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6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2d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ml/d,连续用7d。分别于伤后1、3、5和7d采血,用特异性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的含量;于治疗前及治疗3d和7d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及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伤后1d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伤后3d起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2.58%(7/31)比46.67%(14/30),P〈0.01]。治疗后两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增高,至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与病情轻重有关,血必净注射液较常规治疗能更迅速降低血浆ET含量,减轻继发性脑损伤,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栗浩  陈永波  王庆生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16-2317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生命体征、头颅CT变化,治疗后及随访时进行GCS和GOS评分。【结果】观察组呼吸异常率、心律异常率、重度脑水肿率均低于,意识转清醒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10d及3个月随访时GCS和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可以降低病人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姜高分  杨佳  陈峰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8):1130-1132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EH患者给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每日一次.连服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健康人血浆ET、NO进行对照。【结果】①EH组患者治疗后77.5%显效(31/40)。17.5%有效(7/40).5%无效(2/40)。②EH患者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经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浆ET显著下降(P〈0.01),NO显著升高(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能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亚低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早期高压氧联合亚低温治疗。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平均血液流速(Vm)、血液流速(Vs)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并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后,亚低温治疗组患者MCA的Vm、Vs及PI均有下降,Vs及PI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ET值明显下降,与同期对照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预后的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高压氧能明显缓解原发脑损伤导致的脑斑管痉挛,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况,降低颅内压,改善伤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茂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91-492,49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KD患儿28例为KD组(其中不完全KD6例);同期住院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8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BNP、NT-proBNP水平,并检测两组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CRP)、心脏彩超等。【结果】KD组急性期血浆BNP、NT-proBNP值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及对照组(P〈0.01)。不完全KD组血浆BNP、NT-proBNP值与典型K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D组恢复期血浆BN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KD组急性期BNP、NT-proBNP值与CRP、WB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NP、NT-proB-NP可用于协助KD的早期诊断,减少不完全KD的漏诊或延迟诊断。NT-proBNP血浆浓度较BNP高且恒定,更有利于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14g讨血管内皮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生、发展中的损伤变化。【方法】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5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期和稳定期,同时以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检测其血浆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oluble Endothelial Protein CReceptor,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dulin,sTM)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稳定期和急性期患者sEPCR和sT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COPD稳定期患者相比,COPD急性期患者sEPCR、sT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COPD急性期患者经治疗症状缓解后,血浆sEPCR和sTM水平均明显下降(Pd0.05)。【结论】COPD患者稳定期和急性期均存在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51名健康对照者,56名糖尿病肾病患者,57名糖尿病无肾病患者的血浆进行ET测定。【结果】糖尿病无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无肾病组相比,血浆ET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浆ET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泵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昏迷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肠内营养泵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的胃管鼻饲。观察两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糖、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死亡3例,改静脉营养治疗2例,对照组死亡4例,改静脉营养治疗8例;观察组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糖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肠内营养液输注中应用肠内营养泵,可减少肠道并发症,促进病人的血糖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s,LDH)在重症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5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依据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FPG联合HbAtc检测情况及GCS预后评分进行分组,比较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分)与极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分)、糖尿病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及不同预后患者LDH、FPG水平,并分析GCS评分与LDH、FPG的相关性。结果极重度颅脑损伤组FPG、LDH水平高于重度颅脑损伤组(P〈O.01);糖尿病高血糖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LDH水平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预后差组、死亡组LDH、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人院时GCS评分与LDH、FPG水平呈负相关(r=-0.948,P=0.001;r=-0.941,P=0.001)。结论FPG、LDH可用于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HbA,c在鉴别诊断糖尿病性或应激性血糖增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百草枯中毒与内皮素及氧自由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及氧自由基(OFR)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68例APP组、及29例正常对照组血浆ET、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APP患者血浆ET、血清MDA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病死组ET及MDA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或P%0.05);而SOD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病死组与存活组之间亦差异有显著性(P〈0.05);ET含量与MDA呈正相关,而与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OFR损伤是AP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ET水平增高协同OFR参与发病机制,血浆ET、MDA、SOD水平可作为APP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的ET和Ang-Ⅱ的水平,并与对照组即高血压组的ET和Ang-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和Ang-Ⅱ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和Ang-Ⅱ的变化与脑梗死血管损伤程度有关,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糖和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86例脑出血急性期(发病7d内)患者(脑出血组)的血清血糖和心肌酶谱;并与正常对照组(90例)比较。其中,对脑出血组中血清血糖和/或心肌酶谱异常者(A组50例)与血清血糖和心肌酶谱均正常者(B组36例)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脑出血组中血清血糖和心肌酶谱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脑出血组中A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1~2级患者明显低于B组,而ADL5级患者明显高于B组;两组痛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和心肌酶谱水平升高.观察其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辉  乔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58-1860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I)_二聚体(D-Dimer)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30例DVT患者为DVT组,30例健康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DVT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CRP、IL-6及D-Dimer浓度并行相关性分析。【方法】DVT组患者治疗前血浆CRP、IL-6和D-Dimer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DVT组患者血浆CRP、IL-6和DDimer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DVT组患者血清CRP、D-Dimer浓度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RP、IL-6和D-Dimer相互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因子CRP、IL-6及D-Dimer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婴儿肺炎并心衰)时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期动态观测了26例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浆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结果:心衰急性期(治疗前)血浆ET含量较其自身缓解期(治疗后)、轻型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同期测定的血浆CGRP含量及PaO2值则较其自身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心衰缓解期与型肺炎组与轻型肺炎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血浆ET、CGRP水平及PaO2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心衰急性期血浆ET含量变化与血浆CGR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PaO2值亦至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血浆ET水平增高是促进婴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血浆ET水平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血浆CGRP含量降低及PaO2下降有关;动态监测血浆ET及CGRP含量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A组)、单纯老年OS‐AHS患者60例(B组)及正常健康体检者60例(C组),采用ELISA法测定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 ,多导睡眠仪监测睡眠呼吸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MAI)、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O2)、呼吸障碍最长时间,分析ET‐1、NO与睡眠呼吸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组与B组ET‐1、ET/NO均显著高于C组( P<0.05),NO均低于C组;A组ET‐1、ET/NO显著高于B组( P <0.05), NO低于B组( P<0.05);A组AHI、MAI、呼吸障碍最长时间均显著高于 B组( P<0.05),LSaO2、MSaO2指标均低于B组( P<0.05)。在A组中,血浆ET‐1水平与AHI呈正相关( r=0.526,P<0.05),与LSaO2、MSaO2呈负相关( r=-0.275,r =-0.192,P <0.05);血浆NO水平与AHI、MSaO2呈负相关( r =-0.484,r =-0.536,P<0.05),与LSaO2呈正相关( r=0.589,P<0.05)。【结论】老年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ET‐1及NO水平异常,内皮功能损伤可能参与了老年 OSAHS合并高血压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查海锋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46-234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治疗一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颅脑损伤CT影像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铁  熊光仲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2):2191-2193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脑损伤时CT影像环池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h以内,平均4.6h)的首次CT扫描影像于中脑水平准确测量环池前后径,精确到0.1mm,分为0mm、0~0.5mm、0.5~1mm、1~2mm、2~3mm及〉3mm6个组,随访3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分别分为预后良好组(恢复良好、中残)及预后不良组(重残、植物生存、死亡)。观察环池改变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环池形态与GC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r=0.564,P〈0.01),环池形态改变越明显,GCS评分越低。环池完全闭塞、0~0.5mm及0.5~1mm时预后不良率显著增加(与环池〉3mm组比较,P〈0.01),而当环池池为1~3mm时尽管预后不良率较环池〉3mm组要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环池宽度〉1mm者预后较好,环池影像形态可作为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检测86例AMI患者入院时血浆CT-1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另选24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根据CT—l浓度将AMI患者分为CT-1〈300pg/mL组(n=52)和CT-1〉300pg/mL组(n=34),记录患者1个月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意外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观察AMI后CT-1水平的变化、CT-1与cTnI的相关性及其对AMI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AMI患者血浆C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CT-1水平与cTnI成正相关(r=0.761,P〈0.01);CT-1〉300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1〈300pg/mL组(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CT-1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RR:1.753,95%CI为1.112~3.438,P=0.012)。【结论】血浆CT-1水平能够反映AMI患者心肌坏死程度,也是预测AMI患者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吴孝才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46-1147
【目的】评价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所致恶性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32例为观察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以本院前期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26例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及病例出院时的GOS评分。【结果】两组间病死率及出院时G0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大骨瓣减压早期手术疗效与晚期手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对治疗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谢华良  余夏发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1666-1668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休克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例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45例加用纳洛酮。动态检测两组患者抗休克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88例患者中83例(94.3%)治愈。治疗组1例(2.2%)死亡。对照组4例(9.1%)死亡,经比较,两组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ET治疗后下降(P〈0.05),而对照组ET早期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12h两组的NO均升高(P〈0.05);对照组随着休克的发展,NO维持升高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治疗组NO治疗后进行性下降(P〈0.05)。治疗组血浆ET和NO同步进行性下降,其下降与纳洛酮早期干预正相关(p=0.78)。结论纳洛酮能通过拮抗阿片肽受体来缓解ET和NO在休克时的血管作用机制.临床上亦可用ET和N0作为判断预后和判定抗休克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