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桂荣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613-6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以下各型:(1)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过去未发生过心绞痛或AMI,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心绞痛。(2)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明显减弱。(3)静息型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下,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服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h~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5)变异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王瑞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230-23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医师给予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等对症处理,治疗有效55例,无效5例。结论护理工作是观察心绞痛发作的关键,指导患者从生活习惯和心理调节各方面预防心绞痛病的发作。优质的护理工作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康复的保证,也是减少发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间的一组综合征,病情重,预后差,极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本文将1998年10月~1999年10月入住本院监护病房的50例UAP患者的监护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该类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1周,观察2组疗效,同时给予心理、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优质的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放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实现医院与患者的双赢效益。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而严重的类型,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在短期内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本文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明显缓解后的24例改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5型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2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电图改善及平均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正确的中医辨证护理可以增强患者活动能力,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且治疗组降低血脂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联用低分子肝素与常规药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作用比较。方法:将43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及治疗组(阿司匹林+抗心绞痛药物+低分子肝素),疗程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0.91%,对照组61.90%(P〈0.05);观察4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心肌梗死。对照组发生5例;治疗组仅2例发生皮下瘀斑。结论:UAP患者急性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其预后,既安全又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4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例给予在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的基础上辨证使用中医中药治疗。结果显效18例,占37.5%;有效22例,占45.8%;无效8例,占16.7%,总有效率为8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高龄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 mg,每日1次,共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硝酸酯类用量变化、心电图ST-T改变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38例(88%),心电图改善28例(65%);对照组分别为30例(70%),16例(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更有效改善老年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变化,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扩张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ra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2周评定2组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对照组为60.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 :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服用洛伐他汀 )和对照组 35例 (常规治疗 ,未服用洛伐他汀 ) ,观察治疗 4周后的总有效率和随访 1~ 6个月再发心绞痛、非致死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 4周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4 4 % ,对照组总有效率 91.4 3%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两组随访 1~ 6个月 ,治疗组总的心脏事件 9例 (2 5 % ) ,对照组总的心脏事件 17例 (48.5 7%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早期使用洛伐他汀能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 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 (36例 )加用门冬氨酸钾镁静注 ,对照组 (36例 )不用门冬氨酸钾镁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 ,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功能变化。结果两组症状缓解率相似 (80 .6 %与 77.8% ,P >0 .0 5 ) ,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 (76 .4 %与 39.1% ,P <0 .0 5 ) ,两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均在正常范围 ,舒张功能参数异常 ,治疗后均有改善 ,EPFV增加 ,APFV下降 ,E/A从治疗前 <1转为治疗后 >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用门冬氨酸钾镁静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善明显 ,可作为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六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13例UA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对康复组患者实施六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康复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6min平均步行距离康复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便秘)康复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感染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活动较传统护理方式优越,能够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量肝素腹部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U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71.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低分子量肝素治疗UA优于常规疗法,且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用于临床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比常规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进行指导。方法将郏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收治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31例患者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低分子肝素的辅助性疗法。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两组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后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