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术中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电刺激术定位脑功能区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脑功能区手术中利用脑皮质体感诱发电位(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10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手术,利用皮质SEP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占区,住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手术切除病变。结果7例病人利用SEP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4例利用SEP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3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病人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术中SEP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最大程度地保护功能,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2.
术中全麻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附5例报告)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目的 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脑功能区微创手术提供经验。方法 对5例脑功能区脑内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题下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经过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醒一再全麻,其中3例安全经历术中拔管和再插管。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恢复,其中3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1例术前频繁发作癫痫唤醒后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电刺激及皮质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手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灶,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唤醒麻醉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我科近2年行唤醒麻醉开颅的24例患者,病变均位于功能区或紧邻功能区,回顾性总结唤醒麻醉开颅的手术技术及麻醉方法、术中皮质电刺激的结果、及术后结果.结果 整个唤醒麻醉过程均顺利,皮质电刺激在18例成功识别功能皮质(即阳性皮质图),有6例未识别出功能皮质(即阴性皮质图).有3例在术中引起局限性运动发作.在以癫痫起病的3例皮质发育不良、4例脑穿通畸形病人中,有5例术后3个月发作彻底消失,另2例术后仍有发作,但较术前明显减轻.2例脑囊虫彻底切除.在15例肿瘤中,有1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切除90%以上,另2例部分切除.有2例发生术后颅内血肿,均经降颅内压等处理好转.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8例,其中在阳性皮质图中有5例,均为暂时性;在阴性皮质图中有3例,其中2例为暂时性,1例为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 唤醒麻醉开颅是安全、可行的,在术中结合皮质电刺激能最大限度切除病变,同时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术中直接电刺激技术在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对大脑功能区病变手术中应用直接电刺激的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本组均在功能区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结果术中定位出运动区74例。语言相关的功能区37例,感觉区11例。病变全切除51例(59.3%),次全切除26例(30.2%),部分切除9例(10.5%)。术后出现短暂性一侧肢体活动障碍23例,短暂语言障碍17例,永久性肢体运动障碍2例。结论皮质电刺激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正确合理使用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脑功能区病变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唤醒麻醉下行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脑功能区后最大程度切除病变。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中唤醒及功能区病变切除,术后10例患者无功能区损伤表现,仅5例患者早期出现轻度功能障碍,但均在手术2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在功能区病变切除术中运用唤醒麻醉下皮层电刺激,可尽可能保留功能区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最大限度安全切除大脑功能区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大脑功能区病变的临床资料,均应用唤醒麻醉、皮质-皮质下直接电刺激脑定位、术中超声病变定位等技术,辅助手术切除病灶。着重分析285例胶质瘤病例手术切除程度与生存获益及其术后并发症。结果 285例胶质瘤中,全切除222例(77.9%),次全切除37例(13.0%),部分切除22例(7.7%),活检4例(1.4%)。113例高级别胶质瘤随访76例,中位生存期27个月;172例低级别胶质瘤随访123例,中位生存期140个月。胶质瘤病人术后存在长期运动障碍17例,长期语言障碍7例。结论术中唤醒麻醉、直接电刺激功能定位以及超声定位技术,是安全可靠的脑功能区手术技术,可在保留脑功能前提下,最大限度切除脑功能区病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143-144,I0001,I0002,I0003,I0004,I0005
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这类手术的关键是术中病变和功能区定位,术中唤醒下皮质及皮质下直接电刺激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大脑功能区定位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结合皮层电刺激开颅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唤醒麻醉结合皮层下电刺激开颅手术术前准备、术中过程、术后康复等临床资料,所有病变均位于或紧邻语言功能区,病人均实施唤醒麻醉,术中先用双极电刺激器确定语言功能区,在确定的语言功能区外1cm,最大范围切除病变。结果病变全切17例(80.95%),次全切4例(19.05%)。术后短期运动性失语1例(4.76%),术中癫痫1例(4.76%),术后颅内血肿1例(4.76%)。远期复发2例,均为胶质瘤次全切除病人(9.52%),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唤醒开颅结合皮层电刺激手术可最大范围切除语言功能区病变,保护患者言语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7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均在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切口和硬脑膜浸润麻醉,经神经导航和(或)术中超声定位病灶,直接皮质电刺激(DES)定位脑功能区皮质和皮质下结构,进行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病变。结果所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安全、可靠的监控麻醉,病变全切除30例(63.8%),次全切除11例(23.4%),部分切除6例(12.8%)。术后新发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28例(59.6%),其中术后1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26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例,1例因放射冠区梗死而引起严重瘫痪,1例因放疗后期脑积水、肿瘤脊髓转移而病情恶化。结论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开颅手术能够避免全麻-唤醒-全麻时在拔除喉罩过程中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等风险,能根据手术需要随时唤醒病人,较好地配合手术。应用全程唤醒麻醉手术可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是脑功能区病变手术的一种唤醒麻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功能区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CM)的显微手术治疗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脑功能区深部C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术中唤醒麻醉、B超、神经导航、皮质电生理监测及皮质电刺激显微手术全切除病灶。结果 术后72 h内MRI显示:CM全切除25例(100%);无术后再出血及颅内感染病例,无死亡病例。术后3个月MRI复查未见复发。术后1年m RS评分:0分21例,1分2例,2分1例,3分1例;无永久性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副损伤。结论 脑功能区深部CM采用术中唤醒麻醉、B超、神经导航、皮质电生理监测、皮质电刺激,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能达到满意切除,并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和改善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接电刺激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7例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直接电刺激的临床资料.结果 皮质电刺激4例阴性刺激,139例刺激出运动区皮质,21例感觉区,91例出现语言相关区皮质.数数中断的阳性区主要位于左中央前回下方、左额下回盖部、左额下回三角部、左额中回后部和额上回后部.术后MRI示胶质瘤全切92例(58.6%),次全切55例,部分切除10例.术后53例出现短暂肢体运动障碍;39例出现短暂语言功能障碍,4例(2.5%)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术中直接电刺激是一种可靠元创的脑功能区定位方法,在胶质瘤手术中应用此技术可达到最大安全切除肿瘤,同时为国人功能区脑皮质定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唤醒麻醉和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语言区胶质瘤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目的探讨语言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30例语言功能区胶质瘤。在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区,根据功能边界切除肿瘤。评价患者的功能结果及切除程度。结果术中语言功能区监测成功20例;未监测到4例;因麻醉或术中高颅压不能进行监测6例。随访3个月,3例患者存在中度语言功能障碍。全切14例,近全切12例,大部切除4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确定语言功能区准确、安全、可靠。唤醒麻醉下进行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前神经功能影像技术,确定切除肿瘤的功能边界,能够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同时保护正常的语言功能,使术后语言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超高场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进行手术前后研究脑躯体感觉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的定位,辅助切除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方法5例邻近或累及躯体感觉功能区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双手持物对接刺激策略,在3.0T磁共振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原理进行图像采集,经工作站(Leonardo syngo 2003A,Siemens)提供的BOLD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获得脑运动功能区的激活图像,参与神经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所有患者均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与运动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胶质瘤。术前、术后均行KPS评分,判断患者的状态。结果(1)5例躯体感觉功能区胶质瘤,通过此项技术获得了较好的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感觉功能区激活图像,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2)患者在唤醒麻醉下,在术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指导下利用直接皮质电刺激快捷、准确进行中央后回定位,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3.0T MRI可以于术前更好地利用BOLD技术显示躯体感觉功能区与脑胶质瘤的解剖关系,以指导唤醒麻醉下直接皮质电刺激定位躯体感觉功能区的手术,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患者重要的功能并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埋藏与脑功能区定位技术在功能区起始的难治性癫疒间手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难治性癫疒间的临床资料,头皮视频脑电图长程监测均考虑致疒间灶可能累及功能区,故行颅内电极置入术,再行皮质电极视频脑电图长程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以判断致疒间皮质,并采用皮质电刺激行脑功能区定位,在指导术中尽可能切除致疒间皮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结果癫疒间发作起始区切除2例,癫疒间起始区部分切除加周围皮质热灼5例。随访6个月~1年,术后运动及语言功能均保护良好6例,对侧肢体出现短暂运动障碍后恢复1例。结论颅内电极埋藏与脑功能区定位技术是功能区难治性癫疒间手术必要评估手段,有助于术前明确脑功能区和皮质放电区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导设计手术方式,最大限度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目的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48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术前常规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和fMRI定位大脑皮层功能区及功能投射纤维束,以神经导航为前导,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定位脑内病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SEP)及皮层直接电刺激术(Co-ST)脑功能区定位,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42个月。结果16例Co-SEP确定中央沟,42例Co-ST明确运动区,16例Co-ST确定语言运动区;肿瘤全切35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个月神经症状好转4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局部神经症状36例;长期局部神经症状加重4例,无手术死亡。全部患者无手术痛苦回忆。结论术中全麻唤醒、皮层-皮层下电刺激术和脑超声技术是切除功能区胶质瘤必备的三项基本技术;术前fMRI与DTI为脑功能区手术提供十分重要信息,神经功能导航为术中功能区定位提供重要前导,综合使用这些现代技术能够在术中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麻唤醒和术中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11例涉及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MRI和头皮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6例行fMRI检查.全麻下手术,其中7例行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术中皮层脑电图定位痫样放电皮层,皮层电刺激定位皮质功能区,根据病灶、致痫皮层和皮层功能区关系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在切除病灶时作皮层电刺激以保护皮质下功能传导束.结果 10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2例暂时性偏瘫.随访6~24月,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Kamofsky评分平均100分,使用1种抗癫痫药物,癫痫控制满意.结论 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屉一种安全、简便的麻醉唤醒方法;术中电刺激监测能够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妥善处理致痫皮层,有效保护脑功能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现代手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新技术与方法.方法 112例胶质瘤患者在术中全麻唤醒状态下,通过术中B超或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直接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结构,并在清醒状态下切除病变.术后随访时间3~84个月.结果 107例唤醒良好,术中有99例定位出运动区,61例定位出语言相关的功能区皮质,18例定位出感觉区.病变全切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治疗经验,探讨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术前均行系统癫痫外科评估。其中12例行颅内电极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根据肿瘤大小和脑电图所监测到的致痫区以及皮层电刺激所确定的功能范围制定手术切除范围,术后1例出现对侧手指轻瘫,1例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偏瘫,1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其余术后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未行颅内埋藏电极患者38例,综合运用MRI、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和术中B超等多种方法来确认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加重5例,7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2例出现对侧偏麻,4例出现一过性失语。全组术后癫痫无发作达到EngelⅠ级42例(84%)。结论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要兼顾肿瘤的全切、致痫灶的切除以及功能区的保护。术者的经验和熟练的显微操作是基本前提,术前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结合术中皮层脑电及术中B超等方法对病灶,致痫区以及功能区进行定位,对保证手术效果起重要作用。颅内埋藏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并经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可进一步明确病变与致痫灶、功能区重叠程度及毗邻关系,从而为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20.
大脑语言运动区手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附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脑语言运动区病变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方法。方法对52例病变位于语言运动区的病人采用术中唤醒全麻,联合监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直接皮质电刺激、肌电图及脑电图,同时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全切除42例,次全切除10例。术中记录到典型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38例,其中波形倒置23例,最大波幅者20例。皮质电刺激与体感诱发电位所判定的中央前回位置完全相符者33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不典型者电刺激阳性5例。肌电图变化与肌肉运动相符者20例,肌电图出现反应波而未见肌肉运动者10例。脑电图示癫痫波20例,广泛性慢波40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47例。结论语言运动区病变采用术中唤醒全麻,联合监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直接皮质电刺激、肌电图与脑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指标,有助于在最大限度保留脑功能的前提下全切除病变.保证手术安全.明显减少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