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学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229-230
目的对161例急性中毒小儿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寻找中毒原因,早期进行防范。方法将1994年8月~2006年8月所有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小儿急性中毒病例按分类、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食物中毒居多,其中集体中毒68例,占81.9%。其次是药物中毒,以误服为主,占52.0%;医源性中毒占33.3%。结论小儿急性中毒多发于3~7岁。早期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抢救小儿急性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粟顺概 《广西医学》2011,33(8):1075-1076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58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以药物中毒为主,占41.4%(24/58),鼠药占20.7%(12/58),农药占13.8%(8/58),植物中毒占10.3%(6/58)。中毒途径主要为经消化道误服,占89.6%(52/58)。1~6岁为高发年龄。中毒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结论 加强对小儿的监护和毒物的管理是预防小儿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10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总结,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小儿急性中毒的中毒年龄、原因、途径及毒物种类,治疗与转归。结果发病年龄在40 d~14岁之间,1~3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57.6%(121/210),其次4~7岁占24.3%(51/210)。主要中毒原因为误服,毒物以药物为主,占41.9%(88/210),其次是农药38.1%(80/210),仅次于药物。农村发病率为94.3%(198/210)远高于城市,男孩占69.0%(145/210),明显多于女孩。结论210例小儿急性中毒以幼儿、学龄前儿童为主,误服是中毒的主要原因。农村是预防的重点,加强小儿和农药的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儿科2008年1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180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种类、中毒途径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常用药物中毒93例占51.6%,农药中毒28例占15.6%,一氧化碳中毒及腐蚀性药物中毒各14例占7.8%,食物中毒4例占2.2%.1-6岁及15-17岁呈2个高发人群.结论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是提高儿童生存质量的关键,对不明原因中毒以及可疑急性中毒病例要详尽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及做必要的辅助检查,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60例小儿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急性中毒患儿按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占65%,一氧化碳中毒占15%,食物中毒占20%。2岁~7岁为小儿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是有意识行为。结论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小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小儿急性中毒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当代医学》2011,17(35):107-108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特点及救治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儿科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46例小儿急性 中毒病例进行总结,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药物中毒47例(占32.2%),农药中毒26例(占17.8%),消毒剂中毒 36例(占24.7%),食物中毒27例(占18.5%),一氧化碳中毒10例(占6.8%).1~6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中毒多为自杀、模仿等有意识行为.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救治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对不明原因的中毒要详尽询问病史,认真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避免误诊和漏 诊.  相似文献   

7.
黄伟 《吉林医学》2010,(30):5345-5345
目的:针对小儿急性中毒在临床上的特点以及中毒的原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方法:对90例中毒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以药物中毒为主,通常是误服用药物;其次是误用了化学物质等。发病的年龄5岁以下为主。结论:加强小儿和药物的管理是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科住院的106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儿中毒的特点。结果:中毒种类主要为灭鼠药及农药中毒,其次为药物和食物中毒,1-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1-6岁为主要年龄段,受损害器官以脑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96例小儿急性中毒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96例急性中毒患儿的年龄、中毒种类和途径、治疗及预后。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农药类中毒占47.9%,药物中毒占21.9%,食物中毒占9.4%。1~7岁为小儿中毒高发人群。结论:小儿急性中毒重在预防,中毒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文艳 《西部医学》2009,21(5):737-737,740
目的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相关因素扣临床特点,为预防中毒和临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对108例急性中毒患儿按中毒发生的原因等不同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占50.0%,一氧化碳中毒占27.8%,食物中毒占12.03%。1~6岁为小儿中毒的高发年龄。较大儿童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误服药物引起的中毒是延庆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药物的管理,规范药品的使用,以减少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中毒的类型原因和急救办法,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74例儿童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并总结患儿的临床救治体会。结果本次调查儿童急性中毒原因中,药物中毒26例占35.14%、农药中毒19例占25.68%、食物中毒15例占20.27%、煤气中毒6例占8.11%、酒精中毒5例占6.75%、家用杀虫剂中毒3例占4.05%。74例患儿通过积极有效的抢救后,其中治愈55例占74.32%,好转14例占18.92%,无效5例占6.76%。结论急性中毒患儿主要为药物中毒,对儿童及其家属毒物以及毒物管理加强宣传普及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急性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小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因此也需要医务人员对中毒的表现、毒物的毒理、解毒剂的应用都有全面的掌握,从而提高患儿中毒的诊治率。  相似文献   

12.
新兴工商业镇十年间住院小儿急性中毒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兴工商业镇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2008年4月收住院的小儿急性中毒病儿10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岁7例(7%),1~3岁48例(48%),~7岁26例(26%),~14岁19例(19%)。毒物构成:医药中毒35例(35%),化学类20例(20%),农药17例(17%),食物中毒16例(16%),洗涤剂7例(7%),CO中毒5例(5%)。以医药及化学类中毒为主。中毒原因以误服为主,占91%。预后良好。结论新兴工商业镇小儿急性中毒的主要防范对象是1~7岁儿童,加强药品管理,规范工业化学品销售及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喀什地区近2年来儿童急性中毒临床特点。方法:对近2年来喀什地区90例急性中毒儿童的中毒途径、中毒原因、病史特征及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95.4%),毒物种类以药物为主(97.2%);中毒原因以儿童误服为主(94.3%),病史不详者占11.30%,首次就诊误诊率1.2%,洗胃98.74%,痊愈99.2%,无伤残、死亡。结论:喀什地区儿童急性中毒涉及各年龄段,以误服为主,误服率较高,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格检查能够减少误诊的发生,尽早、反复、彻底洗胃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中毒50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5年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0年9月间收治的中毒患儿的中毒原因。结果:(1)小儿急性中毒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地区不同、毒物不同及当地医疗卫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儿中毒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小儿急性中毒有明显的年龄特征,2-6岁为高发期,小婴儿以家长人为过失为主,2-6岁儿童以物品放置不当、家长看护不周为主,学龄期儿童轻生的比率有所上升;(3)小儿急性中毒与家庭-社会环境有关,部分患儿中毒的原因为被害;(4)中毒途径以及消化道为主。结论:防范小儿急性中毒不仅仅是单纯的医疗行为,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玮  陈兴  侯天文  陈晶  白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03-3505
目的:研究我国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搜集,采用Meta(荟萃)分析,对我国1994年至2006年间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发表的有关研究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142篇,有62篇进入Meta分析,总计报告9335例;男女比例为1.46:1,城乡比例为1:1.95。急性中毒患儿1岁~3岁占36.03%,4岁~6岁占34.51%。中毒物种以农药、药物和灭鼠药三类为主,共占73.03%。中毒原因以误服误食为主(76.13%);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88.19%)。死亡率达4.38%,死亡中毒毒种以灭鼠药为主(70.27%);中毒致残率为6.07%。结论:本报告提供了近期我国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流行病学模式,为今后制定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快速诊治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及发生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132例小儿急性中毒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儿中毒的特点.结果 中毒种类主要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及灭鼠药中毒,其次为药物和食物中毒,1~6岁为小儿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较大儿童急性中毒多系有意识行为.结论 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是儿科急诊抢救的关键.1~6岁为主要年龄段,受损害器官以脑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9年豫北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特点及毒物变迁。方法:对2000年8月31日至2009年8月31日豫北地区570例急性中毒儿童的中毒年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中毒地域、毒物种类分析、毒物变迁进行分析。结果:中毒年龄集中在1~6岁(56.14%),中毒原因以误服最多见(61.40%)、自杀其次(35.09%),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主(96.49%)、吸入中毒次之(3.51%),中毒地域以农村为主(96.49%),毒物种类以灭鼠药中毒为主(40.35%)、其次为农药(38.60%),毒物变迁提示2000-2006年毒物以灭鼠药为主(67.72%),2006-2009年毒物以农药为主(77.72%)。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年龄集中在1~6岁,以误服最多见,毒物变迁提示禁售灭鼠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所收治的急性中毒151例.结果轻度中毒103例(68.21%),重度中毒48例(31.78%);胃肠道损伤130例(86.09%);重要脏器损伤均发生在重度中毒患儿;灭鼠药、有机磷农药、毒蕈以神经系统损伤为主;鱼胆以肾脏损伤为主,其次是肝脏和心脏;四季豆以胃肠道损伤为主;治愈128例(84.77%);9例(5.96%)重度中毒者留有后遗症;死亡6例,占中毒总人数4.0%,占重度中毒12.50%.结论中毒是小儿意外损伤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加强管理及教育可以避免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小儿急性中毒病例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6例急性中毒患儿按中毒发生原因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35例年龄小于5岁(占76.1%).农村儿童31例(占67.4%).城市儿童15例(占32.6 %).小儿急性中毒中药物中毒33例(71.7%),其中包括家庭常用药物、农药、鼠药及中草药等.植物类中毒8例(17.4 %),食物中毒2例(4.34%),化学制剂中毒2例(4.34%),一氧化碳中毒1例.38例治愈(82.6%),6例死亡(13.1%),2例致残(4.34 %).结论 小儿急性中毒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重症,需积极综合救治,同时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中毒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以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184例小儿急性中毒的原因以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急性中毒的发生:农村高于城市:男孩多于女孩;发生的高峰年龄是0-6岁;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药物(58.2%)、化学制剂(13.6%)、农药(9.8%)、灭鼠药(5.9%).结论 加强儿童及其家长的相关知识教育是预防小儿急性中毒的重要措施,及早予洗胃及应用解毒剂等综合治疗可有效抢救中毒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