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性传播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在我国非淋菌性尿道炎(包括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呈较快增长势头.据全国性流行病学分析,其已超过淋病,占各种报道性病的首位.为了提高该病的诊治率,我们将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门诊诊治97例解脲脲支原体性尿道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解脲脲支原体(Uu)基因分型情况,探讨其基因分型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8月-2011年2月在绍兴县中心医院门诊380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以及同期无自觉症状的2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收集宫颈拭子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筛选出Uu阳性的初诊样本,设计分型引物,运用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患者组Uu阳性270例,阳性率为71.05%,健康组阳性104例,阳性率为43.33%;患者组单纯U.parvum群感染率为63.77%,低于健康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中解脲脲支原体parvum群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患者组中Uu两群感染率较健康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U.urealyticum群与1型的多型别感染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了解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和稽留流产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门诊和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172例,同时选择同期早孕且要求人工流产患者168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方法检测解脲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药敏试验检测解脲脲支原体的耐药性。结果稽留流产组解脲脲支原体基因拷贝数和细胞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8±1.4)×106/ml和47.7%,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组的(0.7±0.2)×106/ml和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及妊娠次数≥3次组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阳性率及基因拷贝数,明显高于30~39岁组和20~2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脲脲支原体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最低,为2.4%,其次依次为四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7%、3.7%、11.0%和15.9%。结论稽留流产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妊娠次数的增加不断升高,临床应根据解脲脲支原体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解脲脲原体与宫颈糜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13例来妇科门诊进行检查的正常人群,通过检测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eum,UU),来分析UU与宫颈糜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eicun UU)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是目前已知的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细胞,是泌尿生殖道的主要支原体。而生殖道感染是不育的主要原因。本文对182例不育女性作分泌物 UU 及血清AsAb 检测,以探讨 UU 感染对女性生育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 来自本院不育门诊病例,婚后2年以上未孕女性182例。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支原体(Uu)是一组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目前临床检测多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解脲脲支原体培养.原理是解脲脲支原体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尿素产碱,pH值上升,含有酚红的培养基由黄色变红色.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622例肿瘤住院患者的晨尿,进行解脲脲支原体(Uu)的微量培养法检测,对Uu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及正常菌群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解脲脲原体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及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临床株的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①标本采集及Uu的培养鉴定:标本来自妇科和性病门诊就诊者以及正常体检者。女性取阴道穹窿或病变部位分泌物标本,男性取尿道拭子或前列腺按摩液标本。Uu经法国Mycoplasma ID试剂和0.22μm滤膜过滤培养,最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医院妇产科就诊122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进行早孕检查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进行宫颈分泌物的解脲脲支原体DNA片段进行扩增检测,分析两组Uu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受试者中Uu阳性99例占81.2%,对照组受试者中Uu阳性11例占18.3%,观察组受试者Uu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输卵管完全阻塞和部分阻塞的患者分别有40例占81.6%和59例占80.8%解脲脲支原体为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Uu感染与输卵管性不孕具有相关性,Uu是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1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方法:设计分型引物,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中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以T960群与1型的多型别感染在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反相斑点杂交能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有望发展成为用于临床标本的解脲脲原体分型的1种方法。Parvum群(微小脲原体),尤其是其中的1、3、6的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解脲脲支原体与早产及胎膜早破的关系,为胎膜早破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方法 选取就诊的100例胎膜早破孕妇为A组,120例早产孕妇为B组,并且选择同期进行分娩的200例正常孕妇为C组,检测3组孕妇宫颈分泌物、胎膜、胎盘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结果 胎膜、胎盘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率A组为80.00%,B组为69.17%,C组为23.00%,C组感染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剖宫产率为72.00%,产褥感染率为15.00%,新生儿肺炎率为11.00%,明显高于C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孕期妇女的生殖健康教育,并进行孕期健康检查,减少解脲脲支原体感染造成的不良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小鼠溶脲脲原体(Uu)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6组。建立小鼠溶脲脲原体生殖道炎症模型后,治疗组注射大蒜素注射液,对照组注射阿奇霉素注射液。[结果]治疗后大蒜素低剂量组Uu阳性率比生理盐水对照组低;药物对照组及大蒜素高剂量组Uu阳性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蒜素高剂量组Uu阳性率与治疗后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大蒜素高剂量组与治疗前比较阴道内Uu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蒜素对小鼠溶脲脲原体感染治疗有效,其对溶脲脲原体有较强的抑杀作用,抑杀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及其耐药性.方法 采用培养技术,对医院不孕不育门诊的160对不孕不育夫妇及30对正常妊娠夫妇生殖道分泌物进行生殖道Uu检测,同时分析菌株的耐药性,对比两组人群生殖道Uu感染的差异性.结果 160对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女性Uu感染率分别为31.25%、40.62%,30对正常妊娠夫妇中,男、女Uu感染率分别为10.00%、16.67%,不孕组与对照组Uu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分析敏感性较高的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耐药性最高的是红霉素.结论 不孕不育患者生殖道Uu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人群,Uu感染可能是男女不孕不育的一种诱因,治疗时首先选用敏感性较高的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患者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对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医院所收治的168例男性不育患者作为不育组,另选同期成年男性志愿者150例作为已育组。比较分析两组生殖道感染溶脲脲原体情况,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与非感染男性不育患者精液参数、精子活动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水平。结果不育组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率35.12%显著高于已育组24.67%(P<0.05)。与溶脲脲原体阴性相比,溶脲脲原体阳性患者精子密度(85.58±9.74)×10~6/mL,精子活率(45.74±5.22)%,精子活力(39.55±4.36)%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溶脲脲原体阳性患者精子平均曲线运动速度(34.08±4.75)μm/s,平均直线运动速度(23.40±3.02)μm/s,平均路径速度(27.08±3.57)μm/s,平均移动角度(47.81±5.83)°,平均鞭打频率(5.03±0.59)%与溶脲脲原体阴性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溶脲脲原体阳性患者α-葡萄糖苷酶水平处于异常的比率为50.85%明显高于溶脲脲原体阴性患者29.36%(P均<0.05)。结论在男性不育中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相对较高,并对精液参数和精子活动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精液质量的大幅度降低,进而引起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脲脲支原体(UU)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致病性遗传背景。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人群的样本2661份,筛选分离201株高致病力解脲脲支原体临床菌株,分别来源于女性不孕症、胎膜早破、先兆流产和泌尿系统疾病,本研究设计4个较为保守的解脲脲支原体管家基因(ftsH,rpL22,valS,thrS)及2个可变毒力基因(ureG and mbanp1)上下游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个基因并测序。结果 201株高致病解脲脲支原体临床分离株经PCR扩增,产物测序均为目的基因,两个毒力基因(ureG and mbanp1)阳性率分别为93.1%,90.6%;药敏试验显示,201株高致病力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高于总体人群,其中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最高,分别为21.2%vs15.2%、12.5%vs6.9%与10.9%vs3.5%;2012-2016年本院UU检测患者感染阳性率趋于一致,近两年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201株解脲脲支原体大多携带ureG、mbanp1基因,可见高致病性临床分离株存在的共同致病基因,本地区近年来解脲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未见明显上升迹象,而201株高致病株耐药性明显高于普通菌株,临床医师需加强对于致病性解脲脲支原体的鉴别,并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防止临床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性病在漳州地区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1998~2000年到漳州局保健中心门诊的467例性病患者的奈瑟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UU)、溶脲脲原体(C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7例性病患者中NG总阳性率为38.8%,CT总阳性率51.4%;UU总阳性率为65.3%。[结论]漳州地区性病患者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对于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传播不但要注意典型病例的发现,更要注意轻型和隐性患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临床分离的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了解医院2001~2003年临床分离的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的变迁,更好的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1~2003年就诊的可疑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进行解脲脲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检测。结果2001年1 386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1 003例;2002年1 015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801例;2003年908例中解脲脲支原体培养阳性691例;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3年中耐药性均<4%;交沙霉素的耐药性2003年显著上升;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均较高,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性呈较高水平。结论解脲脲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定期监测解脲脲支原体的耐药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育期妇女解脲脲支原体感染情况,并探讨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医院妇产科进行孕期健康检查的1265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23名妇女解脲脲支原体感染为阳性,阳性率为41.34%,感染组第1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数≥2个,从不使用避孕套避孕,人工流产≥2次比例分别为25.05%、26.39%、46.85%、52.77%,对照组分别为9.43%、35.58%、31.54%、38.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第1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数、人工流产是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孕套避孕是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应加强生殖健康教育,避免过早性生活,减少流产次数,避免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溶脲脲原体(ureap lasm a urealyticum,UU)感染雄性大鼠泌尿系统,建立人工溶脲脲原体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模拟性交的自然方式使雄性大鼠反复感染UU,16天后处死大鼠,解剖泌尿系统,分别取膀胱、前列腺及尿道中段进行UU培养。结果60%的大鼠尿道中段UU培养阳性,40%的大鼠前列腺UU培养阳性,膀胱UU培养阴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溶脲脲原体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抗支原体药物的作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中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探讨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妇产科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患者70例为输卵管妊娠组,另选妇科良性病变行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或者输卵管切除术患者7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抗体、宫颈分泌物和输卵管组织中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DNA;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宫颈分泌物和标本中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结果输卵管妊娠组血清、宫颈分泌物和标本中沙眼衣原体阳性率(31.4%、37.1%、24.3%)均高于对照组(4.3%、5.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妊娠组血清、宫颈分泌物和标本中解脲脲原体阳性率(41.4%、40.4%、31.4%)均高于对照组(11.4%、8.6%、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妊娠组血清、宫颈分泌物和标本中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阳性率(20.0%、12.9%、18.6%)均高于对照组(4.3%、1.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患者血清、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中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阳性率升高,输卵管妊娠和生殖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