估CSVD各亚型及总体负担。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发病后90 d时的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MRI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腔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急性ICH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判断急性ICH患者的预后时应考虑基线CSV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经抗凝治疗后的再通情况及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3例首次诊断CVST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对患者进行MRI联合MRV复查,根据MRV和MRI结果 ,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未通,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评分。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完全恢复和不完全恢复组(mRS=0分为完全恢复,mRS 1~6分为不完全恢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mRS≤2为预后良好,mRS2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出院时(18±4)d、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再通率分别是60%、73%、79%和81%。出院第12个月时,完全再通32例(51%),部分再通19例(30%);39例(62%)患者完全恢复,24例(38%)患者不完全恢复。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静脉窦未通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年龄≥40岁(OR=5.995,95%CI:1.195~20.922;P=0.023)是CVST不完全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完全再通患者预后明显好于未通患者(HR=3.17,95%CI:1.8~10.43;P0.001)。年龄≥40岁、男性、未通是CVST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6.675,95%CI:2.195~8.922;P=0.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未通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43,95%CI:0.87~13.472;P=0.11)。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完全再通患者预后好于未通患者。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与原发性脑室内出血(IVH)预后风险独立相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一对照研究,收集发病24h内人院的90例成人原发性IVH患者的临床资料,3个月后用GOS评分判定预后。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各个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与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平均动脉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CS评分、瞳孔不等大、血糖、IVH量、IVH范围、第四脑室状态、脑室颅腔比(VCR)(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死亡独立相关的变量依作用大小依次为第四脑室出血性扩张、低GCS评分、瞳孔不等大、弥漫性IVH、高NIHSS评分(P〈0.05或P〈0.01).尤以第四脑室出血性扩张最有意义(P〈0.01);而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低体温和低NIHSS评分(P〈0.05或P〈0.01)。结论及时解除第四脑室出血对脑干的压迫,防止脑干功能进一步恶化及低温治疗将有助于降低IVH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高血糖与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6例急性自发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收集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特点等指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价患者出院时的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1~3分),早期的预后和临床特点之间的关联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59例患者预后良好,占总人数的61.5%,37例预后不良,占46.6%。预后不良组为(9.534-2.03)mmol/L初始血糖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6.64±1.33)mmoL/L(P〈0.001)。血糖≥7.8mmol/L,优势(OR):25.217,P=0.008,和血肿的最大直径≥3cm(OR=216.422,P〈0.001)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结论在急性自发性的ICH患者中,入院时高血糖(≥7.8mmol/L)和血肿的最大直径≥3cm是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干出血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及进行生存分析。以随访GOS评分为预后的判断指标,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作多冈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脑干血量及并发症是影响脑干出血预后的因素(P〈0.05);其中人院时GCS评分13~15分,腑十出血量≤5ml及无并发症的病人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GCS评分和行发症是高血压性脑十出血预后相关的独立凶素(P〈0.05)。GCS评分越低,病人生存时间越短;有并发症者明显较无行发症者预后差。结论发病时GCS评分、出血量和并发症是影响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30d根据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1-3分为预后不良(21例),4—5分为预后良好(20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对有意义的连续性变量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判定其截断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出血量、出血部位(单/双侧)、急性脑积水、入院时GCS评分、瞳孔变化与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的截断值分别为51.5岁、7.7ml和5.5分。结论影响原发性脑干出血病人预后的因素很多,年龄、出血量和入院时GCS评分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指标,年龄〉51.5岁、出血量〉7.7ml、入院时GCS评分〈5.5分的患者提示30d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发病90 d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16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OPN水平。发病90 d,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5分预后不良。结果 160例中,预后不良78例,预后良好82例。脑出血病人血清OPN浓度[(7.98±0.1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23±0.13)ng/m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N水平≥7.58 ng/ml是脑出血发病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OPN水平预测脑出血发病90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95%置信区间为0.743~0.868,当截断值为7.58 ng/ml时,预测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65.8%。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病人血清OPN明显增高,对发病90 d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with 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 the IVH severity is thought to be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Therefore, treating IVH may be a beneficial therapeutic target. In this study, by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s among IVH severity, hydrocephalus, initial level of consciousness and prognosis, we attempted to identify which grade of IVH sever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One hundred twenty-nine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supratentorial ICH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5 and 2006 were screened in this study. Of these patients, 100 with an ICH volume less than 60 ml were categorized into either the ICH patients without IVH (no-IVH) group (n = 65) or the ICH patients with IVH (IVH) group (n = 35). The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scale assessed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was employed as an outcome index, and a KPS score of ≤40 was defined as the bedridden state. Age, gender, hemorrhage location, volume of ICH, IVH grade (according to the Graeb score), acute hydrocephalus, surgical ICH removal, and ventricular drainage were selected for univariate analyses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Elderly patients, IVH volume, acute hydrocephalus, and poor initial level of consciousnes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unfavorable prognosis in the IVH group. Poor level of consciousness was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acute hydrocephalus, and significantly more occurrences of acute hydrocephalus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a high IVH volume (Graeb score ≥6) than in patients with low to moderate IVH volume (Graeb score ≤6).

Conclusions

IVH severity influenced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hydrocephalus and initial level of consciousnes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prognosi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riority treatment of the IVH should be given to those ICH patients with IVH admitted with a Graeb score of 6 or mor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Tau蛋白水平与脑出血(ICH)患者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4例自发的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病史、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特点等指标,采用GOS评分对患者出院时情况进行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结果274例患者中145例患者预后良好,占总人数的52.9%,129例预后不良,占47.1%。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Tau蛋白(394.7±29.6 p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201.2±18.5 pg/ml)。血清高Tau蛋白水平与不良预后相关。结论在ICH患者中,入院时血清高Tau蛋白水平是预后不良的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术与常规开颅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断治疗的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立体定向组患者手术时间(48.53±10.96)min,较常规开颅组(73.86±20.83)min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26.75±9.36)ml较常规开颅组(147.39±30.4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并发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自发性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自发性出血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4例椎管内自发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中保守治疗4例,手术治疗30例。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评估,同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椎管内出血量为0.5~10ml。此34例病例中,动静脉畸形14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脊膜瘤1例,恶性黑色素细胞瘤1例,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原因不明的椎管内出血12例。术前JOA评分为(3.26±2.97)分,术后为(10.98±4.23)分,两者相比较,相差显著(P<0.05);17例不完全性运动障碍患者的手术前后JOA评分分别为(6.05±2.86)分和(13.59±3.41)分,两者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腹腔压力突然增高是椎管内自发性出血的一个重要诱因。患者的预后与病因及术前神经功能障碍程度有关,并提示从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可能也是影响椎管内自发性出血患者预后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卒中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录入65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评估患者发病14d和3个月卒中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状况,对临床资料和CT影像特征与卒中后抑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有57例完成14d随访,53例完成3个月随访。脑出血发病14d和3个月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5.1%和38.9%。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后首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the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14d卒中后抑郁相关(P =0.027)。性别、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与脑出血发病后3个月卒中后抑郁相关:与非抑郁组比较,抑郁组患者男性比例较低(P =0.038),基底节出血比例较高(P =0.031),平均出血量大(P =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3个月卒中后抑郁的风险预测因素(P =0.049)。结论 NIHSS评分和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卒中后抑郁的评价指标,将CT影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有机结合可为脑出血综合性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