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妇产科手术后近期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或造成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影响生活质量.现对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6年间8例妇产科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作一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0岁,因下腹部疼痛8h于2005年12月20日入院。患者8h前无明显原因出现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伴恶心、头晕、乏力、里急后重感,无阴道流血。患者既往月经规律,4~5/30天,量中等,痛经明显。末次月经2005年12月9日,量及时间同以往月经;次末次月经:2005年11月10日;G2P1,采用工具避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40例并发肺栓塞4例。妇科手术32例,其中,剖宫产8例;良性疾病18例(卵巢瘤5例,子宫肌瘤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恶性肿瘤18例(子宫内膜癌6例,宫颈癌8例,卵巢癌4例)。合并血黏度增高16例,高脂血症5例,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经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术前评估高危因素,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加强锻炼可有效预防术后LEDVT的发生;早期抗凝治疗是治疗LE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老年病人(≥60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院后随诊检查双下肢血管,B超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病人共26例,给予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结果:26例下肢静脉血栓病人经综合治疗后均好转,未发生肺栓塞及死亡。结论: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1月内应加强随诊,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能早发现、早治疗,可免除发生肺栓塞等致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多见于长时间制动、卧床者,静脉壁损伤后、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妊娠者。主要发生机制是由于血管内皮损害,使胶原暴露,导致血小板聚集,组织促凝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1例,因“卵巢肿瘤扭转”人院。急诊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后第2天拔出尿管,嘱其下床活动,患者因害怕腹部切口疼痛,每日除大小便时间下床活动,大部分卧床休息。与术后第5天出现左下肢水肿,压陷性。患侧疼痛感,伴浅感觉减退,动脉搏动好。频谱多谱勒血管检查示:股静脉血栓形成。经保守治疗后,于术后第11天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7.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治疗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妇科术后DV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果:发生DVT的高危因素是盆腔恶性肿瘤、老年妇女、血粘度增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等。治疗采用肝素、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复方丹参等,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对有DVT高危因素的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报告 患者,48岁,因妇科检查发现子宫肌瘤4年,突发左下肢水肿胀痛4天于2008年7月31日人院.4天前行走过程中突感小腿胀痛,后逐渐发展为左下肢水肿胀痛.患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年,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未治疗.有糖尿病史3年,未系统治疗,血糖一直控制不满意.人院查体:T 37℃,P78/min,R 20/min,BP 128/70 mmHg,下腹部可扪及如孕5月子宫大小质硬包块.  相似文献   

9.
妇科腹腔镜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检索有关腹腔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研究的国外文献,一些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引起DVT的原因除与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如老年、恶性肿瘤、肥胖等相关外,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如气腹、体位等也可造成血管壁损伤和静脉扩张淤血,可能导致DVT的发生.也有一些临床研究认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DVT.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检索有关腹腔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研究的国外文献。一些研究认为。腹腔镜手术引起DVT的原因除与患者本身的高危因素,如老年、恶性肿瘤、肥胖等相关外,手术本身的特殊性,如气腹、体位等也可造成血管壁损伤和静脉扩张淤血,可能导致DVT的发生。也有一些临床研究认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DVT。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早期活动、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4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比较2组的临床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VT的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模型并进行预测效能验证。结果:493例行腹腔镜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术后并发下肢DVT者41例,发生率为8.32%(41/493);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气腹压力、血浆D-二聚体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86,95%CI:1.749~8.197)、术前合并症(OR=3.390,95%CI:1.524~7.543)、全身麻醉(OR=3.778,95%CI:1.722~8.287)、手术时间≥2 h(OR=2.884,95%CI:1.384~6.010)、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1 mmHg=0.133 kPa,OR=3.295,95%CI:1.539~7.055)、血浆D-二聚体≥500 ng/mL(OR=4.141,95%CI:1.925~8.909)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OR=3.628,95%CI:1.710~7.697)均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DTV的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为93分、术前合并症为85分、全身麻醉为93分、手术时间≥2 h为74分、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为83分、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为100分、术后卧床时间≥5 d为91分,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53(95%CI:0.822~0.884),校正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内部验证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合并下肢DVT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95%CI:0.804~0.860)。结论:年龄≥60岁、术前合并症、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 h、术中气腹压力≥15 mmHg、血浆D-二聚体≥500 ng/mL以及术后卧床时间≥5 d均为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7项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列线图有助于预测子宫肌瘤经腹腔镜剔除术后并发下肢DTV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率为30%-50%,而在妇科肿瘤术后血栓形成发生率达7%-45%。而我国目前仍无确切的统计数字,但鉴于血栓形成可引起肺栓塞及下肢功能障碍,故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DVT的预防十分重要。本文对我院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预防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深静脉栓塞 (deepvenousthrombosis ,DVT)是剖宫产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当静脉血栓脱落时 ,血栓全部或一部分随着血流到达肺部 ,引起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throm boembolism ,PTE) ,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故对于剖宫产术后DVT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十分重要。妊娠期DVT发病率为 0 13‰~ 0 5 0‰ ,产褥期为0 6 1‰~ 1 5 0‰ ,剖宫产进一步增加了发生产后DVT的风险。1 病因及高危因素[1~ 3 ]19世纪中期Vichow就提出了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是形成DVT的病理生理基础。妊娠时 ,由于子宫的迅速增大和胎盘血循环的需要 ,导…  相似文献   

1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导管直接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经皮血管内支架置放术和机械性血栓消融术以及预防肺栓塞的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等,临床效果肯定.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结合妇产科术后生理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患者,36岁。因子宫肌瘤于2007年10月25日在外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中见一后壁肌瘤7cm×6cm×6cm,因术中出血较多,故术后于右下腹腔穿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患者取右侧卧位,48h后拔除引流管,共引出血性液体30ml,术后第3天患者自觉腹胀,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未排气,肌注654-2及胃复安各10mg,无好转。  相似文献   

16.
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妇产科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临床上时于LEDV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抗凝、溶栓治疗经验的累积以及腔静脉滤器置入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术后LEDVT的治疗效果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外科和骨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骨外伤和重建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甚高,如未及早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轻则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严重的发生致命的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掌握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对减少DVT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护理人员认真负责,做好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与专科护理,并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与体位护理,做好患肢主动、被动活动,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通过抬高患肢,局部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护理方法预防DVT。结果:本次共调查骨科患者283例,仅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0.71%。经专科护理,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对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妇科肿瘤手术越来越多.由于妇科肿瘤手术范围广,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长,因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也较普通妇科和产科手术术后血栓发生率高。术后血栓形成后,若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甚至血栓脱落并发肺栓塞致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碰到1例阴道鳞癌患者术后第10天并发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及时、精心治疗7天痊愈。这类病例临床上不多见,处理起来也不如其他并发症得心应手,故将其诊治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现将我院子宫切除术后并发DVT 15例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行子宫切除术 2 372例 ,术后并发DVT 15例 (占 0 6 % )。年龄43~ 6 8岁 ,平均 5 0 73岁 ;体重 48~ 71kg ,平均 5 8 2kg ;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 ,皮肤苍白或发绀 ,皮温低 ;术后持续性发热 (37 5~ 38 5℃ ) ,血象偏高。 15例并发DVT的患者中子宫内膜癌 1例 ,功能性子宫内出血 2例 ,子宫肌瘤 9例。1 2 诊断方法 除临床症状体征外 ,主要通过彩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