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9 毫秒
1.
α-干扰素和溴隐亭对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和溴隐亭(BC)对人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11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每例培养细胞随机分成IFN-α组、BC组、IFN-α BC组及对照组,每组3管,观测药物干预后细胞激素分泌量。结果干预2d和4d时,IFN-α对6/10例和7/10例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有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GH分泌量减少22%~54%(P<0.05或P<0.01)和30%~61%(P<0.01),其中,4/6例和5/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受到明显抑制,与对照组比较GH分泌量减少22%~38%(P<0.05或P<0.01)和30%~55%(P<0.01);BC对5/10例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而IFN-α对其中4例有明显抑制GH分泌效应,与对照组比较GH分泌量减少22%~54%(P<0.05或P<0.01)和30%~61%(P<0.01)。结论IFN-α对大多数垂体GH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有抑制作用,对大多数BC耐药的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亦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α-干扰素和奥曲肽对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α 干扰素 (IFN α)和奥曲肽 (SMS)对人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垂体生长激素 (GH)腺瘤 (11例 )标本进行体外细胞培养 ,每例培养细胞随机分成IFN α组、SMS组、IFN α +SMS组及对照组 ,每组 3管 ,观测药物干预后细胞激素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 2天和 4天时 ,IFN α对 6 0 % (6 /10例 )和 70 % (7/10例 )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有明显抑制 ,与对照组比较GH分泌量减少 2 2 %~ 5 4 %和 30 %~ 6 1% (P <0 .0 5和P <0 .0 1) ,其中 ,6 7% (4/6例 )和 83% (5 /6例 )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受到明显抑制 ,与对照组比较GH分泌量减少 2 2 %~ 38%和 30 %~ 5 5 % (P <0 .0 5和P <0 .0 1) ;SMS对 4 0 % (4/10例 )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 ,而IFN α对其中 3例有明显抑制GH分泌效应 ,与对照组比较GH分泌量减少 38%~ 5 4 %和 4 3%~ 6 1% (均P <0 .0 1)。结论 IFN α对大多数垂体GH腺瘤 ,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 ,对大多数SMS耐药的垂体腺瘤细胞GH分泌亦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中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关系。方法收集8例液氮冻存的垂体腺瘤标本作为垂体腺瘤组,4例正常垂体组织标本作为正常垂体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样本中p-CDK5和P35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和CDK5 si RNA对GH3细胞系中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垂体组比较,垂体腺瘤组VEGF和P35 m RNA表达明显增加(P 0.05),p-CDK5和P35蛋白表达亦增加。随着Roscovitine剂量增加,GH3细胞系中VEGF的表达呈递减趋势;经CDK5 si RNA处理后,VEGF表达降低。结论垂体腺瘤中CDK5的活性明显增加,抑制CDK5活性可降低垂体腺瘤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和溴隐亭(BC)对人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的影响。方法将垂体泌乳素(PRL)腺瘤(15例)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每例培养细胞随机分成IFN-α组、BC组、IFN-α BC组及对照组,观测lFN-α和BC干预后细胞PRL分泌量。结果15例垂体腺瘤培养成功12例;干预2d和4d时,IFN-α对58%(7/12例)和75%(9/12例)垂体腺瘤细胞分泌有明显抑制,其中,57%(4/7例)和86%(6/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分泌受到明显抑制;BC对41%(5/12例)垂体腺瘤细胞分泌无明显抑制作用,而IFN-α对其中2例和4例有明显抑制分泌效应(P<0.05或P< 0.01)。结论IFN-α对大多数垂体PRL腺瘤,尤其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有抑制作用,对大多数BC不敏感的垂体PRL腺瘤细胞激素分泌亦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微血管密度(MVD)与侵袭性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2例垂体腺瘤的V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表达,用于测定垂体腺瘤的MVD,比较其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差异.结果VEGF及其受体和MVD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1).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背景: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调节中扮演着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双重角色,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基本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设计,于2006-09/2008-02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8周龄的Balb/c纯系雄性小鼠,体质量20~25 g,用于分离和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 方法:将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为5组在不同的培养体系中进行体外诱导培养: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因子)、树突状细胞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血管活性肠肽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地塞米松)、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 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动态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80、CD86、CD40、CD11c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特异性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测定树突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的水平。 结果:①利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脂多糖等因子体外培养能生成具有典型树枝状突起的树突状细胞。②树突状细胞组、血管活性肠肽组、地塞米松组、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CD11c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血管活性肠肽组、地塞米松组、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CD40、CD80和CD86表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2水平均低于树突状细胞组(P < 0.05),血管活性肠肽组以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组以10 μg/L减低明显,其中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在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为10 μg/L条件下为最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血管活性肠肽组、地塞米松组、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高于树突状细胞组(P < 0.05),血管活性肠肽组以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组以10 μg/L升高明显,其中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组在血管活性肠肽质量浓度为40 μg/L、地塞米松为10 μg/L条件下为最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①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经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或/和地塞米松、脂多糖联合诱导培养生成致耐受性树突状细胞。②与常规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方法比较,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CD40、CD80、CD86表达低,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弱的特点;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培养体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低。③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管活性肠肽+地塞米松、脂多糖联合诱导培养生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效果较佳,其中以血管活性肠肽40 μg/L、地塞米松10 μg/L的培养条件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侵袭性(20例)和非侵袭性(1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MMP-9与VEGF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在蛋白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无显著性相关;在mRNA水平,侵袭性腺瘤组中MMP-9与VEGF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MMP-9基因表达增高及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VEGF表达上调有关。MMP-9与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合成分泌以及对基质胶中ECV304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MTT法检测3.125,6.25,12.5,25,50 nmol/L的雷公藤内酯醇在作用12,24,36,48,60,72 h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②RT-PCR法检测12.5,25,50 nmol/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Raji细胞24 h后,细胞VEGFmRNA表达的变化。③ELISA法检测25 nmol/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Raji细胞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分泌量。④采用血管形成实验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ECV304细胞在基质胶中血管形成的影响。 结果:①雷公藤内酯醇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Raji细胞增殖,24 h半数抑制浓度为25 nmol/L。②Raji细胞内VEGFmRNA主要为VEGF165和VEGF121,雷公藤内酯醇明显抑制其表达,呈剂量依赖方式。③雷公藤内酯醇明显抑制Raji细胞VEGF的分泌量(P < 0.01)。④Raji细胞培养上清、10 μg/L VEGF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ECV304细胞在基质胶中形成血管,而25 nmol/L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基质胶则未见血管形成。 结论:雷公藤内酯醇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VEGF的表达分泌及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凋亡、催乳素(PRL)分泌及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垂体催乳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去激素培养条件及加入外源性E2培养条件下的GH3细胞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应用MTT 法检测OHTam与ICI对GH3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对GH3细胞PRL分泌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对GH3细胞ERα、ERβ表达的影响.结果 E2对GH3细胞增殖有显著的生长刺激作用,低浓度E2(10-12mol/L)即显著高于去激素培养组;OHTam与ICI对GH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当给药浓度达到10 -6mol/L时,增殖指数分别为0.62和0.47,呈剂量依赖性;OHTam与ICI可抑制E2对GH3细胞的生长刺激作用;以上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可促进GH3细胞的PRL的分泌,随着E2浓度的增高,PRL的分泌增加;OHTam与ICI可抑制GH3细胞PRL的分泌,并且能够抑制E2的促进作用.OHTam与ICI能够诱导GH3细胞凋亡,以早期凋亡为主.GH3细胞有ERα与ERβ的表达,E2可上调ERβ的表达水平,ICI可下调ERα的表达水平,而OHTam对ERα与ERβ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PRL分泌及抗雌激素而发挥抑瘤作用,而ICI的作用还与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抑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VEGF、bFGF和内皮抑素的蛋白表达,以VIII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法作为血管密度(MVD)计数的方法,分析上述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VEGF、bFGF蛋白表达与MVD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内皮抑素蛋白表达和MVD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蛋白水平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探讨蛋白激酶C调节剂对原代培养人垂体腺瘤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作用的影响。方法经原代培养的人垂体腺瘤细胞与佛波醇酯共同培养,通过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水平,评价佛波醇酯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腺瘤激素分泌作用的影响;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确定gsp癌基因突变率。结果gsp癌基因鉴定显示,18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6例gsp癌基因表达阳性,5例突变位于201密码子,1例位于207密码子。佛波醇酯强烈刺激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并增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的刺激分泌作用,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使生长激素分泌水平增加2~30倍;Staurosporine作用则相反,大多数肿瘤细胞表现为明显的抑制效应,而且与gsp癌基因不相关;联合应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佛波醇酯后使刺激分泌的作用增强,但与gsp癌基因亦无关。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参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known to be a mediator of angiogenesis and vascular permeability. A cystic component and haemorrhage are often found in pituitary adenomas. We assessed the VEGF expression based o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s in 48 pituitary adenomas. All the adenomas showed some VEGF immunoreactivity mainly in the cytoplasm of tumour cells. Of the 48 adenoma-cases, 16 cases had a strong VEGF immunoreactivity, 26 cases had a moderate one, and 6 cases had a weak one. On the MR images, a cystic component was found in 16 cases (33.3%), and a haemorrhage was found in 18 cases (37.5%). The VEGF immunoreactivity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cystic component but not the haemorrhage, size, recurrence, or HE classific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VEGF plays any potenti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ystic formation in pituitary adenoma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甲酸(RA)在体外诱导大鼠胚胎垂体生长激素(GH)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胚胎垂体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维甲酸(10-8、10-7、10-6、10-5 mol/L)诱导大鼠胚胎垂体细胞分化,以DMEM培养基为作为对照组,诱导2、4、6d后,利用免疫组化检测GH细胞百分比,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细胞上清G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透明质酸酶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标本70例,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3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4例,另收集12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VEGF蛋白质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标本中VEGF和透明质酸酶基因PH-20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蛋白质和mRNA、透明质酸酶活性及其基因PH-20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52±0.32)分、1.72±0.23、(10.99±3.79)mU/g和1.60±0.28,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分别为(1.56±0.68)分、0.97±0.50、(4.29±1.86)mU/g和0.41±0.19,在正常脑组织中则分别为(0.11±O.09)分、0.08±0.04、(4.10±1.96)mU/g和0.00±0.00。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VEGF蛋白质和mRNA、透明质酸酶活性及其基因PH-20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P〈0.05),而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又明显高于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VEGF、透明质酸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6例,非侵袭性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TG和VEGF与MMP-2、MMP-9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MMPs、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古抑菌素A(TSA)联合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对C6鼠胶质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设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培养基)、TSA组(加入0.5×10^-3μmol/L TSA处理)、HSV-1(加入10 MOI HSV-1处理)及TSA+HSV-1组(加入0.5×10^-3μmol/L TSA和10 MOI HSV-1处理)共4组,每组设5个复孔。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作用48、72 h,与对照组相比,TSA组、HSV-1组、TSA+HSV-1组C6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且,TSA+HSV-1组明显优于TSA组和HSV-1组(P<0.05)。结论TSA联合HSV-1对体外培养的C6细胞可产生协同或叠加杀伤作用,抑制VEGF表达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尿激酶型血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2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uP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VEGF和uP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VEGF和uPA的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正相关。其中uP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强度高于VEGF。结论VEGF和uPA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垂体瘤的抗血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垂体瘤组织中PTTG、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并分析PTTG、VEGF的相关性以及与MVD和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PTTG和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2/48)和79.2%(38/48),PTTG和/或VEGF阳性表达的垂体腺瘤组织中的MVD值均显著高于PTTG和VEGF阴性者(P〈0.05),PTTG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PTTG、VEGF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结论PTTG、VEGF对肿瘤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可能通过PTTG—VEGF调节旁路途径促进垂体腺瘤的肿瘤血管形成;PTTG、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一项生物学指标,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