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艳林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6,(28):2973-2974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8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遵医嘱积极处理。[结果]无感染、脑脊液漏及手术死亡。术后新增神经功能损害8例,其中暂时性偏瘫或双下肢瘫6例,出院时完全康复;出现永久性偏瘫(肌力Ⅱ级~Ⅲ级)2例。其余病人术后头痛、精神异常、偏瘫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前有癫痫发作8例,术后癫痫消失6例,经抗癫痫治疗得到控制2例。[结论]加强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行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26例,Ⅱ级切除11例,Ⅲ级切除7例,Ⅳ级切除2例;术后24h内死亡2例,术后72h出现偏瘫或偏瘫加重15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基本恢复正常,6例仍偏瘫;术后随访1-46个月,GOS预后评分1分2例,3分4例,4分9例,5分29例。结论应用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取得满意效果,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3例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 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8例(78.3%),Ⅱ级切除4例(17.4%),Ⅲ级切除1例(4.3%)。无手术死亡。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等。 结果 共25例手术病例中,按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4例(56.0%),Ⅱ级切除8例(32.0%),Ⅳ级切除3例(12.0%);术后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6月,无肿瘤复发病例。 结论 严格遵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原则,采用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保留引流静脉和矢状窦的完整通畅,可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病人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神经外科行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96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严格按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病人住院天数、日常生活能力、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出院当天,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住院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工作有计划地进行,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显著提高了窦旁脑膜瘤的生活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3例,双下肢轻瘫2例。29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肥胖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例单纯肥胖症病人经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前疾病状况评估、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评估、术后监护及饮食、恢复指导。[结果]12例病人均符合肥胖症的诊断,围术期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2个月,体重减轻22kg~48kg。[结论]加强经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单纯肥胖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手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总结42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术前、术后的护理,认为术前重视心理护理,充分地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与处理并发症,强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是巨大脑膜瘤手术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手术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刘燕  郭玉会  刘洋 《护理研究》2014,(17):2113-2114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例病人在全身麻醉下由神经外科与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脑血管造影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术后住院时间6d~18d,除一例死亡外,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围术期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1.
刘燕  郭玉会  刘洋 《护理研究》2014,(6):2113-2114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治疗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例病人在全身麻醉下由神经外科与头颈外科医生联合实施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安全护理、心理护理、脑血管造影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及皮瓣的观察与护理。[结果]病人术后住院时间6 d-18 d,除一例死亡外,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前、侧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手术难度大,需多学科联合治疗,围术期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可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6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轩贵  游潮 《华西医学》2006,21(4):756-757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2例SimpsonⅠ级切除,39例SimpsonⅡ级切除,余6例Simpson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6.8年,平均(3.4±1.7)年,脑膜瘤术后复发15例(16.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4 cm、病理分级越高、Simpson切除分级越高、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直径长、肿瘤病理分级高、手术切除程度低、病理分型为WHOⅢ级、结节形或覃形的脑膜瘤及合并硬脑膜尾征是影响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其发病率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其生长缓慢,早期虽压迫脑组织和矢状窦可不产生症状.但患者出现症状时,肿瘤多已生长的很大.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痫,精神障碍,一侧肢体乏力或感觉障碍,视野障碍,颅内压增高等.头颅CT和MRI常能确诊,一般手术治疗为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但该区域肿瘤血供丰富,且与重要皮质功能区关系密切,术后并发症较多.2009年1月至201 1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30例,疗效满意,本文总结术后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3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结果 36例肿瘤全切除,其中28例Simpson Ⅰ级切除,6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Simpson Ⅲ级切除.术后随访6~24个月,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在显微手术操作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 Ⅰ~Ⅱ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妥善处理上矢状窦,保护好中央沟静脉、避免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是保证手术成功、达到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旭光 《全科护理》2014,12(4):346-347
[目的]总结48例卵巢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卵巢肿瘤病人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式,给予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48例卵巢肿瘤病人均手术成功,未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疗效显著,均康复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加强卵巢肿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LC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48例病人均顺利手术,术后出现腹部皮下气肿2例,未予特殊处理,气体自行吸收,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LC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折伴患肢偏瘫病人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提高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方法]对9例股骨近端骨折伴患肢偏瘫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出院。[结论]围术期提供安全周密的护理,能够协助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治疗效果,预防病人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范桂华 《全科护理》2012,(16):1469-1470
[目的]总结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88例病窦综合征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脏功能障碍病人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同时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监测、休息与活动、切口护理与观察、一般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出院指导。[结果]88例病人均成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均好转出院。[结论]加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蒋和娣 《全科护理》2014,12(1):45-45
正矢状窦旁脑膜瘤是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肿瘤常侵入上矢状窦壁及窦腔,使其部分或完全闭塞,也可能侵犯中央静脉沟,手术难以彻底切除。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28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男11例,女17例;年龄18岁~74岁,平均42.6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