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新秀  黄正正  石义容  胡慧 《全科护理》2016,(23):2406-2407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将6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加以艾灸和穴位按摩,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改善程度、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2个月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疼痛改善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火针联合艾灸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的改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火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对比2组患者随访期间的总有效率、VAS评分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3.24%,总有效率为89.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第1、2、3、4周后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3.89±1.01)天,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痊愈率为51.35%,总有效率为86.4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为(1.16±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睡眠质量评分为(7.21±1.8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火针联合艾灸可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远期疗效临床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症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本文报告一组32例病人接受定位神经节段注药为主的治疗,并取得较满意疗效的远期病人随访结果。方法:在达到有效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后,分别在一年至两年期间(10~26个月)通过门诊和电话家访两种方式进行随访,项目包括疼痛疗效,情绪,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患区后遗症状等。结果:32人在治疗后的1~2年内均能保持稳定疗效,精神面貌好,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睡眠及饮食起居均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经过以精确的定位神经节段或区域注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取得确切的疗效后均能保持疗效。说明了该疗法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为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6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以针刺结合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卡马西平、维生素B1、维生素B12、布洛芬片治疗.结果 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行主症疼痛积分评定和疗效判定,并进行组间的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对照组临床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主症疼痛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45±1.13 vs 4.24±1.32,P<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单纯西药治疗更能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浮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诊断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围针组、照射组和综合组,每组40例。围针组采用围针治疗,照射组采用偏振光照射治疗,综合组采用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3组均分别于治疗后1,2和3周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在治疗2周后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比较,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平均时间及疼痛间歇平均时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3周后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比较,疼痛平均时间、疼痛间歇平均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分别与围针组、照射组在疼痛消除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围针联合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与围针治疗及偏振光照射治疗相比,能更快缓解疼痛,且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痛的疗效、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神经妥乐平不同剂量组(3.8u/日,10.8u/日),疗程14天.结果:神经妥乐平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明显改善,并具有快速起效、长时间止痛作用.尤其神经妥乐平10.8u/日组,疗效显著.结论:神经妥乐平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效和安全药物.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皮损完全消退后,皮损局部遗留迁延不愈的神经痛或发展成为顽固性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西药的疗效一般,且有副作用。近年临床广泛采用针灸治疗PHN,效果显著。现就相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老年人,因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而带状疱疹经抗病毒及相应治疗可较快消退,故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通络活血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通络活血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通络活血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受累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和治愈率。结果:治疗组神经疼痛症状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活血方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较常见的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蛇丹"、"缠腰火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但有部分老年病人,在皮损消退后,后遗的神经痛却顽固难治.1992年6月-2001年1月,笔者采用封闭疗法治疗本病,取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超短波、高压氧治疗。超短波和高压氧治疗均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相似文献   

13.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指带状疱疹患者在疱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的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1]。中医学称之为"蛇丹愈后痛",好发于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带状疱疹患者。研究显示带状疱疹后1个月PHN的发病率为19.2%,3个月为7.2%,1年  相似文献   

14.
对5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刀治疗,经1疗程治疗治愈35例,显效14例,有效2例。  相似文献   

15.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老年患者发病后,因免疫功能低下,往往会遗留有顽固性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痛苦。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刺络拔罐加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6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成20例采用梅花针叩刺疼痛部位、拔罐,并加用艾盒灸,每次治疗30~40m in,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16例仅采用刺络拔罐而不加艾炙,方法、疗程同治疗组。结果:2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刺络拔罐基础上配合艾灸可以提高痛阈,具有较长的镇痛后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33-4634
将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以针灸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对照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加用卡马西平,比较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1、3、6w)两组的疼痛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喷丁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4周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病例在痊愈率、显效率、疼痛消失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可能引起带状疱疹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共101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信息,定义PHN为出疹90天后仍有疼痛。将年龄、性别、早期治疗、疼痛程度、疱疹面积、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疾病等列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结果:研究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风险因素中年龄(P<0.0001,OR=1.125,95%CL1.062~1.191)、疼痛程度(P=0.0003,OR=5.598,95%CL)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危险因素;疱疹位置(P=0.0069,OR=0.131,95%CL 0.030~0.573)、早期抗病毒治疗(P=0.0059,OR=0.019,95%CL 0.001~0.321)、抗病理神经痛治疗(P=0.0190,OR=0.136,95%CL 0.026~0.720)为有利因素。结论:重视高年龄、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患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抗病理神经痛治疗能有效预防疱疹后神经痛。  相似文献   

20.
对4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合理用药及其他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皮内注射治疗护理、疼痛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显效37例,有效5例,无效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