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的护理。方法对1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与PCI相关的新技术的临床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桡动脉穿刺PCI手术并发症较经股动脉穿刺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与欣维宁在急诊PCI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以及术前预防性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安装均使AMI病例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结论心血管科护士,尤其是CCU护士应该认识掌握与PCI相关的新技术和新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急诊PC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老年AMI患者静脉溶栓后行PCI,并给予充分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莹  苏静  李菲  曹荣  任红 《现代护理》2006,12(1):44-46
随着冠心病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冠心病介入治疗(PCI)适应症的不断扩大,使更多的冠心病人获益。国内外心脏多中心文献报告在有条件的医疗中心急诊PCI应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首要手段。老年冠心病是冠心病的高发和高危人群,积极行介入治疗比行药物治疗者能获得更明显的疗效。目前行急诊PCI病人的年龄几乎无上限,国外报道接受PCI最高年龄高达102岁。但由于老年冠心病人自身的特殊性,PCI又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如何提高护理水平,降低老年急诊PCI病人的病死率,积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不良反应的危害,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收集我院近一年来131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 131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1%,死亡率1.5%,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的关键是医护技术水平与医护间娴熟有效地配合,此外良好的心理疏导,术后精心的护理,全面的健康指导是急诊PCI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脏介入诊治部收治的19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8例急诊PCI患者中,成功开通病变血管并植入支架者177例,冠状动脉多支严重病变选择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者11例,造影术后血管无严重病变采用保守治疗者9例,主动脉夹层者1例;术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并实施电复律者15例,术中伴心源性休克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pump,IABP)者17例,安装临时起搏器者18例。结论全面周到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手术成功、病死率降低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AMI行PCI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经治疗5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护理是PCI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急诊PCI治疗AMI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死亡患者16例,对其临床特点、PCI策略、死亡原因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 急诊PCI围术期病死率为5.97%.急诊PCI术中死亡2例;术后<24h死亡8例;术后24 ~72 h死亡2例;>72 h死亡4例,最长死亡时间为术后第14天.多数患者在24h内死亡.术中死亡患者主要死于血管再通后无复流及顽固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术后72 h内死亡主要原因为顽固性心源性休克及室性心律失常等AMI并发症.超过72 h死因多为造影剂肾病致急性肾损伤、致命性内脏出血、急性肺栓塞、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结论 急诊PCI治疗AMI的主要死亡危险因素为老龄、心源性休克、基础疾病尤其糖尿病、再发AMI、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等.为减少AMI病死率,应进一步提高PCI操作技术,重视合并症及综合治疗,合理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64.0%,观察组为82.0%;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4~5)d左右,医疗费用降低了10%左右,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较好,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98-1999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术前及干预7d后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随访半年,记录两组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7d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d后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对65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患者给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穿刺点护理、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结果本组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血1例,经压迫止血后未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认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例在穿刺侧前臂出现血肿,经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动脉受压缺血,解除压迫后好转;其余病例无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管损伤,无需长时间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精心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4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8例在穿刺侧前臂出现血肿,经处理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出现动脉受压缺血,解除压迫后好转;其余病例无神经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管损伤,无需长时间卧床,缩短住院时间,精心围术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及时、有效、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已被国内外医学界公认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方法。此疗法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52例ACS患者行PCI,并给予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本组手术均获成功,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在较短时间内均好转出院.结论:认真落实围术期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提高PCI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穿刺部位血肿1例,拔管综合征2例,动脉栓塞1例,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史淑文  孙雅娟 《护理研究》2002,16(11):656-657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1] 。虽然手术成功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 ,但围术期护理亦是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8月共实施急诊CABG 3 1例 ,占我院同期行CABG的 5 .98% (3 1/ 5 18)。现将急诊CABG病人围术期护理要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 1例病人均于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 (1例右冠状动脉破裂者采用小切口不停跳 )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其中男2 5例 ,女 6例 ;年龄 40 .0岁~ 71.5岁 ,平均 62 .8岁 ;合并糖尿病 18例 ,合并高血压 12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发生并发症的急救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治疗成功,以室性心律失常和迷走反射并发症为主;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应密切观察病情,采取综合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应对术中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预后,使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8例因A加行急诊PCI治疗患者进行详细、具体的术前宣教、准备及加强术后的监测、健康宣教等护理对策。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a。结论积极的心理疏导、快速做好术前准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强术后的监测及指导,特别是加强术后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是保证PCI患者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CI的3 806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ACS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9±23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其中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者7例、PCI治疗史者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者1例、脑卒中史者4例,合并有高血压病者20例、脂代谢紊乱者11例、糖尿病者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者4例。结果:36例ACS患者中,因AMI行急诊PCI者24例,ACS行择期PCI者12例(包括AMI5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6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10例为单支血管病变。36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或(和)心源性休克16例(44.4%),室颤和(或)心脏骤停8例(22.2%),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11.1%),心脏破裂4例(11.1%),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8.3%),消化道大出血1例(2.8%)。急诊PCI因泵衰竭死亡的12例患者中,广泛前壁AMI7例、下壁+后壁AMI3例,下壁+右室AMI2例。结论: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室颤和(或)心脏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脏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