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特利加压素的不同输注方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所致的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EVB)的疗效。方法将123例PH所致的AEVB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组(n=62)和间歇组(n=61)。持续组给予特利加压素持续注射,间歇组给予特例加压素间歇注射,两组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止血时间、输血率、住院天数及随访期间再出血率、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影响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持续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间歇组,止血时间短于间歇组,输血率、再出血率低于间歇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改良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是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则是患者发生再出血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与间歇注射比较,持续输注特利加压素治疗PH所致的AEVB患者疗效更好,再出血率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3.
4.
经腹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33例分析高邮市人民医院普外科龙善曾,吴良健,戴兆玉,方广元关键词联合断流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中图号R657.3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变的致命并发症。1985年以来我们联合应用贲门周...  相似文献   

5.
邓辉  廖骏芒 《四川医学》1999,20(5):463-464
本文结合25 例门奇断流术的体会,讨论基层医院对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方法。25例均系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变10 例,肝炎后肝硬变12 例,门脉性肝硬变3 例,肝功child 分级;A 级13 例,B级12 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行急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胃底胃壁环形全层缝扎术。术后全部病例出血停止,无脑病,无胃坏死穿孔发生,随访再次大出血行手术治疗2 例。认为:①断流术不减少门脉向肝血流,较分流术更具合理性;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胃底胃壁环形全层缝扎术,具备断流术的一般优点,又操作简便,更适于基层医院;③重视围手术期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用吻合器行食管下端部分切除再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1月~2007年5月我院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用吻合器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19例临床资料的疗效,观察食管曲张的消除率、再出血率、手术死亡率、吻合口狭窄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全部进行随访,无再出血,术后死亡1例,吻合狭窄1例。存活18人中食管静脉曲张的治愈率为100%。结论:应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切除再吻合术是安全的,可使离断更为彻底,降低复发,从而进一步提高周围血管离断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莲怡  吕冬梅 《重庆医学》2012,41(31):3312-3313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患者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特利加压素治疗组35例,静脉推注2mg后,每4小时静脉推注1mg;生长抑素治疗组37例,静脉滴注250μg后,每1小时250μg连续静脉滴注。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死亡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特利加压素组治疗有效率与生长抑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利加压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生长抑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较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CNP)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良反应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CNP干预在其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72例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常规组患者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CNP干预,比较特利加压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1周出血控制率等4个指标的组间差异,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患者特利加压素的不良反应(腹痛腹泻、血压增高、心率减慢和低钠血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相近(44.7% vs. 44.1%,P>0.05),治疗依从性(97.4% vs. 82.4%)、护理满意度(89.5% vs. 70.6%)和1周出血控制率(100.0% vs. 85.3%)等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不良反应常见,CNP干预不能降低其发生率,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为早期止血带来显著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9.
背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处理和应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是降门脉压力的经典药物。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抑素和/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初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药物治疗48 h后给予内镜治疗。分析四组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止血疗效、24 h止血率、48 h止血率、内镜治疗后2周内再出血率与止血率、曲张静脉减轻情况、成本、成本-效果比(C/E)、增量C/E(ΔC/ΔE)并进行敏感度分析,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对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主效应显著(P<0.001),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对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24 h止血率、48 h止血率、内镜治疗后2周内止血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内镜治疗后2周内再出血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止血疗效、静脉曲张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914,P=0.012;Hc=9.708,P=0.021),但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止血疗效、静脉曲张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393,P=0.822;Hc=0.059,P=0.971)。成本分析结果显示,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成本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48 h、2周出血率C/E降低(P<0.05),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48 h、2周出血率C/E增加(P<0.05)。以生长抑素组为参考,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ΔC/ΔE低于特利加压素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恶心发生率增加(P<0.05),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腹痛发生率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的术中出血、发热和异位栓塞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早期生长抑素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均能有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曲张静脉消失,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情况下,生长抑素成本最低,特利加压素次之,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最高,且安全性较好,但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联用后没有交互作用,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曾杰 《四川医学》2011,32(6):827-829
目的讨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科2000~2005年间经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8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贲门周围断流术术后随访74例,5年再出血率6.8%(5/74),术后近期(术后2周内)病死率2.4%(2/83)。行断流术的患者,术前有胸段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与仅有腹段食管静脉曲张者的术后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段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门奇断流术是可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关键是做到彻底的断流。  相似文献   

12.
13.
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目的主要是治疗其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主要术式有分流和断流两种。两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其争论已经几十年,但仍未定论。目前认为很难有定论,应结合个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亦即个体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接受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应对措施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12月接受脾切除治疗的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0例,对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出血史、出血量、门静脉内径等)、手术方式、手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有血栓者45例,无血栓者55例.Pearson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现血栓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上消化道出血史及手术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然而有血栓组术中出血量≥350 mL、门静脉直径≥1.2 cm、术后血流速度<15 cm/s、术后血小板计数≥700×109/L及术后门静脉压力≥35 cmH2O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术后血小板计数、术后血流速度、门静脉直径大小及术后门静脉压力是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结论 术中减少患者失血量,术后积极监测患者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并给予积极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中应用特利加压素对围术期肾功能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 42例静脉注射复合吸入麻醉下择期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乙/丙肝后肝硬化患者,年龄18~65岁,未行静脉-静脉转流术,ASAⅡ或Ⅲ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n=21)。试验组手术开始即刻静脉输注特利加压素[2 mg溶于50 mL 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10 mL/h至术毕。对照组以等容量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代替。测定术后3 d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病率和肾功能指标,包括麻醉前即刻(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和术后第3天(T4)的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idase,NAG)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β2-MG、血清胱抑素C (serum cystatin C,CysC)、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尿量、利尿剂用量等。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 d均未发生AKI。各项肾功能指标,除试验组术后利尿剂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外,两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组内分别比较时,两组还是存在不同。试验组GFR在术后T4时点比麻醉前(T1)显著升高(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尿β2-MG在术后T2、T3时点比麻醉前(T1)显著升高(P<0.01),但是在试验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术中静脉输注特利加压素可能有潜在的改善术后GFR的作用,但本研究结果尚不能确定其对围术期肾功能的明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在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结果:住院期间无消化道再出血。1例术后胃吻合口出血,继之出现胃吻合口瘘;2例左侧胸腔积液。术后多次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复查食管中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由术前中、重度逐渐好转直至消失,24例患者在术后0.5~1年均恢复不同程度的体力劳动能力。结论: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联合胃肠吻合器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能有效地防治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17.
Hong DF  Zheng XY  Peng SY  Gao M  Wu JG  Cao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20-822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3月—2006年9月间,一个治疗小组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有20例在处理脾蒂前结扎脾动脉;中转开腹3例(13.0%),其中脾叶静脉破裂出血2例,左膈静脉破裂出血1例;20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8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一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丝线结扎离断血管,2例应用腔内直线型切割钉合器(Endo—GIA)集束离断二级脾蒂血管。手术时间180—350min,平均235mill。术中失血200—1600ml,平均520ml。术后经输血浆、利尿、预防抗炎治疗。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8.5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再出血率0%。结论娴熟的互相配合的腹腔镜技术、术中应用超声刀和预先结扎脾动脉,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素。手术仍具有微创的优势。【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高血压,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贲门失迟缓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共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82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贲门失迟缓的43例(15.2%)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3例在术后出现进食梗咽感、吞咽困难,给予心理安慰、对症治疗缓解34例;另9例经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液、流质,4例缓解,余5例病人仍进食困难,进食后呕吐,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贲门线样狭窄,经内镜或介入球囊扩张治疗后缓解,其中4例经1次扩张后即缓解,1例经两次球囊扩张后缓解,目前随访中未发现症状反复。结论: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贲门失迟缓与性别、断流位置高低、术前反复出血行腔内治疗、术中食管肌层的损伤及术中应用非吸收化学胶食管表面喷洒有一定的关系,本病应早发现早治疗,保守治疗不缓解,宜选用介入或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23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3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17例,占91.9%(217/236)。结果 围手术期止血率98.3%(232/236),围手术期死亡率1.27%(3/23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37%(8/236)肝性脑病发生率2.97%(7/236)。结论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于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潘仁红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91-29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近期死亡率为6.3%,近期止血率为100%,随访患者中肝功能改善率89.4%,再出血率为15.6%。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