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增殖期基因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PCR—Southem印迹检测44例SLE患者和43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 I—W,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即刻早期基因BZLF1、BRLF1,早期基因BARF1,晚期基因BcLF1和BLLF1的表达。结果 44例SLE患者血标本中有32例EBV阳性,正常对照组有3例EBV阳性,两组EB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8,P〈0.01),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EB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0,P〉0.05)。32例EBV阳性SLE标本中2例BARF1 mRNA阳性,均为活动期患者;14例BcLF1 mRNA阳性,其中活动期11例,稳定期3例;均未检测到BZLF1,BRLF1和BLLF1表达;3例EBV阳性对照未检测到增殖期基因表达。结论 EBV感染与SLE有一定相关性,SLE中存在EBV增殖性感染,EBV在SLE中处于低水平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2.
Epstein-Barr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因学中的作用以及EBV活动性感染与疾病活动期的关系。方法PCR技术检测85例SLE患者和4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DNA,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检测EBVDNA阳性标本EBV增殖期基因BZLF1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EBV特异性IgM抗体。结果SLE患者组E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BV即刻早期基因BZLF1mRNA的表达在SLE患者组与对照组中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ELISA法检测血清EBV特异性IgM抗体,SLE患者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LE患者EBVDNA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部分SLE患者存在EBV活动性感染,EBV感染可能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32例药疹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EBV特异性DNA片段BamHⅠ-W,筛选出EBV阳性标本,对EBV阳性标本进行RT-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EBV即刻早期基因BZLF1的表达;同时采用ELISA检测血清EBV衣壳抗原(VCA)-IgM抗体。结果 药疹患者和正常人对照EBV DNA阳性率分别为78.13%(25/32)和10.00%(3/30),药疹患者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 < 0.01);轻型药疹和重型药疹患者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04)。25例药疹患者EBV DNA阳性标本中有3例EBV BZLF1 mRNA表达阳性,其中轻型药疹患者1例,重型药疹患者2例。32例药疹患者组中有6例EBV VCA-IgM抗体阳性,轻型和重型药疹患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72);30例对照组均为阴性。结论 药疹患者中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EBV感染可能是影响药疹发病的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Epstein-Barr病毒(EBV)基因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分离20例SLE患儿和1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鉴定出血清中编码EBV衣壳抗原-IgG/IgM抗体阳性的SLE患儿,取其分泌EBV的细胞上清液与提取的PBMC共同培养12d,提取培养前后的PBMC的RNA,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EBV基因的表达.结果 10例患儿和1例健康对照检测到LMP1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儿和1例健康对照检测到LMP2表达,13例患儿和3例健康对照检测到EBNA1表达,3例患儿和1例健康对照检测到BCRF1表达,5例患儿和2例健康对照检测到BLLF1表达,但患儿和健康对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用分泌EB病毒的细胞上清液培养PBMC后,发现患儿组和健康对照组潜伏期基因和裂解期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潜伏期基因LMP1、LMP2、EBNA-1和裂解期基因BCRF1、BLLF1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SLE患者存在EBV基因的异常表达,EBV基因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EBNA)1和EBNA2蛋白在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测定EBNA1和EBNA2在3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患者、7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 SS)患者及4例正常人唇腺组织中的表达,测定积分吸光度值并进行定量分析。ELISA法检测SS患者血清中EBNA1-Ig G抗体的表达。结果:EBNA1和EBNA2在SS患者唇腺组织中浸润的浆细胞、B淋巴细胞呈阳性表达,在唇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呈中少量阳性表达,SS患者唇腺组织中EBNA1的阳性率为71.8%,EBNA2的阳性率为69.2%,而正常对照组未见EBNA1和EBNA2的阳性表达。结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可能参与了SS的发病,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bax mRNA的检测,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在SLE患者中的改变及其在SLE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41例SLE患者及32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PBMC中bcl-2mRNA与bax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LE患者组自身抗体谱。结果SLE活动期患者组bcl-2mRNA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升高;SLE患者中,两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组bcl-2 mRNA表达与一种或无自身抗体阳性组相比显著升高;各受试组bax mRNA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LE患者PBMCbcl-2 mRNA呈过度表达,而baxmR-NA的表达无变化,使得bcl-2/bax的比值升高,这可能是大量自身抗体产生,SLE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38mRNA表达量及血清IL-38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清IL-38水平与主要病情评价指标的关系。方法:用RT-PCR检测30例SLE患者及20例对照者PBMCs中IL-38 mRNA表达量,用ELISA法测定72例SLE患者以及63例对照者血清IL-38水平,比较SLE患者与对照者IL-38的mRNA及血清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分析血清IL-38阴性(血清IL-38<31.2 pg/m L)与IL-38阳性(血清IL-38≥31.2 pg/m L)患者主要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SLE患者IL-38 mRNA表达量、血清IL-38阳性率以及血清IL-38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Z=-2.34,P=0.019;x^2=10.19,P=0.002;Z=-4.04,P<0.001)。血清IL-38阳性的患者抗ds DNA抗体水平均为阴性,且其SLEDAI评分低于IL-38阴性患者(t=-2.76,P=0.020)。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38的降低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及病情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未经刺激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白介素(IL)-10mRNA、IL-18mRNA和Fas mRNA的表达水平在系统型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82例SLE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提取总RNA,应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并比较SLE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BMC中IL-10mRNA、IL-18mRNA、Fas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组PBMC IL-10 mRNA、IL-18 mRNA、Fas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 ). SLE患者组三个因子的变化趋势一致,成正相关(r=0.713,r=-0.565,r=-0.593,P<0.01).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存在IL-10mRNA、IL-18mRNA、FasmRNA表达异常,IL-10mRNA,IL-18mRNA和FasmRNA的高表达在SIE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中EB病毒(EBV)的潜伏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20例SPTL组织中的EBV感染;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20例SPTL中5例(25%)EBER1/2原位杂交阳性,6例(30%)的P53阳性。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相关性(r= 0.533,P<0.05)。结论部分SPTL病例伴EBV潜伏感染,伴有EBV感染的SPTL患者可能预后较差。SPTL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APLC3)的表达.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l及MAPLC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组PBMC中MAPLC3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尤以活动期SLE患者更为显著.SLE患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活动期SLE患者Beclin-1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SLE患者PBMC的自噬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117例未成年患者和153名正常对照的EBV感染情况。结果:116例患者和107名正常对照EBV-IgG阳性(P<0.001),患者和正常对照EBV-DNA阳性分别为32例和23例(P<0.02)。结论:EBV感染与SLE相关,EBV感染可能是SLE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TLR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 运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活动期SLE患者28例、稳定期SLE患者13例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TLR2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LR4mRNA较正常人和稳定期SLE患者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中复发的、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活动期SLE患者较未经治疗的初发患者TLR4mRNA升高更明显(P<0.05)。SLE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TLR2mRNA较正常人对照显著降低(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TLR4mRNA表达水平升高,尤其是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患者TLR4升高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与感染作为诱发SLE活动因素之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80、CD86、CTLA-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6的阳性表达率为90.63%,正常人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86的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0.6410±0.0174)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4510±0.04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TLA-4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其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为1.0020±0.062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0的阳性表达率和CD80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86和CTLA-4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DNA甲基化水平、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因表达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 取34例SLE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分离T淋巴细胞,采用5甲基胞嘧啶抗体与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甲基化状态,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TAT3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SLE活动期患者17例DNA甲基化水平(8.50 ± 1.4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11.31 ± 1.34,P < 0.01),而其STAT3基因表达水平(1.34 ± 0.3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02 ± 0.28,P < 0.01)。SLE缓解期患者17例DNA甲基化水平(11.30 ± 1.34)及STAT3基因表达水平(1.01 ± 0.2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LE活动期患者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P < 0.01),而其STAT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LE患者DNA甲基化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负相关(r = -0.78,P < 0.01),STAT3基因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 = 0.50,P < 0.01),而STAT3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无相关(r = -0.13,P > 0.05)。 结论 STAT3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SLE的病情活动相关。STAT3基因表达水平与DNA甲基化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FQ)-PCR法测定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表达的检测价值。方法:在BLyS及其受体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荧光探针,用反转录(RT)-PCR扩增目的片段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用所建立的RFQ-PCR方法检测23例SLE患者、23名正常人外周血BLyS及其受体mRNA表达。结果:SLE患者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穿膜蛋白活化物(TACI)和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活动期患者的表达高于缓解期(P<0.01),抗ds-DNA抗体阳性和尿蛋白阳性的SLE患者BCMA、TACI和BAFF-RmRNA的表达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RFQ-PCR检测BLyS及其受体mRNA含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SLE患者BLyS、TACI和BAFF-RmRNA表达含量升高,提示BLyS、TACI和BAFF-R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5-氮杂胞苷与雌二醇对SLE患者与正常人CpG基序甲基化状态与DNA 甲基转移酶1(DNM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12例SLE患者与11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植物血凝素刺激1天后,分为未处理组、5-氮杂胞苷组、雌二醇组,继续培养3 d后分别用5-甲基胞嘧啶抗体与流式细胞仪检测CpG基序甲基化水平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DNMT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非处理组相比,5-氮杂胞苷组SLE患者(t = 18.60,P < 0.01)与正常人(t = 5.63,P < 0.01)的CpG基序甲基化水平均下降。DNMT1表达水平(正常人t = 2.17,P > 0.05,SLE患者t = 1.56,P > 0.05)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雌二醇组SLE患者与正常人的CpG基序甲基化水平(正常人t = 1.93,P > 0.05;SLE患者t = 1.53,P > 0.05)与DNMT1的mRNA(正常人t = 0.11,P > 0.05;SLE患者t = 0.93,P > 0.05)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5-氮杂胞苷可抑制CpG基序甲基化状态,其抑制作用的产生与DNMT1表达水平的下降无明显相关性。雌二醇对CpG基序甲基化状态与DNMT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