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对优质护理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在校本科护生优质护理认知调查问卷调查南京某高校520名在校本科护生优质护理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495名在校本科护生优质护理特征总分(28.28±2.59)分,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分最高,为(4.77±0.45)分,满足病人需要得分最低,为(4.58±0.6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本科护生优质护理认知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和是否愿意为临床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在校本科护生优质护理的认知程度普遍较好。学校可通过加强对护生的优质护理教育与管理,同时端正护生对优质护理的思想态度来进一步提高在校本科护生对优质护理的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2.
李红  刘堃  郭蕾蕾  张林 《护理研究》2012,26(2):116-117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及从业影响因素,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前后采用自制问卷对186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前后本科护生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有成就感、福利待遇好、受人尊敬;不愿意从事急救护理工作的原因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工作压力大、工作风险大、自己不适合。[结论]课程学习前后本科护生对急救护理工作的职业态度部分转变,《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对本科护生职业态度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小青  王晶晶  刘桂萍 《全科护理》2012,10(25):2383-2384
[目的]了解在校护理本科生课余活动现状,为改善在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增强就业能力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321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课余活动现状的调查,包括课余生活方式选择、参加社团活动情况、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教师参与课余活动的期望度5个方面。[结果]在校护理本科生课余活动以娱乐主导型为主,大多数学生参加过学校社团、院系举办的活动,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不高,期望得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希望教师参与其课余活动。[结论]以提高本科护生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为导向,丰富课余活动内容与形式;尽早协助本科护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以提高在校本科护生在校学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南省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能力问卷对湖南省804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结果]护理学本科生的知识管理能力总分为(3.71±0.49)分,知识管理认知(3.85±0.61)分,知识管理态度(3.74±0.56)分,知识管理行为(3.54±0.50)分。本科护生的知识管理能力受成绩、对护理专业的兴趣、是否为干部、选择专业的原因、参加实践等因素影响(P0.01)。[结论]湖南省护理学本科生知识管理水平处于中等,培养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干部能力能够提高知识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层次护生对老年护理的择业意愿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芜湖市某医学院专科及本科共537名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老年护理择业意愿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537名护生中,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者263人,364名本科生中183人(50.27%)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173名专科生中80人(46.24%)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护理工作有意义、能为社会做贡献。护生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影响人为爷爷奶奶。537名护生中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274人,其中本科生181人,专科生93人。护生不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有代沟、难沟通、工作辛苦。[结论]护理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生老年护理的从业意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西安市中专、大专、本科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西安市2015年7月毕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的应届护理专业学生1 062人,应用《护生社区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对中专、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结果]中专、大专、本科护生中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人数分别为358人(78.5%)、312人(58.8%)、45人(60.0%)。不同层次护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6,P0.001)。[结论]中专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意向最高,其次是本科、大专护生,应针对不同层次护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不同,优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7.
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蓉芳 《护理研究》2008,22(2):312-314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我校276名本科、高职、专升本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存在差异,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认同较高职和专升本护生差;影响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不同学历护理毕业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不同。学校应开展适当的职业指导,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并改善社区护理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护理本科生与中专生在动手能力上的差别并找出引起差别的原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校本科和中专生及在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及中专生各35人进行问卷调查;以面对面形式对教授《基础护理学》课程老师和临床带教师各15名进行访谈;对2003级—2007级在校护理本科生和中专生在《基础护理学》操作考核成绩,2003级—2005级实习护理本科生和中专生的临床实习操作成绩,随机抽查比较。[结果]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本科护生非常重视和重视护理操作的学生占62.85%,而中专护生仅占41.07%;42.94%的本科生认为老师示教结束后的操作时间充裕度已较好,而中专生有52.90%认为不充裕。成绩对比显示,除2004级的本科、中专实习生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2006级本科、中专在校生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科护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操作技能水平均比中专生强。  相似文献   

9.
胡蓉芳 《护理研究》2008,22(4):312-314
[目的]了解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我校276名本科、高职、专升本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历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存在差异,本科生对社区护理的意义和社会地位的认同较高职和专升本护生差;影响护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的因素有个人因素、专业因素和社会因素.[结论]不同学历护理毕业生对社区护理职业认知不同.学校应开展适当的职业指导,培养护生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意识,并改善社区护理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南昌市职业学校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表对南昌市两所职业学校的438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3.2%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低、父母为就业决策者是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阻碍因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风险小、自主性强,正在接受社区护理学习,认可自己的护理实践技能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是促进因素。[结论]建议有针对性地提高群众对社区护理的社会认同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及促进社区完善实习和见习就业平台,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新形势下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最佳模式,提高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实施模拟实践、社区见习、实地实践的三阶段改革教学法,采用综合评价方法了解改革效果。结果:校内实训优良率达86.7%,社区实践优良率达75.2%,110名学生中有108人(98.2%)对实践教学总体安排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89人(81.0%)认为校内模拟实践很有必要,104人(94.5%)认为社区实习很有必要,98人(89.0%)对实践内容安排满意或比较满意,55人(50.0%)认为实习时间需要2周或更长时间,有92人(83.6%)对社区实习的效果满意或比较满意,96人(87.5%)认为通过实习对社区护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结论:社区护理学的三阶段改革教学法令学生满意,绝大多数护生对社区护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1级和2010级465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人文关怀能力(CAI)总分181.26分±19.57分,认知维度评分69.36分±1 0.5 1分,勇气维度评分5 8.3 8分±7.97分,耐心维度评分53.51分±7.74分,均低于常模(P<0.01)。[结论]本科护生整体人文关怀偏低,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人文关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实习前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为针对性地开展护理伦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护理伦理认知问卷对30名中专护生、104名大专护生、220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总均分为(3.11±0.26)分、大专护生为(2.70±0.26)分,中专护生为(2.27±0.22)分,实习前不同学历护生护理伦理认知总均分和知情同意、医疗最优化、医疗保密、生命价值原则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学历护生的临床护理伦理认知有差异,根据不同学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护生整体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评判性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促进护生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SCL 90症状自评量表对63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78.35±33.14)分,其中评判性思维〈280分者37人(58.73%),280分-349分者23人(36.51%),≥350分者3人(4.76%);SCL 90显示,护理本科生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评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判性思维总分与 SCL 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评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预见性,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提高其评判性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社区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将2007级260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159名和对照组101名,组织试验组同学假期开展"关爱社区人群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岗位体验-任务引领-标准化评价"的实践教学方法。结果:100%的护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试验组同学综合素质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习社区护理课程前,护生到自己熟悉的社区观察人群健康状况,能促进护生对社区人群健康现状的早认识,同时认识到社区需要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高其学习社区护理兴趣。  相似文献   

16.
社区护士护理文件书写相关知识管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在家庭护理过程中护理文件书写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4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4例社区护士中44例(46.8%)不熟悉病历书写规范;70例(74.5%)认为病人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单、医疗病历、病程记录等资料;74例(78.1%)不了解因抢救急危病人未能及时书写护理记录,应在6小时内核实后据实补记;89例(94.7%)认为试用期人员经医疗机构审核可以独立书写护理记录;15例(16.0%)不能够在完成家庭护理后即刻完成护理记录;49例(52.1%)护士在家庭护理的病人无签字能力时,经病人口头授权会让保姆代签。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医疗文书书写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应针对家庭护理过程中如何完善护理记录的知识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基础护理的态度,为有效提高护生的基础护理意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市某大学282名学习过《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及其对基础护理工作的态度。结果:(1)护生对基础护理概念、内涵以及护士在基础护理中职责认识还存在不足。(2)不同文化程度、是否进行毕业实习以及不同原因选择护理的学生群体之间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学生群体(除是否进行毕业实习外)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护生对生活护理和治疗性操作的态度存在差异(生活护理平均分为2.740±0.483;治疗性操作平均分为3.204±0.415)。(5)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与其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成正相关关系(r=0.392,P<0.01)。结论: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不足,对基础护理的积极性不高,护生更愿意进行技术性操作而忽视生活护理,护理教育者要加强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方面的教育,提高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以改善其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对基础护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新疆不同生源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评估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现状,探讨影响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因素,为今后在护理教学中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情感倾向问卷,比较汉考汉、民考汉、民考民三种生源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结果:汉考汉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民考汉、民考民护生(P0.01);在各维度方面,汉考汉护生在寻求真相、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认知成熟度方面均高于民考汉、民考民护生(P0.05);而民考汉、民考民护生在各维度方面及总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源质量、宗教信仰、民族个性均与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护理本科生不同实习阶段临床能力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不同实习阶段对临床能力的需求情况,为不同实习阶段临床科室对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系2005级本科生100名在其临床实习初期、中期和末期进行临床能力需求的问卷调查。结果:在不同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对各临床能力需求的百分比在81.43%~100.00%之间。不同实习阶段临床能力需求比较,护理本科生对临床处置能力、护理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的需求存在差异(P0.05)。结论:各科室应适当地参照不同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状况进行相关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对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做好系统地规划与定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院实习护生的同理心与利他观念现状,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同理心及利他观念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文版Jefferson同理心量表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65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实习护生同理心总得分在52~108分之间,平均(90.05±13.63)分,本科生同理心总得分最高,中专生最低;实习护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是学生干部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习护生利他观念总得分为在98~159分之间,平均(129.72±10.04)分;是否是学生干部组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理心总得分及各维度(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得分分别与利他观念总得分呈正相关(P〈0.001)。结论:实习护生的同理心、利他观念在不同学历和不同生活背景情况下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及医院应注重对于同理心得分水平较低护生的培养,以促进护生整体利他观念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