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作用,为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ICU 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危重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局部渗血、导管滑脱、导管阻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性护理可有效减少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导管留置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穿刺术与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腔积液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68.0%(17/25);并发症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疗效优于常规穿刺术,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人工肾以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为血管通路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于每次透析完成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导管出口处,另选择2011~2012年同期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除常规封管和换药外无特殊处理,记录并比较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为14.67例次/1000导管日,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98例次/1000导管日(P<0.05);对照组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短7d,最长45d,平均保留时间(17.4±4.3)d;观察组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最短9d,最长48d,平均保留时间(22.4±5.7)d,观察组置管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匹罗星能够预防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感染,从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勇 《中国实用医药》2014,(22):236-237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感染因素,提出预防策略。方法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75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无感染组,45例,对照组为感染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置管部位、留置时间等,分析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股静脉置入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留置时间过长,冠心病,是心胸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6.
陈萍  兰大华  张庆 《中国药业》2009,18(17):68-69
目的探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和纳米银创伤贴对肿瘤化疗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26例中心静脉置管的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消毒后采用安舒妥无菌透明敷贴覆盖穿刺点,治疗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后采用纳米银创伤贴覆盖穿刺点,观察两组患者敷料更换时间、发生局部皮肤反应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情况。结果透明敷料对照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及局部皮肤阳性反应率明显高于纳米银创伤贴治疗组(P〈0.05)。结论应用纳米银创伤贴对化疗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维护的最佳消毒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A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不脱碘在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维护;B组为研究组,采用灭菌生理盐水脱碘在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维护,对两组皮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及病人接受率进行对比的临床研究。结果两组导管的相关感染发生率约为1%-1.03%,差异无显著性,但研究组皮炎的发生率为21%,对照组皮炎的发生率为50.5%,研究组的皮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研究组的病人的接受率为78%,对照组为43.3%,病人接受率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对PICC进行恰当的维护可保障导管的正常使用与安全,采用灭菌生理盐水脱碘在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维护能降低皮炎的发生率,更适合病人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改良型中线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需要输注刺激血管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25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组(25例)、外周留置针(PVC)组(37例)、中线导管(MC)组(38例)四组。比较MC组与其他三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药物外渗、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情况。结果 MC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ICC、CVC、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于PICC、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和CVC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低于P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PICC组、CVC组、PVC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单纯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纯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入院顺序(单或双数)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中心静脉导管组采用经皮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气,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心静脉导管组肺组织复张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单纯自发性气胸效果良好,能更快地促进患侧肺组织复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去甲万古霉素封管预防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115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肝素盐水封管,观察组58例给予去甲万古霉素与肝素盐水封管,观察两组感染发生率、病原菌谱及住院相关指标,评价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7.02%低于对照组的20.69%,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出病原菌3例,低于对照组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甲万古霉素及肝素盐水封管,通过改变细菌细胞膜渗透性,溶解细菌细胞,降低CRI发生率,延长中心静脉导管滞留时间,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化换药流程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14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普通换药包遵循常规换药流程,观察组改良换药包及细化换药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及全身症状.结果 两组导管局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导管平均置管天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导管病原学送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尖端检出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采用细化换药流程,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管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PICC导管相关感染.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 literature concerning two types of catheter widely used in oncology: Hickma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CVCs) and totally implanted venous ports. It now seems possible to diagnose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I) without removing the device;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paired quantitative blood cultures are the most reli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diagnosis of CRBI. Can CRBI be cured and treated without device removal? A decision-tree/flow-chart resulting from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data by French International Experts is presented. Futures trends are reviewed: new techniques for prevention, including catheters impregnated with antimicrobials and, antiseptic hubs; flushing and antibiotic lock techniques that can be used both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对策,为重症患者感染防止提供参考。方法将11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58例, A组实施常规护理, B组实施优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A、B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分别为13.8%及3.45%,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12.5±3.4)d及(16.5±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后可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延长置管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牟相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20):449-449,451
目的通过对我院就诊于肿瘤科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调查,经过对导管培养及血培养结果的分析,研究肿瘤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63例病例,病例患者是于2008年3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肿瘤科因中心静脉导管问题就诊的住院患者,对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此组病例当中,有9例发生静脉炎,18例导管培养结果呈阳性,12例血培养结果呈阳性。这表明导致肿瘤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不同的药物性质、治疗时是否使用静脉高营养治疗法、化疗进行的时间周期、导管的堵塞情况及置管后导管的留置时间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结论为尽可能地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的相关性感染,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一定要对相关制度和操作程序进行规范,进行护理时要严格认真。  相似文献   

15.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中心静脉导管(CRI)感染发生率,观察并比较CRI组与无CRI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入ICU时前白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GLASCOW评分,静脉高营养,气管切开等方面差异进行检验.结果:CRI感染率8.22%,年龄≥60岁、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前白蛋白水平较低、白蛋白水平较低、APACHEⅡ评分较高、GLASGOW评分较低、静脉高营养时间较长、气管切开者CRI感染率高.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CRI难以完全避免,可通过执行无菌操作,严格皮肤消毒,保持管道通畅,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等措施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6.
林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09-1610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6月我院确诊的48例CVC-RI病例,分析其病原体分布,感染与静脉导管留置类型、时间的关系。结果:CVC-RI病例中,单腔导管18例,留置双腔导管30例。共分离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株,革兰阴性菌14株,真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14株),其次是真菌(10株)。CVC-RI以置管后第七至十五天发生率最高。结论:预防的重点在于避免导管腔内及腔外的污染。重视穿刺点皮肤的消毒,选用单腔导管,操作者水平的提高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均能有效减少CVC-R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analyze sonication and Maki techniques for diagnosis of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an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 on patients admitted to ICU.Material and methodsObservational and prospective study in one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 with som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at least for 7 days an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CRI) suspicion (new episode of fever or sepsis) were included. We performed Maki technique followed by sonication of catheter tip. We compared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of Maki, sonication, and techniques combination to diagnosis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and CRBSI.ResultsWe included 94 CVC from 87 CRI suspicion episodes. We found 14 cases of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and 10 cases of CRBSI. Of the 14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cases, 7 (50.0%) were detected by Maki and sonication techniques, 6 (42.9%) were detected only by Maki technique, and 1 (7.1%) was detected only by sonication technique. Of the 10 CRBSI, 6 (60.0%) were detected by Maki and sonication techniques, 4 (40.0%) were detected only by Maki technique, and any only by sonication technique. We found higher AUC in Maki technique than in sonication technique to diagnosis of CRBSI (p=0.02) and to diagnosis of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p=0.03).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UC between Maki technique and combination techniques for diagnosis of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p=0.32) and of CRBSI (p=0.32).Conclusion.:Sonication did not provide reliability to Maki technique for diagnosis of catheter tip colonization and CRBSI.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改良组410例,对照组5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导管置管、维护方法,改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六步洗手法洗手、专职护理人员在超声引导下,在PICC维护门诊置管、维护,穿刺部位选在肘关节以上;对比改良前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改进PICC置管环境、穿刺方法等干预措施,有效降低PICC置管的感染率,对保障输液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在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颅脑外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行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对照组行超声定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颅脑外伤危重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且可长期留置导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