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98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组100例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手部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手部肿胀程度及手部麻木、疼痛时间2 h、皮肤水泡、睡眠障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桡动脉闭塞的发现及处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穿刺点出血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既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郭蕾  王琳 《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88-2290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经桡动脉路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30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法,观察组65例采用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法,观察两组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和手部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出血、手部肿胀程度及皮肤青紫、麻木、疼痛时间〉2h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4.795,6.290,4.795,9.286,9.119,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力止血器法,既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提高了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病人,不同松气时间联合手指操运动对病人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246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121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术后缩短压迫时间并配合手指操康复运动,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穿刺点渗血、血肿、手掌前臂肿胀、肢体远端发绀、麻木、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穿刺点渗血和血肿发生例数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手掌前臂肿胀、肢体远端发绀、麻木和疼痛例数较对照组少且差异明显。[结论]缩短压迫时间配合手指操运动可有效缓解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侧肢体疼痛、肿胀、麻木等不适症状,同时在不增加穿刺点出血与血肿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提升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桡动脉气囊压迫器的最佳首次减压放气时间,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0例经PCI治疗后给予桡动脉气囊压迫病人,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桡动脉压迫60min后首次放气1mL;对照组桡动脉压迫120min后首次放气1mL。随后同时给予两组病人桡动脉气囊放气减压处理,观察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似,但观察组手部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手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气囊压迫器首次减压放气时间缩短至60min,止血效果确切,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TR-Band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4 h,B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6 h,C组为常规绷带压迫6 h.观察3组病人止血情况、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病人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5.0%、97.5%和97.5%;发生术侧手掌肿胀麻木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3组病人压迫止血前、压迫2 h、压迫终止时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均正常,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局部皮肤破损坏死等严重并发症;C组1例病人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止血方法,压迫时间以4 h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冠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确定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支持,选取112例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术后的患者,分别使用TR-Band(TR-Band组,58例)及ZXD-Ⅰ(ZXD-Ⅰ组,54例)止血阀对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观察2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情况,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发症(过敏、水泡、红斑)和患者舒适度。结果 2组发生桡动脉穿刺点出血、血肿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穿刺点周围皮肤并发症(过敏、水泡、红斑)的例数ZXD-Ⅰ多于TR-Band组(P〈0.05);不舒适例数ZXD-Ⅰ组多于TR-Band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的舒适度,预防及减少介入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更人性化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桡动脉压缩器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艮娇  梁娟 《护理学报》2006,13(5):34-34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的改进,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已逐步应用,避免了经股动脉穿刺及其术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多种并发症。但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者可发生手部缺血性坏死。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止血传统方法是用弹力胶布加压包扎固定,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容易引起肢体肿胀、局部过敏反应或皮肤破损等,增加病人的痛苦及护理工作难度,据文献报道其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7.5%[1]。2004年11月-2006年3月,我科为39例介入术后病人用桡动脉压缩器压迫止血,收到良好的效果,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邓少娟 《护理学报》2009,16(9):30-3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最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州、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梓香  凡孝琴  任金梅  王娟 《全科护理》2016,(22):2313-2314
[目的]探讨上肢悬吊架在心脏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桡动脉行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前臂血肿、需行前臂悬吊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行心脏介入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肘部垫软枕的方法抬高患肢,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悬吊架抬高上肢,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患肢的疼痛得分、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上肢悬吊架可减轻经桡动脉介入术前臂血肿病人的疼痛及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病人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选取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行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43)及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平卧位,弹性绷带包扎并1kg沙袋压迫,仰卧24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术后采用弹性绷带包扎后,床头抬高30°,术肢伸直可水平移动,病人可行平卧位与侧卧位交替,术后12h下床活动,对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腰酸背痛、尿潴留、烦躁、失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舒适度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将床头抬高30°、平卧位与侧卧位相互交替,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PCI)病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94例拟行PCI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随机健康教育,按PCI术前、术后护理常规进行。干预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病人PCI术前及术后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结果]干预组PCI术前及术后的HAMA分值及HAMD分值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在PCI术前及术后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可减轻PCI病人术前及术后焦虑、抑郁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2.
蒋学军  张学龙  陈杰山  韩燕颜 《全科护理》2013,11(19):1733-173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危冠心病病人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高危冠心病病人60例为对照组,选取高危冠心病病人60例为观察组,均接受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 3.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危冠心病病人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余天浩  李瑜辉 《新医学》2012,43(4):231-23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对486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进行Allen试验阳性后选右侧桡动脉为穿刺点,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85例(其中肌桥25例),单支病变192例,双支血管病变137例,多支病变72例。植入支架378例,其中329例(87.04%)经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另外49例改经股动脉途径手术成功。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桡动脉搏动正常。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是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使用弹力带加压止血器的适宜压迫时间.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299例TRI术后应用弹力带加压型(R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2例压迫止血6 h,对照组147例压迫止血8 h.比较两组术后手部肿胀程度及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部肿胀程度及肢端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两组均出现皮下血肿及切口渗血的血管并发症,但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RI术后6 h撤除止血器,既可减少血管并发症,又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transradial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TAI)后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二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行TAI。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0例、干预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前24 h内无创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干预3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外周血管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TAI术后12 h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I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两组患者桡动脉闭塞、局部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桡动脉狭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少TAI诊疗患者术后桡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严伟  孙国珍  陶源 《全科护理》2012,(31):2888-2890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4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同时加强术前护理、术后心电监护、手术肢体制动与观察、饮食护理、体温监测、并发症的观察与防治等。[结果]104例病人均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术后并发心律失常8例,手术穿刺部位渗血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正常,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冯坡颜 《全科护理》2012,10(14):1249-1251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配合个体化功能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软枕抬高患肢、常规功能锻炼指导及应用消肿、抗渗出的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肢局部予中药外敷配合个体化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进行肢体肿胀程度测试,术后3d进行疼痛程度评分,术前1d、术后2周、术后3个月评定髋关节疗效。[结果]观察组病人肢体肿胀及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个体化功能锻炼能有效减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肢体肿胀、疼痛程度,提高病人的舒适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行介入治疗术中的护理要点,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70例确诊为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2例(2.86%)死亡,3例(4.29%)患者发生出血现象,经停用抗凝剂后,症状消失,无不良后果。术后半年回访,3例(4.29%)患者再次住院。结论:通过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精心全面护理,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70岁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70岁以上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46例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述(OPCABG)35例,平均搭桥(2.34±0.74)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CABG)11例,平均搭桥(2.54±0.63)支。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加强呼吸功能的训练。术后精心护理,做好各系统的监测。结果:全组死亡1例,4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C患者(8.0±4.39)h,CCABG患者(15.46±9.63)h,住ICU时间(2.56±1.4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38±5.82)d。结论: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既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更要加强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