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福建省厦门市婴幼儿汞暴露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法选取10个社区的1 041名婴幼儿,对其日常家庭社会环境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其发样进行发汞含量测定.结果 婴幼儿发汞均值为0.985μg/g,几何均数为0.724 μg/g,>1μg/g者占31.70%;海岛社区婴幼儿的发汞均值最高,为1.559 μg/g,超标率为53.26%,偏僻农村最低,为0.684 μg/g,超标率为14.42%;鱼类与贝类辅食摄入频率与婴幼儿发汞含量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8,P<0.01;F=6.867,P=0.009);家中有人使用染发剂时婴幼儿发汞含量较高(t=3.165,P=0.002);婴幼儿的月龄与婴幼儿发汞含量呈正相关(β =6.186,t=2.220,P=0.027),婴幼儿性别、睡眠等因素与发汞含量无关.结论 厦门市婴幼儿发汞水平接近临界值,居住在海岛的儿童发汞值高于偏僻乡村,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发汞值逐渐增高;鱼类、贝类辅食的摄入及家庭环境中染发剂等的使用是婴幼儿汞暴露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镇江市大学生膳食汞摄入量水平,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在镇江市某大学随机选择24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双份饭法收集其连续3d(包含一个周末)的全部食物(包括饮水、饮料、零食等),利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汞测定仪)测定膳食样品中总汞含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总汞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5μg/kg BW),评价大学生膳食中总汞摄入的安全性。结果被调查大学生膳食总汞平均摄入量为1.68μg/d,平均每天膳食汞的摄入量为0.031 7μg/kg BW,每周膳食汞的摄入量为0.22μg/kg BW,远低于PTWI。结论该校大学生调查期间膳食总汞摄入量未超过PTWI,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机关职工及托幼儿童每日硒摄入量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内居民平均每日膳食硒摄入量为66.4μg,托幼儿童为34.7μg,已达到目前的推荐膳食供给量标准。在成人膳食中,硒主要来源于谷类,占摄入量的63.6%,其次是动物性食品,占25.9%,其它植物性食品占10.5%;儿童膳食硒主要来源于谷类和动物性副食,各占48.9%和44.3%。 全血平均硒含量为0.146ppm,发硒含量0.578ppm。全血硒和发硒含量与每日膳食硒摄入量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汞、砷及镉的每日摄入量分别为3.4,52.7和42.7μg,未超过正常地区的允许范围,不致于显著增加硒的需要量。 由于调查对象硒的营养状况正常,且每日摄入的拮抗元素为量不多,故所调查出的每日硒摄入量应为我国健康人的正常摄入量,可供制定供给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淮北市居民硒营养水平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淮北市居民微量元素硒的营养水平状况,并为建立全国微量元素营养数据库提供有效的数据。方法于2003年9月—2004年6月,随机选取在淮北市出生或在淮北市居住10a以上健康居民513人,采用催化极谱法测定发硒含量,并划分硒丰度区;以发硒含量估算膳食硒摄入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评价。结果淮北市居民发硒含量为(0.3903±0.1045)μg/g,仅有51.9%(266/513)的居民发硒含量属于适硒区水平。淮北市居民膳食硒摄入量为(31.92±9.93)μg/d;除0~6岁人群外,其他各年龄段人群膳食硒摄入量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达到推荐摄入量(RNI)、平均需要量(EAR)标准的居民分别占19.9%(102/513)和32.9%(169/513),也远未达到满足群体中50%个体生理需要量的摄入水平。结论淮北市民从膳食中摄取的硒量严重不足,提醒市民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硒。  相似文献   

5.
杭州产大米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暴露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本地产大米中砷、汞、铅、镉、铬、镍污染状况,对杭州农村居民大米重金属暴露进行风险评估。方法随机采集杭州地区主要产粮区的大米样品,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用人均月(周)摄入大米量和平均体质量估算米中重金属摄入量占暂定每月(周)允许摄入量的比重。结果 113份大米中镉含量为0.010 mg/kg~2.46 mg/kg,超标率为42.6%;铅含量为0.000 14 mg/kg~0.262 mg/kg,超标率为0.88%;总汞含量为0.001 4 mg/kg~0.019 6 mg/kg;铬含量为0.005 8 mg/kg~0.377 mg/kg;总砷含量为0.051 mg/kg~0.204 mg/kg;镍含量为0.041 mg/kg~1.003 mg/kg;总汞、铬均未有超标。估算农村居民每月通过大米摄入镉为22.30μg/kg·BW;每周分别摄入铅的平均量为0.46μg/kg·BW;摄入汞的平均量为0.21μg/kg·BW;摄入铬的平均量为1.87μg/kg·BW;摄入砷的平均量为2.44μg/kg·BW;摄入镍的平均量为5.68μg/kg·BW。结论本地产大米中砷、汞、铅、镉、铬、镍均有检出,其中镉含量偏高,暴露风险较高,应加强监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川藏沿线各兵站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当地官兵头发中汞含量,为制定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川藏沿线18个兵站水源水中汞、砷、铅、硒4种重金属及部分官兵头发中汞含量进行测定,用单侧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水汞和发汞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川藏沿线18个兵站中,有2个兵站水源水汞超标,质量浓度分别达1.027μg.L-1和1.350μg.L-1;有1个兵站水源水铅超标,质量浓度为25.101μg.L-1。川藏沿线兵站官兵发汞平均质量浓度为1.071μg.g-1,超过我国正常人群1.0μg.g-1的平均发汞水平,最高质量浓度达3.245μg.g-1。结论川藏沿线兵站官兵存在发汞含量超标的现象,通过水汞和发汞的相关性统计,暂未发现饮用水源中汞含量与人群发汞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24 h膳食记录询问法,估计北京地区居民镉膳食摄入量。方法按国家标准方法测得各类食物中镉含量,通过营养监测获得北京市居民3 d 24 h膳食食谱,计算北京市每个被调查者的镉摄入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月允许摄入量(PTMI)评价每个个体镉摄入的安全性。结果各类食品中,甲壳类镉污染最严重,海蟹最高达5.2 mg/kg,平均0.63 mg/kg;海带紫菜最高3.6 mg/kg,说明海产品镉污染是北京市售食品中镉的主要来源。另外菌藻类和动物肝肾也含有较高浓度的镉。北京地区居民镉每月摄入量平均为5.83μg/kg·bw,中位数为4.68μg/kg·bw;最低暴露0.68μg/kg·bw,最高暴露62.56μg/kg·bw;其分布为偏态。大约0.46%的北京地区居民(13/2,830)镉每月摄入超过PTMI(25μg/kg·bw)。结论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但仍有0.46%的人摄入量超过了PTMI值,具有健康风险。控制海产品的镉含量,是降低北京地区居民镉暴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杭州市售调味品中铅(Pb)、铬(Cr)、汞(Hg)、砷(As)、镉(Cd)和镍(Ni)6种有毒元素的污染状况,并对通过调味品摄入情况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采集杭州市售调味品,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用人均每周摄入调味品量和平均体重估算6种有毒元素每周摄入量。结果 92份调味品中均检出镉和镍,浓度分别为0.002 0 mg/kg~0.21 mg/kg和0.084 mg/kg~5.8 mg/kg。37份香辛料及香辛料加工品除总汞的检出率为81.1%外,其他5种有毒元素的检出率均为100.0%。调味品膳食铅、镉、砷、铬、汞和镍的每周平均暴露量分别为3.1μg/kg BW、0.26μg/kg BW、0.58μg/kg BW、3.7μg/kg BW、0.045μg/kg BW和12.1μg/kg BW,均未超过PTWI值。结论杭州市售调味品中普遍检出铅、铬、汞、砷、镉和镍,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居民通过调味品摄入的这6种有毒元素对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居民碘摄入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方法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和2012年2次横断面营养监测调查中北京地区数据。2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连续4 d入户调查3日的完整膳食。≥18岁居民为本次调查对象。2002年共调查3 106名居民,2012年共调查3 615名。结果北京市居民成年人的碘摄入量平均值从445.3μg/d降到388.7μg/d。构成中碘盐摄入11.9 g/d下降到9.6 g/d,约合80.5μg碘;其他膳食来源的碘从24.8μg/d提高到49.9μg/d。2002年约有17.7%(550/3 106)的居民碘摄入量超过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600μg/d),还有7.3%(228/3 106)的居民达不到推荐摄入量(RNI),而2012年则只有15.6%(563/3 615)的居民碘摄入量超过UL值,还有6.9%(251/3 615)的居民达不到RNI。2002年不同地区的碘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F=11.2,P0.001),2012年不同地区的碘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F=160.5,P0.001)。结论北京市居民碘摄入量偏高,其主要原因是食盐摄入过多。随着控盐措施的实施,碘摄入量已经明显下降,逐渐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省居民体内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人体中重金属是否受年龄、性别、城市环境及经济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9—12月采集吉林省居民发样为研究样本,将其长久居住地分为9个城市,用等电感耦合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对不同城市居民发样中所含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聚类分析法探求不同城市居民发样中重金属的可能来源,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不同城市居民发中重金属含量水平与年龄、性别及不同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性。结果吉林省居民发样中5种重金属Cr、Cu、Ni、Pb、Zn含量中位数(M)分别为53.62、77.00、71.99、808.08、317.75μg/g。居民发中重金属含量在20~29岁年龄段最低,5种重金属总浓度为1 068.70μg/g;在40~49岁年龄段最高,总浓度为1 764.76μg/g,重金属含量与年龄无线性关系。男性发样中重金属含量为3 173.69μg/g,女性为1 643.58μg/g,其中男性发样中Cr、Cu、Ni、Zn的含量高于女性,女性发样中Pb的含量高于男性。除Cr含量与PM10浓度有相关性外(r=0.351),其余重金属含量与PM10及GDP均不相关(均P0.05)。结论吉林省居民存在较高的重金属暴露风险,重金属含量与性别有关,与年龄、环境情况、经济状况尚未见相关关系,其相关性还需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典型汞污染源暴露人群的发汞含量,为保护相关人群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某电子废弃物回收区人群发样64份,辽宁某煤矿区人群发样145份、尿样145份,上海某医院医护人员发样62份。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发总汞和尿汞含量,采用盐酸-甲苯萃取,气相色谱测定甲基汞含量。[结果]电子废弃物回收区人群中酸洗工人头发总汞含量为1.64μg/g,工业区管理人员为0.84μg/g;当地市民头发甲基汞含量为1.25μg/g,酸洗工人仅为0.23μg/g。辽宁铁岭煤矿区人群发汞含量为煤矿工人0.87μg/g、矿区管理人员0.65μg/g、当地居民0.60μg/g,上述3种人群的尿汞含量分别为12.13、2.74、2.14μg/L;上海某医院不同科室的医务人员发汞含量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的发汞安全限值1.0μg/g。[结论]台州电子废弃物回收区和铁岭煤矿区工人存在一定的汞污染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分析了松原地区居民发汞含量水平,及市售鱼类、罐装鱼类、肉类、鸡蛋等食品中的汞含量。结果表明,27.26%的受检居民发汞含量超过美国EPA最新制定的标准,表明该调查地区居民具有潜在的汞暴露风险;常食鱼人群的发汞含量显著高于不常食鱼人群的发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1),头发中的汞含量与食鱼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3,P<0.05),这说明头发中的汞含量随着食鱼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的饮水来源、食肉的频率、饮用牛奶的习惯对发汞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常吃鸡蛋人群的发汞含量显著低于不常吃鸡蛋人群的发汞含量;食鱼是该地区人群汞暴露风险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烟台市居民主要食物中汞含量水平,对居民食品中汞的膳食暴露健康风险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按照随机采样方法,2011—2014年在全市14个县市区采集10类803份食物样品,按照GB/T 5009.17-2003《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结合居民膳食消费数据,计算、比较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及安全限值(MOS)。结果 10类食物中汞的平均含量均值为12.17μg/kg,其中,鱼虾类汞含量最高,均值为67.57μg/kg;其次为禽畜肉类、动物内脏类,汞含量均值分别为12.06、11.75μg/kg。市民通过鱼虾类、禽畜肉类、蔬菜类3类食物摄取汞的周暴露量分别为18.78、5.01和4.53μg。鱼虾类食物对市民膳食汞的贡献率为57.80%,除米类和面类外的其他谷类食物对市民膳食汞的贡献率为0.46%。结论 10种主要食品对居民膳食汞的平均贡献水平均未超过PTWI值,MOS值大于1,居民食物中汞膳食暴露水平总体处于可接受安全水平。鱼虾类食物对居民膳食汞贡献率最高,加之沿海地区鱼虾类食物消费量大,故建议强化鱼虾类食物中汞污染控制,从源头上降低其污染量,减少膳食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膳食汞摄入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2000年中国不同地区膳食中总汞含量和成年男子人均汞膳食摄入量。方法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通过膳食调查、统计不同地区人群各种食物的消费量、按照所得的食物消费量数据烹调加工成可食的各种食物类别。膳食样品中总汞含量采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按成年男子各种食品的消费量与实测膳食中汞的含量相乘得到不同地区总汞的实际摄入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总汞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评价中国四个大区成年男子膳食中总汞摄入的安全性。结果除某些地区的个别食物样品超过中国食品卫生中总汞限量标准外,四个大区和全国成年男子平均膳食总汞摄入量(占%PTWI)分别为:8·86μg(19·7%)、4·69μg(10·4%)、7·01μg(15·6%)、6·88μg(15·3%)和6·86μg(15·2%)。结论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膳食中总汞摄入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测汞仪固体直接进样快速测定野生食用菌中总汞含量并评估总汞的暴露水平。方法取适量野生食用菌粉末于镍舟上,直接进样测定。用3种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10010大米、GBW10014圆白菜、GBW10015菠菜)做质量控制,测得有证标准物质中总汞的回收率。结果有证标准物质中总汞的回收率为98.1%~105.0%。野生食用菌的总汞含量在7.2μg/kg~9 839.4μg/kg,平均值为1 370.1μg/kg;所测试样中88%样品总汞含量100μg/kg、32%样品总汞含量1 000μg/kg;不同地区野生食用菌总汞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若按成年人(70 kg)平均每天消费300 g新鲜食用菌计算,则总汞暴露量为2.7μg~107μg,连续食用1周,则会摄入PTWI剂量的68%~881%。结论直接测汞仪测野生食用菌中总汞含量的方法迅速可靠;野生食用菌总汞含量较高,食用野生食用菌有总汞摄入超量的风险,特别是对产自汞矿区的野生食用菌更应该谨慎食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食品中镉的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镉的实际摄入量情况。方法通过2004-2005年对各类食品中镉含量的检测,同时结合2002年广东省居民城市及农村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数据,计算出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镉的实际摄入量,并与FAO/WHO推荐的每人每日镉的允许摄入量(ADI)60μg进行比较,分析其危险性。结果广东省居民每人每日膳食中镉的实际平均摄入量为65.00μg,其中城市居民膳食中镉的实际平均摄入量为63.48μg,农村居民膳食中镉的实际摄入量为65.42μg,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通过膳食实际摄入的镉都略高于ADI。结论目前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镉的摄入量偏高,对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应加强对人群健康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生食盐摄入量现状,为预防和改善成人高血压以及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苏州大学397名在校大学生的1日膳食,同时测定学校食堂各类食物的食盐含量。结果苏州大学学生人均食盐摄入量为(6.56±2.15)g/d,其中男生为(7.66±2.20)g/d,女生为(5.94±1.85)g/d,有59.2%的大学生食盐摄入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摄入量。男、女生食盐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P0.05)。结论苏州大学学生正常膳食的食盐摄入量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值,应加以控制将食盐摄入量降低到健康饮食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营养监测的方法对北京市成年居民食盐强化碘的风险收益进行分析,估计适宜的食盐碘强化剂量。方法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连续3 d入户调查完整膳食,记录每天的膳食并对调味品称重。结果北京市居民食盐摄入量(9.6±8.4)g/d。水中碘含量中位数为2.6μg/L,大约造成3.12μg/d的碘摄入量。如果食盐中不添加碘,95.7%(3 461/3 615)的居民碘摄入量达不到120μg/d;如果食盐中碘的添加量为40 mg/kg,19.3%(699/3 615)的居民碘摄入量会超过600μg/d。结论北京市居民食盐中应该添加碘,当食盐加碘量在25 mg/kg时,居民的碘摄入量最为适宜。如果食盐摄入量下降,碘强化剂量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普通人群发汞和指甲汞含量现状,探讨人体汞蓄积的影响因素,于2015年3—12月以本校在校大学生生源地普通人群为调查对象,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HydraⅡC测汞仪对研究人群发汞和指甲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普通人群发汞和指甲汞含量水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研究人群发汞含量明显高于指甲汞含量,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0.197±0.191)μg/g,(0.093±0.040)μg/g。头发和指甲汞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存在良好的正相关性(r=0.365,P0.01),20~40岁人群头发、指甲汞含量较高;发汞、指甲汞含量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每天使用美白产品的次数、周食鱼次数、年染发次数的增加,头发汞含量显著升高(P0.05);指甲汞含量则与周食鱼次数、年染发次数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沿海地区人群发汞和指甲汞含量明显高于内陆地区(P0.001),沿海地区居民头发汞暴露健康风险较高,本次调查地区人群发汞含量均未超出1μg/g,提示不同生活习惯对人体发汞和指甲汞含量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湘潭、锡矿山地区居民人发锑含量暴露水平,为锑暴露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湘潭、锡矿山地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收集人发104份,以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发锑含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3份湘潭地区居民人发中,总锑检出率为84.9%;测定值范围为ND~0.94μg/g。平均值为0.24μg/g,中位值为0.21μg/g。其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1份锡矿山街道居民人发中,均检出锑,其检测值范围为1.65~70.00μg/g。平均值为20.80μg/g。中位值为13.00μg/g。结论湘潭地区居民锑含量主要分布范围为ND~0.30μg/g,处于较低水平,锑的环境暴露水平较低,生态环境未受到污染。锡矿山街道居民发锑含量主要分布在3.18~63.00μg/g区间,处于较高水平,锑的环境暴露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