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2例(15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SICS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PHACO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分析并发症及术后1 d和1周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1 d及1周的裸眼视力手法小切口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理硬核白内障时手法小切口摘除术的疗效与超声乳化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其医疗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术,应成为扶贫扫盲活动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561例(同一患者先后行双眼手术者记为2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术后1、33、0 d视力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组253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组308例。两种术式术后视力为0.2~0.3患者数均达50%以上,并且随着时间增长视力显著提高;核硬度大于或等于Ⅲ的情况下采用两种术式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10%,核硬度大于或等于Ⅳ的情况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稍高。结论核硬度大于或等于Ⅳ的高龄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视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3.
王刚  胡蓉 《海南医学》2014,25(1):94-9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组,每组62例,分别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乳化组术后2h、6h、12h和24h眼压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O.05);超声乳化组术后l周视力恢复到(0.67±0.18),显著高于术前和小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超声乳化组总不良反应率为19.35%,显著低于小切口组的62.90%(P〈O.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后视力恢复快,眼压升高慢,不良反应少,综合疗效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  相似文献   

4.
高龄白内障患者两种小切口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高龄白内障患者64例,分别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A组,26例)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38例),同时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散光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B组的视力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时散光度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在术后3个月时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期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疗效与超声乳化的手术相近,且手术操作和设备相对简便,治疗费用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更少,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高龄白内障患者64例,分别行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A组,26例)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B组,38例),同时植入硬性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散光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B组的视力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时散光度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均在术后3个月时恢复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期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后囊破裂和角膜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疗效与超声乳化的手术相近,且手术操作和设备相对简便,治疗费用低,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更小,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余威德  俞存  李波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403-1404,1422
目的分析比较印度白内障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300眼白内障患者,150例150眼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150例15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患眼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裸眼视力≥2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裸眼视力≥20/60及矫正视力≥2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后囊破裂手法小切口组1眼(0.67%),超声乳化组2眼(1.33%);术后第1天手法小切口组角膜水肿12眼(8.0%),超声乳化组23眼(15.3%)。结论两种手术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低并发症率,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技术特别适合大规模的防盲及基层和暂时尚无超声乳化条件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张清琳  梁兴国 《西部医学》2008,20(5):992-993
目的观察比较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的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方法将360眼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1组行超声乳化吸出术,2组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观察术后1周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组≤0.4者分别占18.3%和18.9%,0.5~0.9者占66.1%和66.6%,≥1.0者占15.6%和14.4%;术中后囊破裂两组分别为4.4%和3.3%;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分别为16.1%和17.2%。结论两种手术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方法简便经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90例,根据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和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超声使用时间、角膜内皮细胞的个数、角膜内皮的丢失率、在手术1周以后角膜增厚的程度、裸眼视力和视力散光度数。结果:研究组超声使用时间、角膜内皮的丢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1周以后角膜的增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的个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及7 d,两组裸眼视力和视力散光度均改善,研究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率为13.33%,对照组为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具有着使用超声时间短,对角膜内皮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有效改善裸眼视力和散光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和超声乳化摘除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12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7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对两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后1月及3月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7d、1月两组散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相近,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易掌握、并发症少及术后散光小等优势,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厚洪  袁江峰 《当代医学》2021,27(10):70-72
目的 对比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106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分为常规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与研究组(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每组53例.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裸眼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术后角膜散光度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临床治疗白内障患者过程中,超声乳化吸除手术相较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有效性、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科室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观察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和基础泪液分泌(SIT)。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63.33%。观察组视力≥0.3的患者26例(86.67%),对照组视力≥0.3的患者23例(76.67%),术后1d、3d两组的SIT、BUT平均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性较高,改善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视力、BUT、SIT等,减少干眼症状的发生率.减轻了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7 mm巩膜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和3.5 mm巩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2例行7 mm巩膜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者作为7 mm-ECCE组,28例行3.5 mm巩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者作为3.5 mm-Phaco组,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程度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始比较7 mm-ECCE组和3.5mm-Phaco组手术引发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少超声乳化装备的条件下进行7 mm巩膜切口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对于过熟期高龄白内障患者是一种优越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78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39眼)。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散光程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前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视力水平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和8周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前2组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散光度术后1周均明显升高,8周后均呈下降趋势(P<0.01和P<0.05);术后同时期2组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的48.72%(P<0.05);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考虑视力水平、散光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28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眼压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方法,且术后炎症反应少,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孙根柱  王伟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883-1884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观察92例(92只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超乳组)48只眼和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植入术组(小切口组)44只眼,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安全可靠。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疼痛及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更值得临床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因使用器械简单、廉价,对设备依赖程度低等优点,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为90眼。试验组行1.8mm同轴超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3.0~3.2mm标准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kreos AO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散光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术中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43±0.22)min,有效超声能量为(4.83±2.72)%,术中对照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79±0.18)min,有效超声能量(9.50±3.48)%,两组比较试验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一定的改善,试验组术后与对照组术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散光对照组大于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术后1月趋于稳定,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前房密闭稳定、超声乳化时间短、超声效率较高、手术源性散光减小,早期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安全性较高,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手法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56例(87眼)患者行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例(7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观察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隧道内劈核和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手术相比,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聂洪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3,(30):150-151,15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i联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2月诊治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91眼),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i联术)组38例(43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小切口囊外j联术)组40例(48眼),对照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及滤过泡情况。结果两组三联手术均朱出现角膜失代偿、前房出血、低眼胝、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超声乳化三联术组术后早期发生角膜后弹力层皱褶7眼,前房纤维性渗出5眼,小切口囊外三联术组分别为8例、6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滤过泡多为Ⅱ型弥漫扁平型,均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的作川。,结论超声乳化三联术和小切口囊外三联术均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对纤济闲难或高龄硬核不宜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囊外三联术治疗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