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少冬 《新中医》1995,27(10):58-58
附子理中丸新用陈少冬附子理中丸由《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出自《阎氏小儿方论》。出人参(党参)、干姜、甘草、白术、附子组成。具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虚寒,心痛,霍乱吐利转筋等症。然而,余于临床上根据其温补中阳作用,用于下述诸证,竟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黎志娉  柏宁宁 《中药材》2018,(2):390-393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快速识别附子理中丸的化学成分。方法:附子理中丸粉碎后采用甲醇-乙腈(1∶1)进行超声提取,提取后的样品经ESI-MS/MS分析,由一级质谱的准分子离子及其多级质谱碎裂信息对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鉴定了附子理中丸中17个化学成分,并初步探讨了苯甲酰中乌头原碱和甘草酸的裂解规律。结论:建立了一种用于快速识别附子理中丸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定忠 《河南中医》2011,31(11):1312-1312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慢性腹泻患者采用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日1剂,早晚各服1次,2周为1疗程,3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5例中,治愈24例,好转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附子理中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性分析中药复方附子理中丸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和RRLC-Q-TOFMS的方法分别建立附子理中丸的指纹图谱,并对色谱峰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指纹图谱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定性了附子理中丸中的45个成分,依据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不同厂家的附子理中丸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该方法可以为研究附子理中丸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附子理中丸是一种价格便宜,历史悠久的常用中成药。传统应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近年来发现,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附子理中丸对下列几种疾病也有较好疗效。急性胃肠炎方法是口服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大蜜丸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相似文献   

6.
附子理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光明中医》2010,25(5):794-795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近5年来就诊于我院门诊5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病证。病情较轻者为1组27例,口服1日2次,1次1丸,病情较重者为2组23例,可日服3丸,予以附子理中丸口服,观察治疗1周后以及4周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总有效率80%;治疗4周后:两组总有效率为92%。结论附子理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且具有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经济等特点,适宜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建立附子理中丸GC/MS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GC/MS对附子理中丸及其组方中干姜、白术、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研究,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结果 在附子理中丸总离子流图中,共检出17个分别归属于干姜和白术的挥发油特征性化学成分.结论 GC/MS应用于附子理中丸的鉴别能有效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8.
崔杰 《光明中医》2012,27(4):709-710
目的 观察附子理中丸(汤)加味治疗久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患者均采用温补脾肾,调理固涩治疗,方选附子理中丸(汤)加味,4周为1疗程.结果 56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结论 中医药附子理中丸(汤)加味治疗久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服附子理中丸致中毒1例报告齐敏内蒙古扎兰屯市中蒙医院(162650)1994年6月29日收稿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党参、白术、手姜、甘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作用,主治脾胃虚寒等病症.国内外期刊有关附子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唯附子入丸剂后中毒的报道罕见....  相似文献   

10.
附子理中丸为中国药典(1985年版)的法定制剂。本文对附子理中丸(1983年和1985年全国同品种质量评比统检样品)农药有机氯含量,重金属、含As量、微量元素测定方法和测试结果等,作一报道,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附子理中丸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安  王普民 《中成药》1990,12(5):25-26
附子理中丸是传统中成药,是目前中医治疗脾胃虚寒证应用广泛的中成药之一。我们对《药典》方的附子理中丸做了药理实验研究,证明附子理中丸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附子理中丸还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和乙酰胆对家兔离体肠管的作用,对离体肠管的运动状态有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附子理中丸引起的中毒反应者尚未见报道,本例服用附子理中九12丸后出现晕厥,现报告如下。 患者赵××,男,20岁,学生。主诉胸闷、气短3天,晕厥1次,于1994年10月8日急诊入院。1周前因上腹部隐痛,便溏,中医诊为“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给予“附子理中丸”,每日2次,每次1丸口服治疗,服药3天。胃脘痛好转,继而出现胸闷、气短、头晕  相似文献   

13.
附子理中汤(丸)为《伤寒论》之理中丸加附子,主治中焦寒盛、腹痛、身痛、四肢厥逆、拘急者。理中汤温补脾胃之阳,加附子温补脾肾之阳,故附子理中汤为先后天并补之剂。方中以附子温补脾肾,人参补气益脾,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补土,  相似文献   

14.
熨脐配以附子理中丸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120例临床观察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273300)唐伟张尊善陈现民关键词:腹泻,儿童/治疗热敷法附子理中丸/治疗应用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久泻必损及脾阳,根据“脾得阳则运”的学术观点,我们采用熨脐疗法配以附子理中...  相似文献   

15.
脾肾两虚腹泻平度市中医院(266700)温九盛病例一:高某,男,40岁。自幼易患感冒,素感身体冷凉。1964年夏洗澡受凉,又吃鲜水果而致腹泻,经服附子理中丸泻止。自此10余年每因受凉即发生腹泻,每次总要服用附子理中丸病始愈。10余年来共服附子理中丸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附子理中丸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并检索相关文献获得附子理中丸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核心靶点-有效成分网络、靶标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对核心靶标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 共获得附子理中丸活性化学成分1 17个,药物靶点661个;获得疾病靶点175个;获得核心靶标25个;PPI蛋白作用网络分析,核心蛋白涉及VEGF、EGFR、AKT1、IL-6等;GO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蛋白磷酸酶结合、磷酸酶结合、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AGE-RACE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富集明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附子理中丸多成分、多靶点调控机体,通过多途径起到治疗AAD的作用,为附子理中丸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附子理中丸出自《阎氏小儿方论》,是《伤寒论》理中丸加附子而成。由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附子(炮)组成,具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之功。多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证。余根据本方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效,用于以脾胃虚寒为病机的各种...  相似文献   

18.
何庆忠 《陕西中医》2010,31(9):1152-1152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加味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采用附子理中丸加味(附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防风、羌活、草果等)治疗本病56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治疗本病有温阳祛寒,益气健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确诊为脾肾阳虚型五更泻患者给予附子理中丸治疗。治疗时间为15天。结果:132例患者中治愈92例,占69.7%;有效30例,占22.7%;无效10例,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附子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五更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口服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对照组33例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方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对照组54.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