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红艳  吴新宝 《全科护理》2013,11(14):1260-1261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康复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60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5%和43.75%,满意度分别为96.25%和86.25%,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减少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对病人康复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症病人应用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86例危重症病人,均给予肠内营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病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3.98%,低于对照组的43.01%(P0.05)。[结论]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有效率,减少腹泻、感染、胃内潴留、胃管阻塞等并发症发生,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病人92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6例,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凝血指标、下肢胀痛发生率、DVT发生率、DVT知识知晓率及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浆D-二聚体(D-D)、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DVT知识知晓率及治疗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下肢胀痛发生率、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能有效提高创伤性骨折病人DVT预防知识,从而降低病人术后DVT发生,促进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林珊珊 《全科护理》2011,9(19):1731-173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创伤性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的比率低于对照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创伤性骨折病人的术后疼痛,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樊禄素 《全科护理》2011,9(28):2579-2580
[目的]总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方法]对2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用药观察、功能锻炼及防止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随访6个月至1年,治愈13例,好转9例,未愈2例,优良率91.7%。[结论]加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下肢多发性骨折伴休克患者辅以急诊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此次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66例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辅以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临床总效果,统计并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概率较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结论: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辅以急诊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可明显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陈惠虹  黄少娅 《全科护理》2012,10(13):1200-1201
[目的]观察住院下肢骨折病人预防跌倒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 553例住院下肢骨折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76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9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跌倒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跌倒2例,对照组12例。[结论]护理干预可预防住院下肢骨折病人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外伤并发全身多发伤病人观察要点和护理经验。[方法]对18例口腔颌面部外伤并发全身多发伤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全身多发伤的危重征兆,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1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有效地提高了救治率和护理满意度。[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外伤并发全身多发伤的病人及时评估伤情及全身情况,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相应的重点观察,及时准确发现病情变化,做好口腔颌面部损伤急救的护理,明显降低病人发生意外的几率,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张品丽 《全科护理》2011,(7):621-622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依从率为86.67%,对照组为71.11%,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腓肠肌血肿病人的康复效果,为防治下肢腓肠肌血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15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咸阳市中心医院的32例下肢腓肠肌血肿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康复效果。[结果]32例下肢腓肠肌血肿病人肢体周径缩小(2.5±0.6)cm,压痛消失;彩超显示腓肠肌血肿部分吸收;30例下肢腓肠肌血肿病人手术切口甲级愈合;随诊半年,32例病人均无下肢腓肠肌血肿复发。[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治疗下肢腓肠肌血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仕君  赵坚 《全科护理》2012,(34):3176-317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61例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监测病人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症合并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病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骨量、恢复骨质结构,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疗法对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腹胀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早期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频脉冲电疗法。比较两组病人骨折后连续7d腹胀发生情况、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及排便时间、7d内腹胀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前采用汉化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骨折后连续7d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腹胀持续时间及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肠鸣音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腹胀引起的腹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及胃灼热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病人出院前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频脉冲电疗法能促进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肠蠕动,减少骨折后腹胀及其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小藕 《全科护理》2012,10(7):621-622
[目的]总结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进行急救处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加强患肢的观察及护理、创面封闭式引流管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饮食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1例复合伤病人抢救无效死亡,治愈出院119例。[结论]加强四肢开放性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  吴秀英  吴庆昌 《护理研究》2005,19(3):418-419
[目的]观察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77例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经患肢远端足背静脉于半小时内注入,同时用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患肢大腿处.疗程7d~21d;对照组采用尿激酶经常规静脉输入,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0%,无一例发生出血严重并发症。[结论]局部加压溶栓治疗老年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时应重视患肢及并发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魏丽芳 《全科护理》2012,10(22):2065-2066
[目的]探讨疼痛专项护理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85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行保守治疗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专项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入院后、住院10d疼痛评分、疼痛疗效评定;比较两组病人腹胀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住院10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住院10d疼痛疗效评定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腹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病人进行疼痛专项护理,可有效缓解疼痛、利于缓解腹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章霞  陈爱  梁丽萍  罗玉琛 《护理研究》2010,24(12):1059-1060
[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使病人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诊治。[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2005年34例的多发伤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2006年—2008年86例多发创伤病人中,护士依据并发症发生规律,主动采取有效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86例多发创伤病人中有85例经积极预防和治疗,98.8%治愈(P<0.05)。[结论]掌握多发伤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章霞  陈爱  梁丽萍  罗玉琛 《护理研究》2010,(4):1059-1060
[目的]探讨多发伤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使病人得到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诊治。[方法]总结分析2003年—2005年34例的多发伤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2006年—2008年86例多发创伤病人中,护士依据并发症发生规律,主动采取有效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86例多发创伤病人中有85例经积极预防和治疗,98.8%治愈(P〈0.05)。[结论]掌握多发伤病人早期并发症的发生规律,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实施前后于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各49例为研究样本,实施前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急性上消化出血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出血时间、出血次数、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年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救治有效率、健康疾控行为遵医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预见双模式并行急救护理模式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救治效果,提升健康疾控行为依从度,降低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功能锻炼正确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2例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9例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7d两组病人功能锻炼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病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