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四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提高终末期肝病的存活率。方法 于1996年5月、8月、1997的上月和1998年2月先后成功地施行了4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除例1忆 炎后肝硬变,受体术后214天突变死于乙肝复发并急生肝坏死和急性胰腺炎外。例2、例3和例4肝豆状核变性受体术后恢复顺利,效果良好,已分别健康生存575天、390天和162天。结论 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大部分终末期肝移植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自 196 3年 Starzl首次完成原位全肝移植后 ,肝脏移植在全世界相继开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肝移植术式 ,如减体积性肝移植、活体部分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以及肝与其他器官联合移植 ,其中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以其特有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受体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认为 ,除恶性肿瘤外 ,对每一例施行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 ,均可尝试背驮式术式 ,如肝炎后性肝硬化、胆汁淤滞性疾病、酒精性肝硬化、各种其他肝病以及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在成人 ,适应症主要是坏死后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3.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治疗Caroli''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技术治疗Caroli's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aroli's病病人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Caroli's病病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效果好,已分别存活17及18个月,已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结论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弥漫的伴反复胆管炎的Caroli's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改良(附41例次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中应用的利弊。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0年7月,对39例患施行了41次背驮式肝移植。对供肝静脉回流通道重建技术进行了逐步改变,由供肝下腔静与受体成型的肝静脉重建,到供、受下腔静脉的端-侧吻合及侧-侧吻合,并进行了供体下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右心房的桥式吻合和原旁位供肝肝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重建悬吊。结果:手术技术的改良既避免了肝静脉回流不同程度受阻的弊端,同时缩短了无肝期和下半躯体淤血时间。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技术改良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手术时间,并拓宽了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各期的液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杂志》2006,21(12):11-13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9年12月24日成功地实施一例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为肝豆状核变性女性,目前,已存活1年半。一般情况良好,现生活自理。本文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病人,女,18岁,患有肝豆状核变性9年。曾在同济医院检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以口服青霉胺、硫酸锌等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近2个月来出现下肢不自主颤动,行走不稳。故来我院诊治,要求全肝移植  相似文献   

7.
背驮式肝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BOLT)即为切除受者病肝时保留其肝后下腔静脉(IVC)及肝左、中、右静脉.将供肝肝上IVC与受者肝静脉共干(一般为肝左、中静脉共干)行端-端吻合的原位全肝移植,植肝毕.其植入肝似被受者的IVC背驮着.故取该名。作者自1995年以来,共施行PBOLT7例8次.在此介绍其应用体验。  相似文献   

8.
同种原位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病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我院于1995年9月成功的施行一例同种原位背驮式(Piggy-back)肝移植。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改进了手术方法,在不离断第一、二肝门的情况下,完成第三肝门的分离。与传统的肝移植相比,本手术不离断肝后下腔静脉,不需静脉转流。术中血压稳定,血流动力学影响少,内环境干扰少为手术成功关键。该手术填补了我国肝移植外科技术的空白,为治疗良性晚期肝脏疾病又开辟了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手术,受体的肾静脉以上至横隔以下的腔静脉段,作为肝切除的一部分而被切除。有时,由于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该段腔静脉后的分离和随后的止血都极困难。所以,1989年Tzakis等报道了一种保留下腔静脉全长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称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PiggybackorthotopicLiverTransplantation)。此后,学者们对这种术式又进行了某些改良,使得这一技术更趋完善。有人认为,背驮式手术技术是肝移植的最重要发展项目之一。我院于1996年5月至今,已分别对成人和儿童3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1手术方法我院3…  相似文献   

10.
11.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各期的液体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容量的变化及液体管理.方法 对56例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实施术中液体管理,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ECG)、有创血压(A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及肺动脉压(PAP),部分病例监测连续心排量(CCO).记录肝移植各期的出入量.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渡过手术期,术中总出血量平均为(3 895.8±2 443.9)ml(无肝前期及新肝期出血量相当,无肝期较少),总出液量(6 784.3±3 928.8)ml(以新肝期为主),总输血量(4 563.8±1 361.7)ml,总入液量(8 721.8±3 396.4)ml.无肝期HR增快、BP及CVP下降显著(均P<O.05).结论 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手术期间出入量变化极大,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各项循环指标,加强液体管理,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护患者重要器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长期存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例,受者为肝豆状核变性(腹型失代偿期)供者为男性脑死亡者,采用UW液灌注和保存,快速取肝,冷缺血时间为8小时,采用供体髂动脉架桥,重建变异肝动脉血供,术后应用环孢霉素合并泼尼松二联免疫抑制治疗,克服了腹腔迟发性大出血,急性排异反应,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及环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等并发症,对术后出现的胆道并发症采用了经T管行胆道冲洗和Fogarty导管疏通于手术一年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变化及前列腺素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比较32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的不同(A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90分钟,B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90分钟,<120分钟)对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肾功能变化的影响以及分析前列腺素E1对背驮式肝移植术后肾功能的作用。结果①术后第1天,A组和B组患者的BUN、Cr较术前均有显著上升;术后第8天和第15天,两组患者的BUN和Cr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8、15天,A组和B组患者的BUN、Cr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前列腺素E1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术后第1天的BUN与Cr的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8天与术后第15天,前列腺素E1治疗组BUN与Cr的下降均更加显著(P<0.05)。结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肾功能可以逐渐缓慢恢复且下腔静脉阻断在120分钟以内,阻断时间的长短对术后的肾功能影响不大。背驮式肝移植术后早期使用前列腺素E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经过,受者的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肝型失代偿期)。采用UW液灌洗和保存,快速取肝。冷血时间为8小时,受者的肝动脉变异,通过供体髂动脉架桥使供肝动脉与肾平面下方腹主动脉吻合。术中未采用静脉转流,血液动力学未见明显变化,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术后应用环孢素A+泼尼松二联免疫抑制治疗,克服了腹腔迟发性大出血、急性排斥反应、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及环孢素A对肝脏的毒性作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背驮式肝移植术式的注意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90年代以来,国内再次掀起了肝移植的热潮,各种肝移植术式相继开展。本文就背驮式肝移植的若干问题结合作者的体会作一简单叙述。1背驮式肝移植(piggybacklivertransplantation)的由来标准的原位肝移植技术包括肝脏及肝后段下腔静...  相似文献   

16.
改良犬原位背驮式肝移植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外科》2005,4(6):435-438
  相似文献   

17.
背驮式肝移植技术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外科新技术。方法 1995年9月至1999年9月,对30例患者施行了32次背驮式肝移植术。其中包括1例减体积肝移植,1例肝肾联合移植,1例辅助肝肾联合移植,1例原旁位心房贺桥肝移植,2例原位肝后下腔静脉心房贺桥肝移植。结果 32次肝移植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手术技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亲属活体供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时选择供者的经验。方法29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接受亲属活体供肝移植,共有70名供者入选筛查,筛查内容包括肝功能、血清肝炎标记物、肝体积的估测及肝血管和胆管系统解剖结构的预测,以及年龄、体型、供受者配型、伦理学方面的评估等。结果23名供者被排除,10名(43.5%)志愿者是因为受家庭、亲属和社会上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最终放弃捐肝意愿;6名(26.1%)因铜代谢指标异常,血清铜蓝蛋白<200mg/L,24h尿铜>100μg;4名(17.4%)因为脂肪肝;3名(13%)因为乙型肝炎。10例为右叶供肝,19例为左叶供肝。供肝重量与受者体重之比为(1.38±0.44)%。所有供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3名供者术后发生外科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为一过性胆漏,经穿刺引流后治愈,1例为肝断面渗血,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影响供肝选择的主要因素有传统观念、供者铜代谢指标的异常、乙型肝炎及脂肪肝;而术前对供者进行全面评估及供肝切取技术的改进,是保证供者安全和供肝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亲体部分肝移植治疗Wilson病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亲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 (Wilson病 )的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 ,我院连续为 2 0例Wilson病患者成功施行亲体部分肝移植术 ,男性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7~ 2 0岁 ,平均 11 1岁。 3例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17例慢性进行性肝损害。供肝者为患者父亲或母亲。结果供受体手术顺利 ,术后 1个月肝功能和铜蓝蛋白恢复正常水平。 19例病人健康存活 ,1例术后 72d死于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包括 :醒状昏迷 1例 ,肝动脉血栓形成 1例 ,创面胆漏 1例 ,平均随访 18 9个月。结论亲体部分肝移植是治疗Wilson病并发肝功能衰竭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20.
亲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在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s病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连续为 1 0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肝移植术 ,供肝者均为患者的母亲。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均恢复顺利。术后铜氧化酶均显著升高 ,分别从术前 (9.9± 9.3)U/L升高至术后 (1 2 4 .0± 33 .8)U/L ;角膜缘K F环均明显变淡 ;神经系统症状改善 ;现已分别存活 1 2、1 1、1 0、8、7、7、3、3、2和 1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手段。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具有供肝来源可靠、临床疗效好、费用低的优点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