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间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缩短。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能够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方法 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给予全方位的舒适护理,将两组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最初一周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comfort 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5年koleaba提出舒适护理的概念(theory of comfort cave),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受的和满意度。根据这一模式,我们将舒适护理融入整个护理过程中,针对心肌梗死病人在心理、卧位、饮食,排便等方面的不舒适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病人的舒适程度。很好的满足了病人的需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中。方法68例AMI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护理;舒适组3-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卧床7d内两组出现腰酸背痛、腹胀便秘、情绪烦躁等病例数的差异。结果舒适组出现腰酸背痛、腹胀便秘、情绪烦躁等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采取以上舒适护理的方法,68例患者腰酸背痛、腹胀便秘、情绪烦躁、疼痛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应均得以纠正。舒适护理为护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3例,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卧床7d内发生腰酸背痛、腹胀便秘、失眠等并发症的例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中能显著提高介入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舒适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眠、便秘、腰背部疼痛、高血糖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舒适护理可以提高住院期间舒适度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2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取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护理.结果在患者出院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胀、便秘、失眠发生率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改善AMI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实施舒适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不适反应,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症状未显现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潜在健康问题,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护质量.方法以自行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为依据,采取阶段对照法,50例为对照组,按原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按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程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由急诊到入C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在有效抢救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有效时间,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我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确定当前最新、最好的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病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应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 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运用循证护理实践将相关文献资料、临床经验和医院条件结合考虑,确定循证问题、收集并列出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结果,即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循证护理在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效果。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病人,促使护士去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可为病人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均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2]。增进病人的舒适程度,是护理所要达到的目的。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满意、自在、没有焦虑、没有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我科室收治的21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确立证据,确定当前最新、最好的证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和病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循证应用,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的理念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循证护理的开展,使我们的护理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症状未显现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潜在健康问题,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护质量.方法以自行设计预见性护理程序为依据,采取阶段对照法,50例为对照组,按原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按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程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由急诊到入CCU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在有效抢救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有效时间,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