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由健康教育小组对患者和家属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对控制血压具有促进作用,能帮助患者达到治疗的最佳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对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相应的认知行为干预计划,定期电话回访或家访,在干预前和6个月后各进行一次生活方式评定和血压达标情况评价。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比干预前明显改变(P〈0.01);干预后血压控制不稳定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茂镕 《当代医学》2014,(14):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行为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150),其中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观察组患者同时对影响患者血压的一系列行为因素进行控制,对比干预行为因素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和血压控制的有效率,评估干预效果,了解观察组中不同病情的高血压患者接受行为因素干预后对血压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干预前2组患者血压水平相差不大,治疗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均一定程度下降,但观察组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7%(P〈0.05);干预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最大,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幅度最小,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对影响患者血压的一系列行为因素进行控制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和保证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软英  冯静  王新芝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2):1562-1564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及行为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调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予以相同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一系列健康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和血压达标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对疾病认知、遵医行为和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认知水平,促进健康行为,提高血压达标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归因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 将2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研究组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归因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分别应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的百分率为79.09%,对照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遵医行为好的百分率为59.09%,两组比较,x2为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比较,U值分别为5.24、4.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归因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遵医行为,从而有效地控制患者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危害,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不采取任何健康行为干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健康教育6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遵医行为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正确用药及定期监测血压情况等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连续健康教育,能改善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遵医行为,健康教育是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广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10个月之后,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血压控制的情况。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方法,将某社区665名高血压患者,以居委会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组采取以患者为主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共359人;对照组采取以医务人员占主导地位的宣传教育指导模式,共306人。10个月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在健康知识的知晓、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的形成及血压控制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高于对照组32个百分点(P〈0.001);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用药率提高了34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对照组30个百分点(P〈0.01);干预组10个月内平均比对照组多降低收缩压6.16mmHg、舒张压1.03mmHg,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提高了52个百分点,明显优于对照组37个百分点,(0.01  相似文献   

9.
背景 近年来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逐年攀升,并呈现一定的性别差异,研究不同性别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对解决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寻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控制社区高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6年5-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选择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7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健康相关认知及求医行为。比较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及其他变量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343份(93.5%)。183例(84.7%)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94例(74.0%)男性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求医行为,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0,P=0.015)。322例(93.9%)老年高血压患者关注健康;>70%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认知正确;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相关认知正确率不高。月收入、体检行为、是否关注健康、“血压控制不良引发冠心病”“血压高的时候吃药,正常就可以停药”认知是否正确是男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不能完全根治”认知是否正确是女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城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求医行为形成的敏感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应对不同性别的干预敏感靶点开展更有针对性的高血压求医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行为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长群 《当代医学》2010,16(32):154-154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老年高血压病人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个体特点,对不同时期、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只进行入院的一般健康教育,对两组病人疾病管理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坚持规律运动、饮食合理、戒烟限酒等有效疾病管理行为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行为干预可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血压稳定,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认知行为的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院内分泌门诊的糖尿病患者256例,半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予糖尿病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月和干预后6月采用GQOL-74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和相关临床指标的测定。结果两组问干预前量表各因子分值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干预后1月,干预组量表各因子分值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干预后6月,干预组量表分值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干预前FBG、2hPG和HbA1c等三项血糖指标无差异(均P〉0.05),并维持至干预后1月(均P〉0.05);而干预后6月,干预组较对照组FBG、2hPG和HbA1c三者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方式对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教育组67例,强化教育组69例,两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进行普通健康教育和强化健康教育1个月,强化健康教育组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随访1年,用自行设计遵医行为调查表调查两组病人遵医行为和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强化教育组的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普通教育组(P均<0.01)。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孙昕霙  郭怡  陈平  何朝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0):1220-1226
背景近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一直呈现患病率高、控制率低的特点,而患者的服药行为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目的探讨应用行为转变阶段模型的患者教育是否能够促进高血压患者的服药行为。方法本研究为社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选取北京市顺义区基本情况(人口规模、医疗卫生条件等)相当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位用抛硬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家为干预组(206例),3家为对照组(194例)。对干预组开展3次基于行为转变阶段理论设计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管理。分别于基线及干预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以询问社会人口学状况、服药行为、服药障碍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调查和血压测量。结果完成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第3次随访的患者分别为375例(干预组202例,对照组173例)、290例(干预组147例,对照组143例)、263例(干预组134例,对照组129例)。干预组在干预后12个月处于行动维持期的比例由基线时的27.7%(57/206)提高为60.5%(81/134),对照组处于行动维持期的比例由基线时的50.0%(97/194)降低为38.9%(49/129)。两组随访患者服药行为阶段广义估计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控制其他变量后,组别与随访时间点的交互项{干预组×3个月〔OR(95%CI)=3.928(2.628,5.870)〕、干预组×6个月〔OR(95%CI)=3.651(2.333,5.712)〕、干预组×12个月〔OR(95%CI)=4.133(2.315,7.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基线比较,干预组的收缩压在3个月〔b(95%CI)=-4.616(-8.558,-0.675)〕、6个月〔b(95%CI)=-4.348(-8.569,-0.127)〕、12个月〔b(95%CI)=-6.462(-11.208,-1.716)〕均存在积极的干预×时间交互效应(P<0.05);而舒张压在3个月〔b(95%CI)=-3.549(-6.271,-0.827)〕存在积极干预×时间交互效应(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基于行为转变阶段模型的干预策略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行为,帮助更多患者进入服药行为的行动维持期,进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2月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物质生活、心理健康、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生发生率,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丽风  王启林 《黑龙江医学》2014,(12):1390-139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剔除不按时服药的23例患者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晏启明  李建 《西部医学》2011,23(10):1938-193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方法 15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予每周1次的心理干预,4周后用遵医行为量表评定两组病人遵医行为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基线调查均为较低水平,经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遵医行为改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且改善提高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干预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方法 将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干预组实施一系列社区干预,对照组则不给予干预,一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使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蔡志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09-210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干预组从入院至出院后10个月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讲解预防高血压的一般注意事项。结果:干预组血压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81.25%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40%血压得到控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三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对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程爱萍  李文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7):961-964, 967
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行为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的糖尿病病人108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56例设为对照组,后入院52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措施。于干预前、随访6个月后分别对病人采用糖尿病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及糖尿病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评估病人健康行为,并且对病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质量的治疗维度的评分及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病人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