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狄剑秋  管峥峰  雷鹏 《现代医学》2014,(11):1351-135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早期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高渗盐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血肿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脑水肿及血肿体积均缩小(P〈0.05),观察组缩小更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为65.0%,对照组为4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异丙酚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8例、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组(治疗组)38例。监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颅内压(ICP)、血糖、血电解质、烦躁及抽搐情况,以及术后第14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月GOS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早期的颅内压、平均动脉压、血糖、体温、心率显著下降(P〈0.05),脱水剂使用量及次数减少(P〈0.05),烦躁、抽搐、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较对照组减少(P〈0.05),术后GCS,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异丙酚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具有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141例。根据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的NLR。根据脑水肿体积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3组,比较3组不同时间点的NLR。采用Spearman法分析NLR与急性脑出血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不同时间点的NLR有差异(P <0.05);两组的NLR有差异(P <0.05),预后不良组高于预后良好组;两组的NLR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NLR随时间变化先增加后下降至最初水平。3组不同脑水肿严重程度组:不同时间点的NLR有差异(P <0.05);3组的NLR有差异(P <0.05),脑出血脑水肿程度越高,NLR越高;3组的NLR随着时间变化先增加后下降(P <0.05),两组NLR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表明,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406,P <0.05)。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R=1.198(95% CI:1.023,1.404)]、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中度脑水肿:R=0.025(95% CI:0.003,0.227);重度脑水肿:R=0.064(95% CI:0.007,0.629)]为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NLR指标来评估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保护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水蛭素组(出血后3h)。以50m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一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前肢放置实验观察行为学。每组每时相点(1、2、3、7、14、28天)各6只大鼠。结果 脑出血组和水蛭素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24h、48h、72h比较P〈0.05,7天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组大鼠前肢放置实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水蛭素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0.05。结论 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重组水蛭素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同时可以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5.
朱丹化  叶盛  曾博  诸葛启钏 《浙江医学》2010,32(1):23-25,29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脑组织中铁的来源及其损伤机制,观察是否存在另一种铁相关血液成分如饱和转铁蛋白(holo—Tf),它和凝血酶也可能参与脑出血后早期的脑损伤。方法在雄SD大鼠右侧大脑基底核分别注入holo—Tf、游离转铁蛋白(apo—Tf)、小剂量凝血酶、凝血酶与apo—Tf复合物以及凝血酶与holo—Tf复合物。24h后观察脑水肿情况,鉴定DNA破坏(免疫组化测定8-羟基-2-脱氧乌苷)和铁分布(三价铁染色测定)情况。结果hoio—Tf、apo—Tf和1u凝血酶单独注射都不能导致脑水肿,而holo—Tf和凝血酶复合物能导致明显脑水肿(P〈0.05)、DNA破坏和同侧基底核铁的蓄积。结论在脑出血后早期(24h内)的确存在铁介导的脑损伤,它与血红素降解产物之一的铁离子无关。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holo—Tf和小剂量凝血酶导致脑出血后脑损伤,而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内铁摄取来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凉血通瘀方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纹状体注射方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凉血通瘀方组。凉血通瘀方组给予凉血通瘀煎剂灌胃,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脑出血后24、48、72和120 h观察大鼠脑水肿情况,明胶酶谱法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活性,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凉血通瘀方组大鼠脑水肿程度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仅在72 h其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凉血通瘀方组的MMP-9酶原水平及活性均显著降低,其mRNA水平亦在脑出血后48、72、120 h低于模型组(P〈0.01),而TIMP-1 mRNA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凉血通瘀方可能通过上调TIMP-1表达来抑制MMP-9水平,从而减轻脑出血大鼠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出血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可提高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伊文思蓝法检测BBB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laudin-5的表达。结果:脑出血模型组及水蛭素组BBB通透性于出血后明显增加(P〈0.01),同时水蛭素组BBB通透性低于脑出血模型组(P〈0.01);claudin-5的表达在脑出血模型组和水蛭素组于出血后明显减少(P〈0.01),水蛭素组的表达明显高于脑出血模型组(P〈0.01)。结论: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5的表达,进而调节BBB的通透性可能是水蛭素抑制脑水肿形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与水通道蛋白4(AQP4)的关系及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扭奉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尾状核法制成大鼠脑出血模型,Westernblot法观察AQP4的表达,伊文思兰法测量BBB通透性,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表示脑水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及依达拉奉组BBB通透性均在出血后6h开始升高,l-3d最高,依达拉奉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两组AQP4表达也于6h即开始升高,3d时达到高峰,依达拉奉组低于脑出血组(P〈0.05);BBB通透性与AQP4表达呈正相关(r=0.585,P〈0.05),与脑水肿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脑出血后可能通过上调APQ4表达,增加BBB通透性,参与脑水肿形成,依达拉奉可抑制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NLRP3、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另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中NLRP3 mRNA的表达情况;测定血清IL 1β、IL 18水平;分析NLRP3 mRNA表达、血清IL 1β、IL 18水平分别与患者预后GOS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价NLRP3 mRNA表达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对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NLRP3 mRNA表达量、血清中IL 1β、IL 18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外周血中NLRP3 mRNA表达及血清IL 1β、IL 18水平均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GOS评分呈中等强度的负相关(P<005);ROC曲线评估NLRP3 mRNA表达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853(95% CI:0773 0933),截断值为1469,对应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血量(OR=2136, 95% CI:1426~3201, P<005)、NIHSS评分(OR=2143, 95% CI:1597~2876, P<005)、NLRP3 mRNA表达水平(OR=2004, 95% CI:1124~3573, P<005)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中NLRP3 mRNA表达量升高,血清IL 1β、IL 18水平也升高,且三者均与患者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NLRP3 mRNA表达量可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低钾血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颅脑损伤早期有无低钾血症、不同程度低钾血症病例预后的差异。结果:低钾血症组GOS评分(4.3±1.4)分低于血钾正常组(5.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45,P=0.000);血钾正常组与轻度低钾血症组(K+3.0~3.5 mmol/L)GOS评分(4.8±0.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066,P=0.039,α’=0.017),但中度低钾血症组(K+〈3.0 mmol/L)GOS评分(3.5±1.7)分明显低于其余两组(Z=-7.197,P=0.000;Z=-6.483,P=0.000)。结论:颅脑损伤早期低钾血症对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血钾〈3.0 mmol/L的病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后脑组织水,离子变化及水蛭素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脑水肿的发生机制及水蛭素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自体新鲜无肝素未凝动脉血定量脑出血模型,观察不同时间大鼠脑出血周围脑组织含水量、离子含量的变化,并以大鼠脑出血后脑内注射凝血酶特异抑制水蛭素的实验,研究水蛭素对水肿程度及离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早期脑组织含水量、离子随时间推移而升高,而水蛭素可减轻其水肿程度及离子变化(P〈0.05)。结论 凝血酶与实验性脑出血脑水肿  相似文献   

13.
郑家地 《重庆医学》2016,(21):2998-3000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EVD)联合颅内压(ICP)监测在小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06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67例分为2组,干预组(36例)行小脑血肿清除联合EVD术,对照组(31例)行单纯小脑血肿清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IC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ICP、甘露醇使用次数、颅内感染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术后第1、3、5天,干预组患者IC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甘露醇使用次数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D术对于小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可以通过控制性EVD,调控ICP的变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型脑外伤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β-七叶皂甙钠、甘露醇治疗组和甘露醇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治疗早期病人脑水肿评分。结果:治疗组脑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合用可减轻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脑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观察年龄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年轻(3个月龄)和老龄(16个月龄)雄性S-D大鼠脑内注入100川自体全血,观察与年龄相关的脑水肿和神经缺失的变化。脑水肿的测定应用干/湿重法,神经缺失的变化使用行为动作测评试验进行评价。结果在脑出血后第3天老龄大鼠脑水肿较年轻大鼠脑水肿加重(P〈0.05)。在脑出血后第1天老龄大鼠神经缺失较严重,这种状况可持续到监测2周(P〈0.05)。结论老龄大鼠脑出血引起较严重的脑水肿;脑出血后时间依赖性的神经功能恢复很可能源于其可塑性,老龄大鼠脑出血的效应可能由早期损伤和神经功能恢复能力衰减的复合作用而加重。  相似文献   

16.
郑晓梅  李小刚  刘亮 《四川医学》2010,31(9):1220-1222
目的探讨HtrA2(也称作0mi)在大鼠脑出血急性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雌雄各半SD大鼠1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后3h、6h、12h、1d、3d、5d组和7d组,每组10只。在脑立体定向仪下采用自体血注入尾状核法制备脑出血模型。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用干湿重法测量脑含水量(BWC);进行ICH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RT-PCR法检测HtrA2 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组均有HtrA2 mRNA表达,但脑出血后各组手术侧表达明显增加(P〈0.05),尤其是3d组,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而脑含水量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大鼠脑出血后HtrA2 mRNA表达增加,并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推测HtrA2参与ICH后灶周围组织神经元凋亡的过程及ICH后灶周脑组织水肿的过程,诱导或加重了神经元的凋亡及脑水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sVCAM-1水平。结果:重型ICP组血清中sV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ICP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该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该项指标下降与正常妊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VCAM-1的升高与胆汁酸(TB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廖琦  周冀英  谭戈 《重庆医学》2007,36(9):812-814
目的前瞻性地观察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及血压(BP)水平,探讨与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帮助。方法对62例脑梗死患者及41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及对CPPI、CP、BP进行7~14d的动态观察,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患者临床NFDS的变化与CPPI、CP及BP变化率之间的相关性,以确定与评分变化率最为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临床神经功能的恢复与CPP的改善密切相关(P〈0.05),而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与ICP的控制密切相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善脑灌注上,而脑出血急性期则应更注意ICP的控制。血压在急性期并不是临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酶(thrombin,TM)对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和细胞凋亡(Apoptosis)的可能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向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注入凝血酶、凝血酶加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G)、生理盐水,于注射后6、24、48和72h取脑组织。测定BBB通透性(Evans-blue法)、脑水含量(干湿重法)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结果TM脑内注射后6h同侧基底节区BBB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24h时达高峰(P〈0.01),持续至48h(P〈0.05),然后逐渐消退;脑水含量的变化规律与BBB通透性的变化类似。TM脑内注射后6h Caspase-3蛋白开始增加(P〈0.01),24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TM+CATG组在各个时间点BBB通透性、脑水含量和Cmpme-3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M增加BBB通透性是其诱发脑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TM对BBB通透性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实现的;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受体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肽XG-102在大鼠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51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XG-102治疗组,脑出血组和XG-102治疗组大鼠采用自体动脉血脑内注射构建脑出血模型,XG-102治疗组大鼠于脑出血后3h静脉注射100 μg/kg XG-102,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AQP4)和p-c-Jun的表达.结果 与脑出血组相比,在大鼠脑出血后1天XG-102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出血后2天脑水肿减轻(P<0.01),脑出血后2天p-c-Jun的表达减少、AQP4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XG-102在大鼠脑出血后早期即可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