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胎鼠肢芽提取液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东文  应荣 《解剖学杂志》1998,21(5):439-442
目的:从胎鼠肢芽中提取运动神经元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方法:用Wistar大鼠第15天胎鼠肢芽制备提取液,以成年Wistar大鼠骨骼肌提取液及生理盐水对对照,在切断坐骨神经的乳鼠动物模型上,检测其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对两种提取液组份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0天损伤侧相应的腰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注射肢芽提取液组为79.2%,成体骨骼肌提以液组为42.1%,生理盐水组为2  相似文献   

2.
人胚肢芽、骨骼肌提取液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人胚胎肢芽、骨骼肌中提取对运动神经元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方法:用人胚胎肢芽、骨骼肌制备提取液,以成年Wistar大鼠骨骼肌提取液及生理盐水为对照,在切断单侧坐骨神经的Wistar乳鼠动物模型上,检测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结果:在损伤侧局部注射提取液,术后30天损伤侧腰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第2月人胚肢芽提取液组为73.7%;第4~5月胎儿骨骼肌提取液组为67.2%;成年大鼠骨骼肌提取液组为48.2%;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为25%。结论:人胚胎肢芽、骨骼肌提取液与两个对照组相比均显示了明显的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3.
用胎鼠的限定骨骼肌提取液(ME,10~50kDa)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腰段腹角细胞后,用四唑盐(MTT)微量自动比色定量法和LDH活性测定法检测了骨骼肌提取液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存活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细胞培养4div后,MTT微量比色的OD值随加入骨骼肌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含骨骼肌提取液200和400μg/ml蛋白的实验孔与单纯无血清的对照孔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200μg/ml以上浓度的骨骼肌提取液对脊髓腹角神经元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细胞培养14div后,LDH活性测定OD值的线性回归斜率亦随加入骨骼肌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说明存活细胞数的增加。实验说明培养神经细胞的MTT和LDH的检测方法有可能成为评估运动神经营养因子活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燕红  张星漪  鞠躬 《解剖学报》2010,41(2):180-184
目的探讨睾酮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12只性成熟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芝麻油对照组(n=6)和睾酮实验组(n=6)。采用单侧坐骨神经切断损伤模型,手术后分别隔日皮下注射芝麻油和睾酮。两周后通过尼氏染色统计腰骶髓坐骨神经损伤侧的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和截面积。结果睾酮实验组腰骶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状态要好于芝麻油对照组,胞体饱满,突起较多。神经元数量和平均截面积明显大于芝麻油对照组(P0.01)。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睾酮对支配该神经的运动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增加存活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和截面积。  相似文献   

5.
用CT-HRP逆行追踪法及ChAT单克隆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新生大鼠骨骼肌提取液(ME,20~50kD)对钳夹大鼠坐骨神经所致的腰骶部脊髓腹角和背根节神经细胞溃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注射ME实验组的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细胞的存活均数与注射盐水的对照组相比,其比值为6:0,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骨骼肌提取液(20~50kD)对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感觉神经细胞的演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CT-HRP逆行追踪法及ChAT单克隆抗体的ABC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了新生大鼠骨骼肌提取液(ME,20-50kD)对钳夹大鼠坐骨神经所致的腰骶部脊髓腹角和背根节神经细胞溃变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注射ME实验组的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细胞的存活元旦数与注射直的对照组相比,其比值为6:0,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骨骼肌提取液(20-50kD)对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节感觉神经细胞的溃变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营养因子(NTFs)在神经系统发育、正常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用纯化培养的运动神经元鉴定了人胚骨骼肌提取液的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用分子生物学等方法从人胚骨骼肌提取液中初步分离纯化出运动神经营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人胚骨骼肌抽取液能维持运动神经元存活约1~2周,促进突起生长,而对照组的运动神经元在3天左右迅速死亡.人胚骨骼肌提取液和脊髓非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的营养作用有协同性,共同维持运动神经元存活2—3周.通过用鼠胚骨骼肌抽取液对照培养,表明人隔骨骼肌提取液中也含有运动神经元营养物质,其作用受种属限制不明显,最佳效应浓度为100μg/ml.人胚骨骼肌提取液经硫酸铵分级盐析、Sephcry S-200分子筛等蛋白纯化过程.每步纯化所得样品经多  相似文献   

8.
人胚胎脑提取液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人胚胎脑中提取对运动神经元具有生物活性的神经营养因子。方法 用人胚胎脑组织制备提取液,以成年Wistar大鼠脑提取液及生理盐水为对照,在切断坐骨神经的乳鼠动物模型上,检测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结果 在损伤侧局部注射提取液,术后30天损伤侧腰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第2月人胚脑提取液组为81.4%;第4~5月胎儿脑提取液组为80.7%;成年大鼠脑提取液为50.7%;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为25%。结论 人胚胎脑提取液与两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运动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基础研究涉及到诸多因素: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元胞体的保护;神经再生微环境的重建;桥接物与神经缺损的修复与再生;神经末梢及效应器的再生与重建等。为进一步探讨周围神经的修复与再生,现综述如下。 一、神经营养因子对损伤神经元胞体的保护 周围神经损伤虽然局限于神经元轴突的部位,但作为基础研究应分为对神经元胞体、神经轴突、神经末梢和效应器四个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纯疱疹病毒载体介导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v 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本实验对成年大鼠造成双侧坐骨神经损伤后 ,于右侧损伤处分别施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dv HSV-GDNF;左侧损伤处施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取损伤后 4、7、14和 2 8d大鼠的脊髓 L4 ~ L6 节段 ,经石蜡包埋切片后行 Nissl染色 ,计数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 :坐骨神经损伤后 4、7、14和 2 8d,右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明显高于左侧。提示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dv HSV-GDNF可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出生3周SD鼠高位切断L4、L5神经根,神经近侧断端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4周,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是91.8%,生理盐水组是58.6%;生理盐水组存活神经元胞体明显萎缩。结论: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12.
给药途径问题是神经营养因子临床应用所临的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实验用自制具有显著运动神经营养活性的胚胎肢芽提取法,在乳鼠坐骨神经怕动物模型上,研究对比了损伤远隔部位肌肉注射和损伤局部注射两种给药途径地创伤性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效果,结果是: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远隔肌内注射组为48.6%,损伤局部注射组为79.2%,生理盐水组为23.7%,此结果提示:神经营养因子作为药和用于防止创伤  相似文献   

13.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神经元死亡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死亡数量变化。方法:选择10只正常SD大鼠,先计算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是否对称;再选择35只SD大鼠,切断并原位吻合其右侧坐骨神经,左侧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于术后不同时间取L4~6节段脊髓作HE染色,计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SD大鼠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呈对称分布;右侧坐骨神经损伤后,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数量较左侧减少。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有死亡,其死亡具有一定的时间特征。  相似文献   

14.
NGF、CNTF和GDN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协同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染色后,通过图像分析测量阳性神经元数量、胞体直径、突起数量及长度。结果表明:NGF能明显促进感觉神经元的存活,对突起发育有轻微作用,对胞体发育的作用不显著,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无明显作用;CNT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发育均有很强的作用,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一定的作用;GDNF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突起发育和延伸作用最强,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胞体发育的作用不如CNTF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联合应用上述三种神经营养因子,可克服单一因子功能的局限,全面促进感觉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划痕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出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7d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成鼠组和乳鼠组),取100μl肌源神经营养因子(0.1μg/ml)加入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PBS,同时进行划痕损伤。损伤后第3d计数各组存活的运动神经元,行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计数Bcl-2免疫反应(Bcl-2-IR)阳性神经元数量,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Bcl-2-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损伤后第3d,实验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Bcl-2-IR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而乳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功效优于成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结果提示,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运动神经元具有增强Bcl-2表达,减少凋亡和损伤修复等作用,且乳鼠的此因子效能尤佳。  相似文献   

16.
王常利  苏剑斌  鄂玲玲  周长满 《解剖学报》2001,32(2):132-135,T005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单纯疱疹病毒(HSV)载体介导的GDNF(HSV-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了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取坐骨神经损伤后4d、7d和14d大鼠()分成对照组、GDNF组和HSV-GDNF组)的腰段脊髓)L4-6),行石蜡包埋,切片、;用抗Bcl-2抗血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cl-2免疫反应(Bcl-2-IR)神经元数目,并在图像分析仪Bcl-2-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的色谱分析。结果:1.坐骨神经损伤后4d、7d,GDNF组和HSV-GDNF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Bcl-2-IR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损伤测,2.坐骨神经损伤后14d时,对照组、GDNF组和HSV-GDNF组损伤侧脊髓运动神经元对Bcl-2的表达已无明显差别。结论GDNF与HSV-GDNF能够增强坐骨神经扣内务 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退化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0%,轻力时限增宽62.5%,振幅增高52.8%,大力单纯或单混相60.0%; 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71.5%;F波出波率下降24.7%,F波增高26.0%;H波增高25.0%;复合运动神经动作电位(CMAP)降低27.3%,运动神经传导(MCV)减慢2.5%,感觉神经传导(SCV)减慢0.6%,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降低2.0%.结论:EMG对MND患者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有定位诊断价值;MEP对MND患者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有诊断价值;F波、H波对MND患者上下神经元神经损害定位有补充诊断价值,可作为损伤程度的评价标准;NCV测定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划痕损伤后 Bcl-2表达的影响 ,本实验从成鼠和乳鼠骨骼肌中提取出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在胎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培养第 7d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成鼠组和乳鼠组 ) ,取 10 0μl肌源神经营养因子 ( 0 .1μg/ ml)加入实验组 ,对照组加入等量的 PBS,同时进行划痕损伤。损伤后第 3d计数各组存活的运动神经元 ,行 Nissl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 ,计数 Bcl-2免疫反应 (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量 ,并在图像分析仪上对 Bcl-2 -IR阳性神经元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 ,损伤后第 3d,实验组运动神经元存活数 ,Bcl-2 -IR阳性神经元数和平均光密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 ,而乳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功效优于成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组。结果提示 ,大鼠肌源神经营养因子对体外培养的受损运动神经元具有增强 Bcl-2表达、减少凋亡和损伤修复等作用 ,且乳鼠的此因子效能尤佳  相似文献   

19.
1975年Hamburger报告了来自骨骼肌的神经营养因子,成为近代研究运动神经生长因子(motor neuron growth factor,MNGF)的开端。1976年Hollday给鸡胚移植外来的腿,发现运动神经元自然死亡的比例下降。阐明了运动神经元对来自靶器官的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20.
脊髓移植在替换缺损运动神经元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胎脊髓移植物神经元能够在缺损运动神经元的受体脊髓内存活;有的已分化为运动神经元,定向迁移到缺损运动神经元的区域,替换那里的毁损神经元,并发出神经纤维支配移植的靶肌肉。这种脊髓移植可为治疗一些脊髓病、伤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