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孕妇产前焦虑及分娩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焦虑水平、焦虑原因及分娩结局的相关性,找到干预产前焦虑的有效途径.方法 对262例孕妇进行基本问卷、SAS、认知状况的评估,并对有焦虑症状的孕妇实施认知心理干预.结果 孕妇产前SAS总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35.11±6.58 vs 29.78±0.46,P<0.05),孕妇的躯体不适感、是否有固定工作、对分娩过程的担心、对怀孕的心理准备、对胎儿性别的担心、气温、对孩子健康的担心、负面消息、是否经产、年龄、B型超声信息对预测SAS标准总分作用显著.结论 围生后期孕妇焦虑水平与躯体状态及认知有显著相关性,在围生后期针对影响焦虑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对于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孕妇经济状况,包括主观经济满意度(主观收入)与客观家庭收入(客观收入)和产前焦虑与抑郁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舟山孕妇队列共纳入3554名孕早期孕妇,并在孕中、晚期进行随访.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产前焦虑、抑郁状态及经济状况等信息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二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效开展护士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AS、SDS和EPQ量表对11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全国常模。②精神科护士内外倾(E)、精神质(P)分值均高于常模(P<0.05),神经质(N)低于常模(P<0.05)。③焦虑情绪回归方程Y=1.314XP+0.857XN+26.311,表明P、N对焦虑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抑郁情绪回归方程Y=1.833XP+0.952XN-0.470XE+32.390,表明P、N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E对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孕妇产前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袁浓根  赵苗青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82-168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做好产前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100例孕晚期初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抑郁、焦虑程度高于正常人群(P<0.05)。孕前有抑郁症状者占48.0%,有焦虑症状者占68.0%,两者与年龄、职业无关。结论:产前应对孕妇进行心理咨询与指导,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工作,疏导孕妇心理压力,以提高孕产妇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分娩是自然生物学过程,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初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产生焦虑等心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妇产科学及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已开始关注社会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恐惧、紧张、焦虑不安是孕妇分娩前常有的心理表现,其对分娩的影响亦越来越受到妇产科学界、心理学界的重视。~([1~8])。  相似文献   

6.
学生考试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玮琳  陶建青  黄玲  业明 《中国校医》2006,20(2):163-164
目的探讨学生考试焦虑与艾森克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学生考试焦虑的内在影响因素,为考试焦虑的心理干预提供帮助。方法将初中三年级和大学五年级共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考试前2周进行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中组和大学组重度考试焦虑发生率分别为27%和30%,平均发生率为28%。不同焦虑程度(低、中、高)学生EPQ的N量表分数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AS总分与N分量表分数呈正性相关(r=0.651,P<0.01)。结论应在考试前对N分较高、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压力与产前焦虑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关系之间的作用。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孕妇750例,采用妊娠压力量表(PPS),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 - 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调查。利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检验各变量间的效应关系。结果 122人(16.2%)存在中度及以上的妊娠压力,372人(49.6%)存在轻度及以上的焦虑症状,446人(59.5%)处于领悟社会支持高水平。孕妇妊娠压力与社会支持负向关联(β = - 0.37,P<0.01),社会支持与焦虑负向关联(β = - 0.16,P<0.01);焦虑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β = - 0.174,95%CI.: - 0.062~ - 0.030),妊娠压力(β = 0.534,95%CI.:3.749~4.7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在妊娠压力与产前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为9.68%。结论 具有妊娠压力的孕妇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减少产前焦虑。  相似文献   

8.
音乐疗法在产前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在产前焦虑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12月入院6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疗法。应用焦虑(SAS)自评量表评定孕妇音乐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音乐治疗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经音乐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低于音乐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而对照组音乐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gt;0.05),音乐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音乐在减轻孕产妇的焦虑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音乐干预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卫生宣教相结合,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满足患者的需要,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音乐疗法在产前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在产前焦虑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12月入院6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疗法.应用焦虑(SAS)自评量表评定孕妇音乐治疗的效果.结果:进行音乐治疗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音乐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低于音乐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音乐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在减轻孕产妇的焦虑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音乐干预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卫生宣教相结合,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满足患者的需要,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描述合肥市参与产前筛查的孕妇不同时期的焦虑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与产前筛查孕妇924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在产前筛查前、产前筛查后、孕晚期(≥28周)和产后6周对孕妇焦虑症状进行评估。结果产前筛查前、产前筛查后、孕晚期、产后6周焦虑症状得分分别为(25.7±5.3)分、(25.5±5.1)分、(24.7±5.3)分、(23.9±6.4)分,整体得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964,P<0.001)。产前筛查前,怀孕年龄为25~30岁是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23,95%CI:0.130~0.805),从事以脑力为主的职业(OR=2.641,95%CI:1.136~6.141)、患妇科病(OR=2.695,95%CI:1.166~6.231)是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产前筛查后,孕妇产次为2次及以上是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6.611,95%CI:1.541~28.367);孕晚期,怀孕年龄为25~30岁是焦虑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OR=0.215,95%CI:0.064~0.723);在产后6周,产筛高风险是焦虑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OR=2.729,95%CI:1.012~7.360)。结论从产前筛查前到产后6周孕妇整体焦虑症状减轻。孕妇不同时期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焦虑的关系。方法共选取28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独立(r=-0.15)、人际责任(r=-0.30)、人际灵活(r=-0.15)、人际开放(r=-0.27)、个人独立(r=-0.23)、个人主动(r=-0.13)、个人责任(r=-0.26)均与焦虑呈负相关(P<0.05或P<0.01)。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个人责任、个人独立4种自立人格特质进入焦虑对自立人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P<0.05或P<0.01)。结论自立人格对焦虑有预测作用,自立人格是焦虑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假设获得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现状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Beck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会支持量表(SSQ)和相关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564名孕35周以上产前孕妇进行调查。结果孕妇出现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4.9%;出现焦虑症状的发生率23.8%。产前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产前抑郁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缺乏双方父母支持、对顺产和剖腹产的优缺点不了解、担心自己的不良习惯;与产前焦虑相关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缺乏双方父母支持、担心产后避孕问题、本人有严重的痛经或经前紧张综合症、担心丈夫的不良习惯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影响等(P<0.05)。结论产前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缺乏父母的支持、对胎儿健康的担心等因素是影响孕妇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对孕妇开展产前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焦虑、抑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探讨人格特征等因素与焦虑、抑郁心理症状的关系,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徽省1334名女大学生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Radloff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及艾森克个性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4%,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2.7%,焦虑、抑郁症状并存检出率为5.5%;师范、理工类女大学生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及情绪不稳定与焦虑症状相关,学习成绩差、母亲受教育程度低和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情绪不稳定及性格内向与抑郁症状相关。结论女大学生焦虑、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干预研究,提高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与述情障碍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人格障碍及述情障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CMD-2-R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DQC)及“多伦多述情障碍问卷”(TAS),对95名未成年罪犯(46名暴力犯罪和49名性犯罪)及59名正常人进行测查,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未成年罪犯与一般青少年PDQC和TAS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QC中除“强迫”与“依赖”2种人格障碍型别与TAS各因子相关未达到显著外,其他人格障碍型别及总分都与TAS各因子和总分呈显著相关。结论①男性未成年罪犯有广泛而显著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的情况;暴力罪犯中人格偏离主要体现于冲动、偏执和反社会型3种型别人格障碍;性犯罪组人格偏离主要体现于焦虑/回避型、偏执型和反社会型3种型别人格障碍;②男性未成年罪犯一定程度具有述情方面的缺陷;述情障碍与人格障碍同样是导致犯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管教过程中,有必要对人格障碍和述情障碍进行全面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前不同程度的焦虑水平及人格特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0年7月-2011年7月甲状腺乳腺手术病人15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程度评估,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对患者进行人格特征测定.结果: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前焦虑水平与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理适应、镇痛药使用次数五个指标存在关联性,P均<0.05;甲状腺、乳腺患者术后恢复状况与O(忧虑性)、Q4(紧张性)、I(敏感性)、C(稳定性)及A(乐群性)呈现相关性,P均<0.05,与其它因子均无相关性.结论: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人格特征对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给予调节和治疗,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儿童气质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气质是人格的一个方面,为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应用本科室标化的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PIS)与儿童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西安市一所小学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儿童的气质维度与人格中的维度有相关性。气质维度的趋避性与人格的内外向维有关;气质维度的节律性,趋避性,反应强度及反应阈与人格的神经质维有关;气质维度的趋避性,心境与人格的精神质维有关。结论:提示气质与人格二者可能有共同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大学生人格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方法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的人格障碍筛查问卷(Personality Disorder Questionnaire for CCMD-2-R,PDQC)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广东省某综合大学2003级615名新生进行测试,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①总体样本中人格障碍的筛出率为55·4%,其中30·9%合并多型人格障碍,单一人格障碍类型的发生率为24·6%;②单型、双型、多型(3型及以上)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以及各因子得分的组间比较,除了单型人格障碍组与无人格障碍组之间躯体化、敌对和恐怖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多型人格障碍组SCL-90评分显著高于单型人格障碍组(P<0·001);④心理健康状况需关注者的人格障碍各分型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者(P<0·001);⑤PDQC各分型与SCL-90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人格障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广泛的影响;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对个体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同时,需关注其人格特征的偏离。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Although numerous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risk factors for sickness absence,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absenteeism.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the Big 5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nd locus of control with absenteeism, taking the presence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to account. Methods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 of the Netherlands Study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NESDA) were examined. NESDA includes persons with current or remitted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and healthy controls, of which 1883 working participants were selecte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included as predictor variables, short-term (0–2 weeks) and long-term (>2 weeks) absenteeism as outcome measure. The presence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was considered as modifying covariate. Results In healthy workers, high neuroticism,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low extraversion, low agreeableness and low conscientiousness were associated with short-term absenteeism. In addition, high neuroticism, low extraversion and low openness were related to long-term absenteeism in healthy workers. In workers with psychopathology, similar associations were found for persons with this profile (high neuroticism, 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low extraversion and low conscientiousness) with long-term absenteeism, but no association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were found with short-term absenteeism. Conclusion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work absenteeism in both workers with and without anxiety or depression. Interventions aimed at preventing sickness absence may focus on reducing neuroticism and strengthening extraversion, conscientiousness and locus of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的实验室特征及其与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对27例HAL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AL患者临床上易合并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各种浸润症状.外周白细胞数高,易合并重度贫血.免疫表型中双系列较双表型多见.诱导缓解治疗缓解率为25.0%.以兼顾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方案及针对ALL的方案缓解率高.形态学表现为髓系白血病,合并重度贫血者以及有细胞遗传学异常者化疗缓解率低;而免疫表型、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是否正常、是否合并浸润症状对化疗有效率无影响.化疗后易合并肺部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预后差.结论HAL病情凶险,临床有一定特点,但诊断应进行以免疫表型为主的MICM分型.形态学表现为髓系白血病,合并重度贫血者以及有细胞遗传学异常者诱导缓解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应首选兼顾ALL和AML的方案或针对ALL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中存在的个性特征的差异,并考察大学生使用短信现状与个性特征的内在联系,以及短信使用情况对个性特征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江苏省14所高校拥有手机的514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职务、月生活费、拥有手机年数、使用手机卡品牌、主要发短信对象在发送短信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信编写速度和陌生交流与内倾负相关(r分别为-0.128,-0.087),月发送短信条数、不良短信、心烦意乱和产生幻觉与外倾呈正相关(r分别为0.267,0.103,0.096,0.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月发送短信条数在内外倾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6,P〈0.01)。手机依赖程度的6个变量与情绪稳定呈正相关,对手机依赖程度的6个变量在情绪稳定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手机短信依赖程度与个性特征及情绪稳定性均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