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一般置3个trocar,首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置第1个trocar(1.0 cm),置入30°10 mm硬质胸腔镜探查,明确病变部位及其毗邻关系后,按照倒三角形决定另外2个trocar(1.5~2.0 cm)的部位,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镜孔互换。若肿瘤较大,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或与大血管关系紧密,考虑出血后不易止血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沿trocar延长小切口5~8 cm直视下操作。结果 41例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12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1例胸腺增生伴重症肌无力,术中损伤膈神经,术后胸片提示患侧膈肌抬高,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恢复。2例术后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内)死亡。术后病理:胸腺瘤18例,胸腺增生12例,胸腺癌1例,支气管囊肿8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4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胸膜脂肪瘤1例,胸腺孤立性纤维瘤1例。54例随访8~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侵袭性胸腺瘤复发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模式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7月采用3D-VATS治疗62例纵隔肿瘤,按照术前CT肿瘤位置设计观察孔及操作孔,术中根据情况可将操作孔与观察孔互换。若肿瘤5 cm,与大血管关系紧密,或与周围粘连不易显露,可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进行手术。结果 58例3D-VATS顺利完成手术;3例因瘤体直径约6 cm,行VAMT;1例因肿瘤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开胸手术。2例术中损伤膈神经致膈肌抬高,术后3个月恢复;2例肺不张,抗炎、雾化、咳痰后好转。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近期30 d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胸腺瘤31例,胸腺增生16例,胸腺癌5例,支气管囊肿1例,胸腺囊肿1例,淋巴细胞增生2例,畸胎瘤3例,神经源性肿瘤2例,胸膜脂肪瘤l例。62例随访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所有良性肿瘤均无复发,胸腺癌复发1例。结论 3D模式下VATS治疗纵隔肿瘤是一种新的选择方式,临床效果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3D胸腔镜(single-port three-dimension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P-3D-VATS)切除巨大(直径≥5 cm)纵隔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单孔3D胸腔镜切除巨大纵隔肿瘤12例资料,胸部CT测量肿瘤直径5~10 cm,(6.9±1.9)cm。腋前、中线第4或5肋间切口长3~4 cm,利用胸腔镜器械行纵隔肿瘤及全胸腺切除。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0~240 min,(130.8±71.5)min;术中出血量40~200 ml,(100.4±56.1)ml;胸腔引流时间2~4 d,(2.8±0.7)d;术后住院时间2~5 d,(3.2±1.0)d。术后病理诊断畸胎瘤2例,胸腺瘤5例,神经鞘瘤2例,胸腺癌1例,心包囊肿1例,支气管囊肿1例。术后迟发性乳糜胸1例。术后随访6~38个月,(27.9±8.2)月,无复发。结论单孔3D胸腔镜下切除巨大纵隔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方法1995年6月~2002年12月对34例纵隔肿瘤病人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16岁~74岁,平均43.9岁。胸腺瘤14例(良性胸腺瘤9例,恶性5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支气管源性囊肿5例,畸胎类肿瘤4例,心包囊肿2例,转移癌、淋巴瘤、蔓状血管瘤各1例。肿瘤最大径3.5cm~6cm,平均45cm。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单侧肺通气,健侧卧位,胸腔镜trocar位于腋中线6或7肋间,2个操作trocar根据肿瘤位置而定。结果34例纵隔肿瘤中,25例完成胸腔镜肿瘤切除,9例小切口辅助完成。3例仅行肿瘤活检。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中、后纵隔肿瘤,是胸腔镜手术的最佳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11年12月行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13例,使用常规手术器械及头灯照明,经颈横切口从胸骨后间隙完整游离肿瘤及全胸腺并切除。结果1例因游离中发现侵犯左无名静脉中转胸骨正中切口切除肿瘤。12例经颈部切口全胸腺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8.1min(38—6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5ml(30~50m1),平均术后住院3.7d(2~7d)。1例术后第2天出现房颤,药物治疗后转窦性心率。13例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术后病理:MasaokaI期胸腺瘤2例,Ⅱ期胸腺瘤3例,Ⅲ期胸腺瘤1例,胸腺增生3例,胸腺脂肪瘤、胸腺囊肿、异位甲状旁腺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各1例。5例MasaokaI/Ⅱ期胸腺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随访3~57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1例MasaokaⅢ期胸腺瘤术后放疗50Gy,随访14个月,无复发;胸腺增生3例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14~28个月均完全缓解;其余4例良性胸腺肿瘤随访31—59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的全胸腺切除术治疗前纵隔胸腺内早期小病灶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合并胸腺内病变的早期重症肌无力患者及≤5cm的MasaokaI/Ⅱ期胸腺瘤患者的手术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病例数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8月对75例经CT测量肿瘤最大径1 ~11 cm的胸腺瘤在电视胸腔镜下施行胸腺瘤切除,腋前线第5肋间做1.0 cm观察孔,主、副操作孔长1.5 cm,常规为第3肋间腋前线及第5肋间锁骨中线,可适当调整.电钩沿膈神经前纵行切开术侧纵隔胸膜达瘤体上下极,钝性分离暴露瘤体后处理肿物下极并游离至对侧纵隔胸膜.自下而上游离并处理胸腺静脉后完整切除瘤体.对合并免疫相关疾病的患者除切除瘤体与胸腺外进行前纵隔脂肪清扫.结果 围术期无死亡病例,57例全胸腔镜下完成,17例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1例因术中左无名静脉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6例,肌无力危象1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66例随访7 ~58个月,平均12.8月,1例C型胸腺瘤术后8个月复发,第15个月死于全身转移,余65例无复发或转移.29例合并MG者,14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例无改善;2例合并PRCA者,1例部分缓解,1例无改善.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瘤切除术可行.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疾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1994年7月~2010年7月,完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完整切除胸腺、胸腺瘤和胸腺囊肿58例:完全胸腔镜下切除33例,其中胸腺瘤切除8例,全胸腺切除7例,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清扫3例,胸腺囊肿切除15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25例,其中胸腺瘤切除9例,全胸腺切除14例,全胸腺切除纵隔脂肪清扫2例。结果 58例均在完全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完成切除,无并发症。完全胸腔镜下切除33例,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0 min;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切除25例,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5 min。无中转开胸。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60 ml。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3~5 d,平均4 d。术后住院5~9 d,平均7 d。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34例,胸腺增生6例,胸腺囊肿15例,胸腺脂肪瘤3例。48例随访1~5年,其中〈2年19例,2~5年29例,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胸腺瘤和胸腺囊肿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具有微创、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纵隔肿瘤的胸腔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可行性。 方法 本组 39例 ,男 2 0例 ,女 19例。年龄(2 5~ 75 )岁 ,平均 4 4 9岁。术后病理诊断胸腺瘤 13例 ,浸润性胸腺瘤 2例 ,神经源肿瘤 10例 ,食管囊肿3例 ,支气管囊肿 3例 ,心包囊肿 2例 ,成熟畸胎瘤 1例 ,其它 5例。全麻双腔插管 ,侧卧位 ,健侧单肺通气。通常胸腔镜Trocar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 6、7肋间 ,操作套管 2个~ 3个 ,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 ,切下后难以经Trocar取出 ,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 ,可以辅以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 结果  36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 ,3例附加 8cm小切口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好 ,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发生。 结论 胸腔镜手术创伤小 ,安全有效 ,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尤其是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部良性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8月,施行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下单孔胸腔镜手术18例。于腋前线与腋中线间第4或第5肋间做切口长2~3cm,置入5mm 30°胸腔镜和器械,行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12例,胸腔止血、肺大疱切除、胸膜固定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3例,胸腺囊肿切除术1例,纵隔肿瘤切除术1例。结果无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自发性气胸12例,自发性血气胸1例,肺结核球3例,胸腺囊肿1例,纵隔神经鞘瘤1例。手术时间30~82min,平均55min,出血量10~100ml,平均50ml。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5d,平均3.5d。术后随访2~12个月,平均5.2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良性病变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取健侧卧位前倾30°,于患侧腋中线第6肋间做1 cm长切口为胸腔镜观察孔,腋前线第3/4肋间做一3 cm长操作切口。经操作口置入电凝钩及吸引器,切开纵隔肿瘤外膜后使用圆头吸引器于包膜内钝性分离并完整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35~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5.5 ml(30~110 m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2.5 d(1~4 d),术后平均住院4.5 d(3~7 d)。术后病理:神经纤维瘤8例,神经鞘瘤4例,畸胎瘤3例,支气管囊肿2例,淋巴结结核2例,脂肪瘤1例。20例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腔镜下双孔法治疗后纵隔肿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1994年5月~2006年5月,经胸腔镜手术切除40例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套管切口根据肿瘤位置而定,如肿瘤过大,切除困难,可辅助小切口. 结果 34例经胸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6例附加6 cm小切口完成手术.神经鞘瘤20例,神经纤维瘤14例,神经节细胞瘤6例.肿瘤直径平均4.7 cm(2~12 cm).术后平均胸腔闭式引流2.2 d(1~7 d).术后平均住院4.8 d(3~13 d).轻微并发症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9个月~12年,其中<3年16例,3~5年12例,>5年7例,失访5例.局部复发1例,接受二次手术治疗. 结论 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可靠、创伤小,可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plus minithoracotomy, VATM)在胸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患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1.5 cm长切口置胸腔镜,探查胸内病变的部位.接近病变处做长5~8 cm切口,经肋间或肋床进胸,使用普通手术器械与胸腔镜手术器械,在镜下和直视下进行探查、分离、止血、缝合等操作,实施VATM 43例. 结果手术时间40~150 min,平均67 min.小切口长5~8 cm,平均6 cm.胸管引流时间2~5 d.术后无并发症.术后住院5~8 d,平均6 d.18例自发性气胸及胸腔积液者随访3~22个月,无复发.3例肺癌行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随访5~20个月,无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种植.6例晚期肺癌行单纯活检,术后行化疗及伽玛刀治疗,存活时间5~21个月. 结论 VATM应用范围广,创伤小,安全,使用常规手术器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完全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全麻,双腔或单腔插管。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不同,体位采用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卧位。后纵隔肿瘤镜孔位置位于第7、8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3、4或5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前纵隔肿瘤镜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位于第3肋间以及第5肋间腋前线。手术孔的长度约1.5cm。首先做一镜孔,插入30°腔镜探查,根据肿瘤位置,分别做一主操作孔和一辅助操作孔,3个手术孔成一个三角形。经操作孔分离胸腔内粘连,钝性加锐性分离肿瘤,滋养血管镜下丝线结扎或钛夹夹闭。肿瘤置于标本袋内取出胸腔。结果 45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不需要辅助小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20~230min,平均110.4min。39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18~94h,平均26.7h;其余6例未放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住院时间1~12d,平均4.5d。无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后病理:神经源性肿瘤18例,胸腺瘤12例,畸胎类肿瘤5例,淋巴性肿瘤4例,囊肿4例,脂肪瘤1例,平滑肌瘤1例。30例随访3~23个月,平均11个月,复发1例。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纵隔肿瘤完成分离、切割、缝合、打结等操作,安全可行,纵隔肿瘤应首选完全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1例胸腔镜隐蔽切口手术的治疗经验,探讨胸腔镜隐蔽切口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1例行隐蔽切口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34.0(16~59)岁。术前临床诊断重症肌无力4例,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手汗症1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extended thoracoscopic thymectomy,ETT)10例,胸腔镜交感神经干切断(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ETS)1例。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胸腔镜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70.5(30~105)min,术中出血量均<5 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均<48 h,胸腔引流量55.5(30~80)ml,术后住院时间3.5(2~4)d,切口创伤小、隐蔽而美观。10例行ETT患者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4例,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结论隐蔽切口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可满足患者对切口隐蔽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视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2年9月~2004年6月,18例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行胸腔镜辅助下胸腺切除手术,其中胸腺全切7例,11例MG行胸腺扩大切除. 结果 1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 1例中转小切口(7 cm)开胸手术.3例MG术后须短暂呼吸机辅助通气(<12 h),二次气管插管1例,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7~115 min,平均95 min;胸腔引流时间1.2~2.6 d,平均2 d;术后住院时间4~9 d,平均5.5 d.9例良性胸腺瘤或胸腺囊肿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11例MG随访3~19个月,平均10个月,4例症状完全缓解,7例都分缓解. 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胸腺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2011年2月~2012年2月12例胸腔镜纵隔囊肿切除术,囊肿位于前纵隔7例,中、后纵隔5例,长径2.5~13.5cm。手术时间65—150min,平均90min。无并发症。9例术后随访5—18个月,平均9.5月,无复发。术后病理:胸腺囊肿4例,支气管囊肿3例,心包囊肿3例,食管囊肿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至3月至2014年3月我院胸外科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纵隔肿瘤18例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45.5(30~55)岁。胸腺瘤12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3例,胸腺囊肿4例,畸胎瘤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下或胸腔镜辅助下完成,其中16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操作,其中有1例因术中出血,延长操作孔切口,完成止血,另有1例因肿瘤直径约8 cm,合并胸膜腔部分粘连,增加一副操作孔完成。术中操作时间80(40~120)min,术中出血量100(50~3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2~5)d,住院时间6(4~8)d,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例患者1个月至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其中合并重症肌无力的3例患者,术后肌无力均消失。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前纵隔肿瘤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胸腔镜手术治疗价值和要点。方法 2001年4月至2016年4月,我科连续收治112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其中男53例、女59例,年龄4~75 (45.6±15.0)岁。根据病变位置将患者分为两组:前纵隔组,47例,病变于前纵隔;中后纵隔组,65例(病变位于中纵隔35例、后纵隔30例)。囊肿直径0.5~22.0(3.50±2.33)cm,平扫CT值0~67(35.5±15.3)Hu;均先行胸腔镜手术切除病灶。结果中后纵隔组中CT值≤20 Hu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患者(61.5%vs. 13.1%,χ~2=17.675,P0.001)。胸腔镜手术111例,中转开胸1例。前纵隔组:囊肿+胸腺切除术(n=45),合并肌无力者行胸腺扩大切除术(n=2);中后纵隔组:囊肿切除术(n=65)。手术时间40~360(104.5±43.1)min,术中出血量5~600(57.9±88.9)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囊肿直径≥5 cm是手术时间延长和出血量增多的危险因素。术中并发症和不完整切除发生率分别为3.6%和6.3%,囊肿与纵隔重要结构致密粘连或融合是上述两者的主要原因;成功随访99例(88.4%),中位随访时间42(12~191)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安全有效,具有微创优势,囊肿直径≥5 cm增加手术难度,建议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加颈部切口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加颈部切口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可行性和术后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采用胸腔镜胸腺切除加颈部切口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4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18~67岁.病程1个月~3年.术中除完整切除胸腺外,还清除前纵隔区域及颈根部的异位胸腺和脂肪组织.结果 全组41例手术完全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62 min.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7例.术后病理学诊断:4例颈部发现残存胸腺上极,35例患者气管前胸骨上间隙有肿大淋巴结(3~17枚).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观察2年,完全缓解率41.4%,有效率达85.4%.结论 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胸腔镜扩大胸腺切除加颈部切口对于颈根部异位胸腺的清除是一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在胸外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7月~2002年5月采用VAMT治疗胸外伤40例,其中气胸16例,血胸11例,血气胸4例,膈肌破裂6例,凝固性血胸2例,脓胸1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胸腔镜辅助下胸壁6~8cm小切口常规器械手术方法操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0min(20—90min)。术中出血平均35ml(10~80m1)。术后平均住院8.9d(5~15d)。29例随访10~46个月,平均2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VAMT治疗胸外伤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