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院管理者领导下的多部门共同配合对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取得的成效与分析。方法统计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307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和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病历资料;分析2010至2012年年度监测指标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结果;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依据PDCA原则每月通报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结果,分析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不断反馈与干预。结果该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有显著改观,用药不适宜处方比例由81.2%下降至47.7%。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8.4%下降至68.6%;用药时机合理率由27.4%提升至85%;用药疗程48 h内手术比例由18%提升至65.4%。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46.7%下降至41.9%;病原学送检率由20%提高至37%。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偏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居高不下,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增加,细菌耐药问题亟待控制。结论多部门和多学科联动是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和有效因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查某院2010年1~6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300例,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100%,两联用药比例为9.7%,术后用药大于3d者高达62.3%。结论Ⅰ类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针把握不严、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种类选择欠妥及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
庞浩龙  孙利华 《人民军医》2015,(2):187-188,194
目的:调查了解某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其使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某医院2011—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急诊、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年度使用比例的变化。结果:2011年、2012年、2013年,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2.6%、41.5%和37.9%;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占药品总费用比例分别为20.4%、20.8%、18.6%和58.8%、20.8%、18.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占药品总费用比例分别为5.3%、6.4%、4.5%和4.6%、3.7%、1.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和占药品总费用比例分别为5.3%、6.4%、4.5%和4.6%、3.7%、1.6%。结论:Ⅰ类切口手术、急诊、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但仍需加强宣传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在等级评审中药事管理工作的做法、成效及建议,以供参考。方法重点介绍该 院在军队医院等级评审中,药事管理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并分析等级评审前后基本药物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评审期间2012年1月-8月,基本药物品种比例及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比例均明显提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26.5% 下降到13. 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54. 5%下降到37. 8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3. 03%下降到49. 60%, 住院患者抗P药物使用强度巳从80DDDs降至30.95DDDS。结论医院等级评审药事管理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该院基本药物 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解放军307医院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包括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时长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提取HIS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该医院外科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记录,计算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从等级医院评审前的70%下降到50%,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手术的使用率也呈稳定下降趋势;但子宫肌瘤切除术下降至40%后急剧反弹至80%,其使用时长从之前的2.47 d缩短至0.16 d,反映其用药策略发生了较大变化。结论随着等级医院迎检工作的开展,医院采取了一系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举措,使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呈持续改进的趋势,反映了控制措施得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梅昕  谈君  刘婧 《武警医学》2014,(5):443-444
目的 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整治成效,以及对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调查2011-10至2013-09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和限制级以上药物使用前送检率的变化,以及同期住院患者感染率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两年整治,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显著上升,由2.34%升至60.72%,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显著下降;但同期住院患者感染率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整治对于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及促进合理用药具有良好作用,且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不合理用药实例,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方法提取2011-07至2012-07各临床科室的总药费与抗菌药物的总金额,并对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泌尿科使用抗菌药物费用比例为44.15%,其次为普外科41.52%;共调查住院病历2 994份,其中1 866份使用了抗菌药物,906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32%,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为48.55%。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药占比偏高,存在各种不合理用药情况,需要制定有力的措施来纠正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查汉中3201医院2011-01~2011-12出院儿科病历2 250份,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应用方式及使用率,计算DUI′值,规定DUI′≤1为合理用药.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44%,共使用抗菌药物24种,抗菌药物使用居前5位的依次为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西丁、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针、头孢吡肟且均为针剂.结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抗菌药物在儿科应用较普遍,使用率高达80.44%.必须重视抗菌药物对儿童患者的影响,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抗菌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肺癌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09年1~12月209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71%。抗菌药物使用以单一用药为主,占49.40%。抗菌药物以β-内酰胺类为主,其中头孢菌素使用频次最高。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7.17%,日均费用差异较大。结论抗菌药物使用总体较合理,存在问题主要是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比率较低,日均费用较低的品种未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骨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 统计近两年来骨科查房记录中骨折手术病例及骨科分离到的常见细菌,从抗菌药物选择、用药时间、联用情况、预防应用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骨科骨折手术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共使用25种,主要是头孢类、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复方制剂、喹诺酮类等.其中单用71%,二联使用27%,三联使用2%;平均用药天数8.8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以头孢二代为主.结论 我院骨科抗菌药物选择较合理,但使用疗程偏长,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应当根据患者情况,选用经济有效的抗菌药,同时,应当考虑到如何防止细菌耐药现象的出现和扩展.  相似文献   

11.
刘振华  仲华  吕娟丽 《武警医学》2013,(11):966-969
目的通过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探索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抗菌药物的管理规定采取系列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分阶段分别从出院患者手术病历中随机抽取300例作为非干预组、第一次干预组、第二次干预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对干预前、后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实施系列干预措施,围术期抗菌药物消耗平均费用由干预前1285.16元依次下降至819.75元与634.07元;抗菌药物使用的综合合理率由干预前8.67%逐步提高至23.67%与47.33%。结论本研究针对合理用药所采用的干预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对保障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合理性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170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和评价我院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7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70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药物使用频次前三位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衣替咪星和头孢唑啉钠;使用单一抗菌药物86例(50.59%),联合用药84例(49.41%);用药疗程1~27 d,平均5.86±3.43 d;用药时机:术前2 h内用药占85.88%,14.12%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17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为提高抗菌药物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余姚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10月间300例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300例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03例,占34.33%,其次是头孢他啶71例,占23.67%;术前30 min~2 h给药236例,占78.67%;抗菌药物单用286例,占95.33%;二联联用14例,占4.67%;用药疗程〈48 h为95例,占31.67%;〉72 h为97例,占32.33%。结论该院胆道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须继续加强胆道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宦定才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00-1201
目的:了解我院呼吸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病案查询系统,在2009-01~12间住呼吸科老年患者病例中,随机查阅100份医嘱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例,对其中的数据加以计算、整理及分类,并运用DDDs法,从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金额排序等方面,对我院呼吸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由DDDS可以看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仍然是目前呼吸系统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抗菌药物。结论:我院呼吸科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5.
随机抽查了1997年第一次住院病历1000份并查阅药库同年药品使用目录,采用DDD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合理用药、用药频度和药物费用。结果显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不合理用药病历占抗菌药物病历总数的20%;在全部抗菌药物病历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占30.9%,DDDs排序前10位中有3种,并且该类药物支出占购药金额的40%以上。表明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基本合理,但头孢菌素类药物欠合理、喹诺酮类剂量偏大。  相似文献   

16.
赖铭春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50-1551
目的:分析比较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内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对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术后才予使用抗菌药物。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预防地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我院2000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利用“军卫一号”系统,统计药品的出库数量,金额和用药天数,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方法分析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对2000年我院细菌药敏实验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 抗菌药物中、头孢类、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最为常用,占用药总金额的93.78%,按照DDs排序,青霉素、头孢唑啉钠、甲硝唑仍然是临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同时,新型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开始进入临床用药的主导地位,按日用药金额排序、头孢呋新、安洛欣、氧氟沙星是日消耗药费最多的药物;头孢唑啉钠、甲硝唑针、氟哌酸、头孢噻肟纳、丁胺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用量上存在不合理现象,细菌药敏试验发现,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率很高,对头孢类的耐药率则稳定在30%左右。药敏试验证明,抗菌药物普通存在耐药性,因此,抗菌药物应用要合理掌握。  相似文献   

18.
Helical CT of appendicitis and diverticulitis.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appendicitis and diverticulitis remains challenging. Clinical diagnosis alone can lead to unnecessary hospitalizations and surgeries, prolonged periods of hospital observation, and delays prior to necessary medical or surgical treatment. Helical CT combined with recently reported techniques for imaging appendicitis and diverticulitis offers rapid and accurate confirmation or exclusion of these entities as well as identification of alternative conditions that can clinically mimic them. More routine use of helical CT holds great promise for improving patient care and lowering hospital resource us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appendicitis and diverticulit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