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冯占远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6):755-756
目的分析关节镜技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骨科治疗的复发性髂骨脱位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患者均采用切开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的髌骨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不良反应少于A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出院时间明显早于A组;治疗结束后脱位现象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关节镜技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收治的1j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过14个月的随访,1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髌骨恢复良好,关节功能正常;与术前相比,Lysholcm膝关节评分及Tegrer活动评分明显改善,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手术可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应用关节镜辅助下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重建、胫骨结节截骨内移抬高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6例。体格检查恐惧试验阳性,被动活动受限。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7个月。随访期间均无髌骨脱位再发生。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5.7±4.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3.7±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Kujala评分为(90.3±2.6)分,也明显高于术前的(61.3±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关节创伤小,恢复佳,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5.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阶段规范康复治疗对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髌骨内下方半腱肌静力性加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4月~2004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髌骨脱位20例(2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例6膝,女性15例20膝,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胫骨结节内侧小切口切取半腱肌肌腱,游离远端,转移到位于髌骨内下方钻取的隧道内,穿隧道反折于髌骨表面,活动膝关节时拉紧肌腱并固定,加强髌骨内下方,术后分阶段开始规范康复治疗,用Insall评价标准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20例26膝,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无复发,髌骨稳定,功能良好。结论:分阶段规范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关节镜辅助下外侧支持带松解、髌骨内下方半腱肌静力性加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瑞昌市中医院2009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40例,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髌骨脱位均未复发,其中7例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前侧疼痛,但较治疗前痛感明显减轻;术后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髌骨外侧关节面张开角、髌骨长度、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1.3±7.2)°、(12.0±4.7)°、(1.15±0.14)、(93.1±5.1)分、(92.9±6.3)分。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水平评分及髌骨-股骨滑车适配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支持带调整术联合Fulkerson截骨对复发性髌骨脱位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对患者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镜松解术联合韧带重建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远端重排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松解术与韧带重建术联合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Lysholm)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Lysholm评分和Berg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实施关节镜松解术联合韧带重建术治疗可提高其膝关节功能和平衡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股薄肌前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半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股薄肌前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髋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8例,在行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紧缩基础上,采用股薄肌前移术治疗。结果:随访6-67月(平均22.4月),临床效果优良者7例,差1例,无1例复发。结论:股薄肌前移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方法,能有效防止复发,此手术简单,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9.
髌骨脱位分为急性、陈旧未整复性、复发性及先天性.我科于1994~1999年共收治17例计18膝髌骨复发性脱位患者,采用改良的Campbell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治疗成年人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自2009年3月—2010年2月该院所收治的38例(42膝)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实施髌骨双隧道移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且在关节镜下对移植肌腱的张力予以合理的调整,以便使其髌股关节对合趋于正常,之后采取挤压螺钉,在股骨止点上固定肌腱游离端。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在3-7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该次有36例随访成功,有2例由于电话变更等原因而造成失访。随访发现,患者未出现排斥移植物、切口感染等情况,实施韧带重建手术之后无一例患者再次出现髌骨脱位,髌骨关节稳定。术后对患者进行恐惧试验与髌骨诱发试验,结果显示为阴性,且患者手术12个月后的Lysholm评分、Tegener评分以及Kujala评分等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成年人复发性髌骨脱位采取内侧髌骨韧带重建术予以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髌骨的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缝匠肌前移治疗因髌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弛、Q角大于正常所引起的髌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及复发性髌骨脱位。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段,止点不切断,移至髌骨前固定,建立髌骨向内的可变拉应力,使Q角变小。结果 治疗髌软骨软化症8例10膝,随访7例8膝,髌股关节痛消失;髌骨半脱位7例9膝,随访6例7膝,髌骨无再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18膝,随访12例13膝,髌骨无再脱位。结论 本方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适应髌骨向外侧移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自体腘绳肌腱移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骨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入选15例(17膝)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其中女性13例(15膝),男性2例(2膝)。平均年龄25.7岁(15~44岁)。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U形隧道法重建MPFL,Ⅱ组为髌骨内缘缝合固定法重建MPFL。术中根据不同软骨损伤情况行刨削刀打磨及射频汽化修整损伤软骨,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采用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骨支持带。关节镜下动态调整移植肌腱在膝关节不同屈伸角度下的张力及运动轨迹,位置满意后髌骨端分别采用U形隧道法(8例10膝)或缝合法(7例7膝)固定;股骨端均采用界面螺钉固定。术前及术后随访时记录Kujala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34.8个月(8—60个月)。术后Kujala评分U形法平均(73.7±7.04)分,缝合法平均(86.7±7.70)分;Lysholm评分U形法平均(69.0±12.1)分,缝合法平均(80.4±14.3)分。随访期U形法固定组1例发生髌骨下极骨折,1例发生再脱位,骨折经手术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外侧髌股支持带松解与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可靠,缝合固定法创伤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Horikawa A Kodama H Miyakoshi N Yamada S Miyamoto S 《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116(4):285-288
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rare case of 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which was accompanied with trochlear dysplasia and malalignment of the patella in a 15-year-old girl. She complained of hemoarthrosis and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in the early knee flexion phase. Plain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howed patellar malalignment (quadriceps angle 20°) and severe dysplasia of the trochlea of the femur (sulcus angle 170°). Surgery was performed, consisting of trochleoplasty in addition to proximal and distal realignment. Trochleoplasty was undertaken using a modified Dejour technique.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joint contracture. Arthroscopic release of fibrous tissue relieved symptoms and obtained normal range of motion without patellar dislocation.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y and CT demonstrated improvement of the quadriceps angle (10°) and sulcus angle (140°). 相似文献
14.
Subhankar Chakraborty Dominick Dimaio Trevor Vanschooneveld 《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3,118(4):285-288
AbstractThis case report describes a rare case of recurrent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which was accompanied with trochlear dysplasia and malalignment of the patella in a 15-year-old girl. She complained of hemoarthrosis and recurrent patellar dislocation in the early knee flexion phase. Plain rad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howed patellar malalignment (quadriceps angle 20°) and severe dysplasia of the trochlea of the femur (sulcus angle 170°). Surgery was performed, consisting of trochleoplasty in addition to proximal and distal realignment. Trochleoplasty was undertaken using a modified Dejour technique.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 complained of joint contracture. Arthroscopic release of fibrous tissue relieved symptoms and obtained normal range of motion without patellar dislocation.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y and CT demonstrated improvement of the quadriceps angle (10°) and sulcus angle (1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股薄肌前移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经临床及膝关节镜检查诊断的髌骨脱位及半脱位患者 8例 ,在行髌股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紧缩基础上 ,采用股薄肌前移术治疗。结果 :随访 6~ 6 7月 (平均 2 2 4月 ) ,临床效果优良者 7例 ,差 1例 ,无 1例复发。结论 :股薄肌前移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髌骨脱位及半脱位的方法 ,能有效防止复发。此手术简单 ,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6.
髌骨软化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探索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总结近年来我科对髌骨软化症研究的初步结果。髌骨软化症的普查结果发现,患病率达36.2%。对病变区的软骨及软骨下骨标本进行超微结构研究和免疫组分分析,发现关节软骨坏死与所受到的不正常压力负荷的大小成正比,而局部软骨细胞的修复能力与病变程度及所受压力大小成反比。髌骨软化症是由于髌股关节顺列的生物力学关系紊乱,髌骨半脱位或侧倾,髌股外则小关节压力过度集中和磨损,而内侧则缺乏应力刺激,从而导致髌股关节面的软骨水肿、软化,进而碎裂;软骨逐渐脱落,软骨下骨质裸露、增生硬化。晚期软骨结构遭到完全破坏,无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应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的膝关节轴位“胫骨结节定位”投照法准确、易操作,有助于早期诊断。研制成功的JKY-伤风败俗康复仪,通过选择性电刺激股四头股内侧头使肌力增强,可缓解症状及矫治髌骨半脱位。该法用于髌骨软化症的保守治疗,其有效率达90%(优良率63%)。对晚期患者应采用人工髌股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达86.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RSP)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诊断为青少年RSP的48个膝关节行屈膝0°和30°股四头肌紧张状态下的螺旋CT扫描,并行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总结分析其影像表现,然后用屈膝0°的C T横断面图像叠加法测量外侧髌骨角(LPTA)、髌骨倾斜角(PTA),和谐角(CA)、股骨滑车角(FTA)、胫骨结节-髁间凹间距(TT-TG)5个参数。结果在48个膝关节中,股骨髁发育不良37个,髌骨形态wibergⅢ型15个,髌骨倾斜31个,髌骨外侧移位44个,内侧移位4个,内侧支持带萎缩9个,股内侧肌不良11个。各参数测量:LPTA:-4.2±3.4°;PTA:24.5±7.6°;CA:30.2±16.3°;FTA:148.7±13.4°;TT-TG:19.6±3.4mm。结论螺旋CT扫描能有效评价髌股关节关系,MIP及3D能直观显示髌股关节的骨性不良,是临床诊断青少年复发性髌骨半脱位的重要辅助手段,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1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移植物全部采用自体游离半腱肌肌腱,髌骨侧采用改良双骨道法,移植物经皮微创穿过髌骨双骨道,关节镜下动态调节张力后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于股骨骨道。随访内容包括主观感受、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再脱位率、CT评价骨道位置及髌骨倾斜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有12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4~60(平均36)个月。患者对治疗均满意,无再脱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2例患者膝过度活动后有酸痛不适,2例患者膝屈曲较健侧减少10°。CT显示重建韧带骨道位置良好,髌骨倾斜角术前为20.52°±1.48°,术后为13.52°±1.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8,P<0.05)。Kujala主观评分术前为55.20±4.51,术后为93.80±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8,P<0.05),Lysholm评分术前为56.68±5.52,术后为93.08±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82,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行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骨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股内侧肌部分转移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0例髌骨平脱位病人(12个膝)进行股内侧肌部分转移术,并应用John.N评分系统,评估分析术前术后的疗效,随访2~4年,平均3年4个月。结果 术后疗铲优为58%,良为25%,病人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解除前痛效果显。结论 股内侧肌部分转移手术凼半治疗髌骨半脱位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