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并分析我院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并观察氟西汀对脑梗死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方法选取首次发作急性脑梗死的2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对全部脑梗死患者进行测评。HAMD〉8分的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并收入本次对照研究。将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64例患者。治疗组患者口服氟西汀20mg/d,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采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评分,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确定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的作用和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289例首发脑梗死的患者中,172例HAMD〉8分的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9.5%,其中7例患者的HAMD评分〉35分,重度抑郁的发生率为2.42%。与不加干预的对照组相比,氟西汀干预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HAMD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中,首发脑梗死患者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与国内报道相近;氟西汀应用后,可以显著减轻脑梗死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氟西汀在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中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病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氟西汀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对比,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药物副作用。结论氟西汀在改善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中效果理想,且药物副作用较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的爱丁堡斯堪地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及其他自制相关情况调查表对102例脑卒中急性期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评分。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为35.3%。脑卒中后出现抑郁者与脑卒中后无抑郁者比较性别、卒中性质、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别。但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抑郁发生率比无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明显增高(P〈0.05)。3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用氟西汀治疗,随访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者33例(91.7%)。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高。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采用氟西汀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探讨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36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氟西汀服用四周,1片/次,1次/d,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服用2周,1片/次,2次/d;给予对照组患者氟西汀治疗服用四周,氟西汀1片/次,1次/d,以上药品都是口服。在治疗后1、4周时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Barthel指数的结果,1周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10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SS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SSS分值均明显降低,ADL分值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变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西汀能缓解老年急性缺血性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探讨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统计发病率以及氟西汀早期干预的效果. 结果发病第五周时抑郁发病率为38.24%,均为轻中度抑郁,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早期干预可改善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征,探讨氟西汀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统计发病率以及氟西汀早期干预的效果。结果:发病第五周时抑郁发病率为38.24%,均为轻中度抑郁,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氟西汀早期干预可改善卒中后抑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西汀合并尼莫地平对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5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联合应用氟西汀与尼莫地平,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4周及8周HAMD、MMSE及NIH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氟西汀合并尼莫地平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氟西汀治疗急性首发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田 《安徽医学》2009,30(4):440-442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作用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2例首发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仅给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氟西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口服8周。两组患者均在氟西汀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时采用HAMD、Barthel指数和N1HSS评定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氟西汀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组患者入院第3天及治疗后第2周、3周、4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减少,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是一种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善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及门诊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氟西汀,观察组患者给予氟西汀加用尼莫地平。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HAMD、MMSE、CSS、MBI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MMSE、CCS、MBI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较好,不但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还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NDS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行氟西汀(20mg/d)抗抑郁治疗;对照组40名,行茴拉西坦胶囊(100mg/d)做安慰剂使用。两组均先行神经内科常规和康复治疗,治疗后随访3—6个月,老年脑卒中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抑郁状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标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Modified Edinburgh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MESSS)两项进行评定,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I)分级变化进行统计。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相比,实验组SDS和ME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DI分级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可有效减缓患者产生不稳定的抑郁心理,有利于恢复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0月到本院精神科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对照组给予黛力新联合多塞平治疗,疗程均为4周,随访3个月,从HAMD抑郁评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ES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抑郁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的ME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阿普唑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黛力新和盐酸多塞平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NDS评分标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在第2周就开始明显改善,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AMD评分在治疗第4、6周进一步明显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6周后有效率为87.5%,疗效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治疗组治疗14d、28d的NDS和BI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以采用黛力新治疗,同时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度洛西汀组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86.7%;氟西汀组分别为63.3%和8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末时,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氟西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度洛西汀和氟西汀抗抑郁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7例,按就诊先后分成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为治疗组49例,醒脑静治疗为对照组48例,疗程14d。通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4d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转,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显著进步、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前HAMD、C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C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黛力新联合醒脑静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并分析西酞普兰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优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在脑卒中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45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酞普兰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酞普兰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高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疗程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组患者治疗1周有效率高于舍曲林组,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疗效和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少。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有效,更适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老年性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老年性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戈美拉汀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舍曲林联合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治疗第l、2、4、6周,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NIHSS、BI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戈美拉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且与舍曲林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