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人脐血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改善以及对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2005-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择2003-10/2004-12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住院的80例健康足月妊娠产妇,非高危妊娠,正常顺产,新生儿四肢活动良好,由产妇及家属填写知情同意书,用于脐血的采集。②选取清洁级11~13个月的老龄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人脐血细胞治疗组,30只/组。③模型对照组、人脐血细胞治疗组大鼠以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处理步骤相同,但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和颈总动脉夹闭。人脐血细胞治疗组在造模后3h内通过尾静脉注射给予人脐血细胞,浓度为3×109L-1,注射500μL。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④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8周采用电脑控制穿梭箱系统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10只/时相点。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蛋白含量。结果:实验选取11~13月龄的SD大鼠9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前后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检测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百分率无明显差异(P>0.05)。造模后2,4,8周,模型对照组、人脐血细胞治疗组主动回避反应百分率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但人脐血细胞治疗组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②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脐血细胞治疗组术后2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术后4,8周明显升高(P<0.05)。③造模后各组大鼠血清S-100蛋白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人脐血细胞治疗组术后各时相点S-100蛋白血清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基本相似(P>0.05)。结论:静脉输注人脐血细胞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指标,提示人脐血细胞治疗对脑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观察临床48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进一步探讨它们与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S100蛋白作为脑损伤的标志物并用以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已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观察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NSE与S100蛋白含量的变化,探讨偏头痛患者是否存在脑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脑活性肽100β(S-100β)蛋白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ACOP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轻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重度中毒组;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COP患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中毒组、中度中毒组患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高于轻度中毒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死亡患者NSE及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因病例数太少,未纳入统计分析。结论 NSE及S-100β蛋白可反映ACOP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对指导临床诊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该病重症病死率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严重影响世界公共卫生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儿童。目前,治疗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降颅内压、脑细胞活化剂、康复及对症等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惊厥患儿血清和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惊厥是常见的急症,多见于热性惊厥(FS)和癫痫(EP),其发作是否会引起脑损伤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元损伤的定量生化标志物,在昏迷、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复苏等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惊厥患儿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中NSE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以探讨惊厥患儿脑损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由于出血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所以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目前还没有新的、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自由基是伴随脑出血后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之一,介导细胞凋亡,促进脑水肿的形成,造成脑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CPB-VR)患者脑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择期CPB-VR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n=31)和对照组(C组,n=28).麻醉诱导前10 min分别给予PHC 0.02 mg/kg和等体积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100蛋白质类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血清浓度与脑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用于评价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但血清S100蛋白质类和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是否可作为评价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治疗作用的指标.目的:观察血清S100蛋白质类和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变化,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3-09在广州医学院神经研究所完成.选择SD大鼠72只.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8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各32只,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分为伤后1,6,12,24 h组,每个小组8只.①造模:采用Feeney法造成鼠脑挫裂伤模型后,正常组只行开颅手术,不作头颅打击.②给药及取材:治疗组大鼠致伤后即刻腹腔内注射30 mg/kg甲基强的松龙,对照组则即刻腹腔内注射30 mg/kg生理盐水.正常组不注射药物,开颅后随即断头取血;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分别在伤后1,6,12,24 h时间点断头取血,离心后取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作血清S100蛋白质类和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清S100蛋白质类水平.②各组大鼠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结果:7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组血清S100蛋白质类(0.35&;#177;0.029)μg/L,除伤后24 h治疗组血清S100蛋白质类与正常组无差异外,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S100蛋白质类水平均比正常组高(P<0.01或P<0.05);治疗组在伤后6,12 h和24 h比对照组血清S100蛋白质类低(P<0.01或P<0.05).②正常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8.35&;#177;1.01)μg/L,除伤后24 h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与正常组无差异外,其余时间点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水平均比正常组高(P<0.01);治疗组在伤后1,6,12 h时间点比对照组血清磷酸丙酮酸水合酶低(P<0.01或P<0.05).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蛋白质类和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可以作为反映脑损伤程度的标志物,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的脑组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清S-100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TIA患者血清S-100和NSE的浓度变化。结果:TIA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患者血清S-100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存在神经元损害,且对TIA患者NSE测定较S-100灵敏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主动回避反应和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为指标,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和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级24月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12只/组。选取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产科的健康足月妊娠产妇(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菌条件下穿刺脐静脉,收集胎盘脐血后体外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模型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应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和颈总动脉夹闭。造模后24h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颈内动脉输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脐血单个核细胞6×109L-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电生理的改变。结果:实验选用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率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90.0±4.3)%,(42.5±5.0)%;(92.5±5.0)%,(45.8±3.6)%;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脐血单个核细胞组显著提高(P均<0.01)。②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的变化:模型对照组诱导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91%,17%,χ2=13.59,P<0.01;91%,25%,χ2=10.97,P<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诱导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χ2=4.44,P<0.05;χ2=4.20,P<0.05)。③各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给予高频刺激后群体电位振幅的变化:造模后4,8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均<0.01)。④各组高频刺激前后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后4,8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均<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使大鼠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群体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引起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而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显著易化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主动回避反应和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为指标,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和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选取清洁级24月龄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12只/组。选取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产科的健康足月妊娠产妇(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菌条件下穿刺脐静脉,收集胎盘脐血后体外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模型对照组、脐血单个核细胞组应用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椎动脉烧灼和颈总动脉夹闭。造模后24h脐血单个核细胞组颈内动脉输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脐血单个核细胞6&;#215;10^9L^-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电生理的改变。结果:实验选用3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率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90.0&;#177;4.3)%,(42.5&;#177;5.0)%;(92.5&;#177;5.0)%,(45.8&;#177;3.6)%;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脐血单个核细胞组显著提高(P均〈0.01)。②造模后4,8周各组大鼠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诱导率的变化:模型对照组诱导率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91%,17%,X^2=13.59,P〈0.01;91%.25%,X^2=10.97,P〈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诱导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X^2=4.44,P〈0.05;X^2=4.20,P〈0.05)。③各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给予高频刺激后群体电位振幅的变化:造模后4,8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均〈0.01)。④各组高频刺激前后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潜伏期的变化:造模后4,8周模型对照组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均〈0.01);脐血单个核细胞组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使大鼠脑海马齿状回长时程增强的诱导率、群体电位的振幅和潜伏期呈显著下降趋势,引起大鼠认知功能的损害。而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显著易化脑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的可塑性,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汪开华  谭春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9):1055-1056,1059
目的 探讨脑水肿患者外周血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脱水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在发病后24 h内,以及治疗第3、7、10、15天测定外周血S-100蛋白和NSE,并将二者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脑水肿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脱水治疗第3、7天S-100蛋白和NSE水平高于发病后24 h(P<0.05),第15天低于发病后24 h(P<0.05);第7、10、15天S-100蛋白和NSE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第15天S-100蛋白、NSE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正相关(P<0.01);甘露醇联合七叶皂甙钠脱水治疗第15天S-100蛋白和NSE均显著低于单纯甘露醇治疗者(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血浆中S-100蛋白与NSE水平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应脑水肿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治疗过程中检测S-100蛋白和NSE可作为评判脱水治疗效果及优化脱水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脑脊液和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组织蛋白S-100β含量在脑缺血性损伤时升高的程度能反映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SE和S-100β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设计随机对照的研究.地点及对象本实验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30~270 g,清洁级,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实验由作者完成.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神经等级评分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功能的恢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中NSE和S-100β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皮质区、纹状体NSE,S-100β含量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皮质区、纹状体区的NSE和S-100β免疫阳性反应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明显增强,并随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至14 d降至正常水平.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2 h~1 d时为3.00分,再灌注3,7,14 d恢复至1.50分(t=2.60~4.48,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SE和S-100β蛋白表达增加,并与神经功能恢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cell,MSC)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脑长时程增强(long-termpotentiation,LTP)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检测注射MSC后30,60d海马齿状回LTP变化。结果造模30和60d后,VD大鼠LTP诱导率(25%,38%)、群体电位(PS)平均振幅犤(0.91±0.13),(1.02±0.11)mV犦与正常对照组犤88%,(1.31±0.12),(1.36±0.14)mV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16.25,P<0.01)。静脉注射MSC后30和60d,VD大鼠LTP诱导率(50%,63%)、LTP振幅犤(1.21±0.11),(1.32±0.18)mV犦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高频刺激后60min时各组间产生LTP的PS潜伏期分别为:正常组(4.8±1.0)ms,模型组(5.2±1.3)ms,MSC组(4.9±1.8)ms。模型组的潜伏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MSC组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0.05)。结论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易化VD大鼠海马齿状回L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梗死(CI)及多梗死性痴呆(MID)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意思。方法对72例CI患者及55例MID患者血清中NSE浓度进行测定。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患者血清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患者血清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NSE的含量变化可动态反应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应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背景:已有实验证实脐血干细胞移植后可迁移至脑损伤区域,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目的:探讨经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的疗效以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48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造模1d后经尾静脉注射脐血干细胞和PBS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治疗后3,7d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4,21d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切片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对侧半球也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对照组大鼠缺血侧凋亡细胞显著多于治疗组(P〈0.05)。提示经静脉移植的脐血干细胞可迁移至大鼠缺血侧脑组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并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研究表明经冠状动脉或经心肌内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减低心肌梗死范围和改善心功能等,但脐血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成年家兔随机分3组:移植组15只,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h,经耳缘静脉注入2x107BrdU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500 μL;对照组15只,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同途径注入生理盐水500μL;假手术组15只,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术后24h同途径注入生理盐水500 μL.移植后1,2,4周超声检测心功能;移植后4周心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测心肌病理变化;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rdU阳性细胞及Bcl-2、Bax蛋白在心肌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心功能显著改善.②移植组梗死周边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③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④移植术后4周移植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证实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可迁移至急性心肌梗死周边区: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Bcl-2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梗死周边区域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吉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和吉林医药学院病原教研室完成。脐血采自长春市妇产医院健康产妇,知情同意,足月顺产,待胎儿娩出后,无菌经脐静脉穿刺取血,枸橼酸钠抗凝。Ficoll-paque淋巴细胞分层液(相对体积质量:1.077±0.22)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后,采用长期液体培养法培养脐带血贴壁层细胞,并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脐带血贴壁层细胞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与无贴壁层细胞培养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周期相比,贴壁层细胞能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S G2 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42.7±1.1)%,(35.5±2.8)%,P<0.05]。脐血贴壁层细胞能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体外扩增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大于无贴壁细胞[(57.7±4.7)个/5×104,(40.3±5.1)个/5×104,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