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100例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并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维护。结果发生静脉血栓及脱管各1例,98例均未发生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住院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引导下单腔PICC导管进行静脉治疗,观察组使用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比两组的药液外渗、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对治疗、检查、监测的使用情况,静脉输液治疗的费用以及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发现,耐高压双腔PICC置管明显优于单腔PICC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可以同时满足多种治疗需求,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谭敬华  蔡昌兰 《全科护理》2011,(30):2749-2750
[目的]通过我科在临床中对双腔PICC置管术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其置管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双腔PICC置管的病人46例,对一次穿刺成功率、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病人的适应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双腔PICC置管术一次成功率高、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结论]双腔PICC置管术具有优越性,良好的护理让其在临床中能广泛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病原治疗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确诊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80例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选用5Fr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对照组选用4Fr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观察2组治疗6个月后实用性、输液相关并发症、精神状态、疗效、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情况。所得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一般情况项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实用性高、费用、静脉炎、静脉通道堵塞、导管异位、肢体肿胀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费用感少,疼痛感受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疗效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实行双腔耐高压注射型PICC全程治疗,具有降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等优势,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带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置管的时机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以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012年5~8月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的10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8例置管患者中,用于增强剂团注98次,持续化疗泵注射190次,中心静脉压监测3人次,静脉高营养输注4例.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能满足肿瘤患者反复多次团注增强剂、双通道联合化疗、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输注等需求.在患者治疗初期,应主动评估患者治疗方案,早期为患者留置导管,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魏银洲 《家庭护士》2008,6(4):313-313
通过61例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手术室大型手术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及危重病人快速输血、输液抢救中的应用,结果无一例发生气胸、血胸、气管损伤、空气栓塞及导管感染等并发症。提出锁骨下静脉置管损伤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8.
总结了329例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中的缺陷;包括护理记录单内容的缺陷,时间的缺陷及抢救危重病人后的补充记录存在的问题等。认为护理文书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书写原则,才能减少护理记录中缺陷的发生,减少医、护、患之间的纠纷。  相似文献   

9.
邹晓英 《现代护理》2001,7(9):13-13
大手术后进行加强监护的成年病人的死亡病例中.肺部并发症占重要地位,高达30%~50%。为防治肺部并发症.给腹部大手术或严重腹外伤危重病人建立简易人工气道(鼻咽导管)结合胸部物理治疗,结果表明,手术后危重病人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  相似文献   

10.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是护士对住院危重病人医疗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第一时间内记录临床抢救病人情况和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记录和法律凭证。根据我院质控科近年检查情况和国内部分医学文献报道,各医院护理队伍新成分多,人员更换频繁,有必要对如何正确书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进行讨论和培训。为此,本文将危重病人护理记录的书写要点归纳、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霄 《全科护理》2014,12(4):367-368
正护理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可能会导致损失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媒体导向作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尤其是护士这个医院里的弱势群体,更是成为一些医疗纠纷乃至事件的矛头所向。在危重症病人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病人的不满和投诉,造成护患之间的矛盾和护理纠纷。因此,如何正确识别护理风险,做好防范,成为护理人员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现分析危重病人救治中的护理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护理风险管理(Rick Management,RM)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CCU病房通常收治严重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术后以及合并严重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等心血管危重症病人[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护理对策。方法严密观察60例病人镇痛镇静期间病情变化,及时评估镇痛镇静程度及用药后的反应,加强并发症的控制及护理。结果 60例中,2例自动出院,58例达到镇痛镇静目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VAS评分1~3分,无明显疼痛及不适感,无不良恶性记忆,RAM-SAY评分均维持在3~4分。结论对危重病人实施镇痛镇静治疗,加强镇痛镇静水平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可避免由于镇静镇痛时病人各种反应减弱而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乙烯薄膜在危重病人眼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12月份60例昏迷,机械通气及使用深度镇静的眼睑闭合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持眼部清洁、滴注人工泪液、抗生素眼膏、无菌纱布覆盖眼球;观察组采取在眼部清洁基础后予聚乙烯薄膜覆盖眼球.通过从结膜的充血、角膜的混浊、眼分泌物等方面情况对比两种不同的眼部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聚乙烯薄膜对危重病人进行眼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眼部并发症,防止眼部干燥,操作方便,节约医疗材料,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选取ICU 56例有特殊静脉治疗需求且成功置双腔Power PICC导管、未发生并发症的临床患者,总结了在导管护理过程中,规范、正确的导管维护,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完成冲管和封管操作,同时做好相应的并发症防治工作,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PICC插管技术在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对在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130例,使用PICC插管技术,经贵要静脉穿刺80例,腋静脉40例,肘正中静脉5例,头静脉3例,窝静脉2例。结果置管成功129例,失败1例。平均留置时间为18 d。发生机械性静脉炎5例,堵管13例,因堵管拔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尖端异位5例。结论 PICC置管为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中长期静脉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护理风险管理(Rick Management,RM)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CCU病房通常收治严重冠心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各种复杂和新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术后以及合并严重酸碱、水、电解质失衡等心血管危重症病人。  相似文献   

19.
非语言沟通是指运用一切非语言信号所进行的人际沟通。人际沟通中65%的社会意义由非语言来传递,如何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建立一种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医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对护理人员如何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对ICU的病人进行有效地沟通作了阐述,并对如何加强ICU护士的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