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8例,其中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88例和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80例,分析两组患者与颈动脉超声结果、CT分型、OCSP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病史、颈部血管狭窄程度、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在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一致性检验四者联合模型与原样本吻合度一般(Kappa=0.693,PO.O5)。结论颈动脉斑块性质、OCSP分型、CT分型、年龄因素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四因素联合应用能够提高预测急性脑梗死进展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青年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3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15~45岁青年患者,头部MRI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和(或)脑白质病变,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颅内或颈部血管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常见危险因素的情况,分析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血管影像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男性脑小血管病检出率(71.42%)明显高于女性(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部MRI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明显较后循环区域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病灶多见。头颈CT血管造影检查,66.67%的患者未发现明显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伴有血管异常的患者(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1.43%位于前循环,28.57%位于后循环。危险因素分析发现,76.19%的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管硬化表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56.25%,颈动脉斑块为31.25%,颈动脉管径增粗为12.50%)。57.14%的患者有高血压,52.38%的患者有血脂异常,38.10%的患者吸烟。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好发于前循环供血区域的深穿支动脉,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仍是青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要加以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CDUS在LAA的应用价值,从而合理优化LAA血管检查方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以头颈部CTA作为狭窄诊断标准筛选符合入选条件的LAA(CISS分型)患者共计90例。15例未发现颅内外血管狭窄,75人发现颅内外血管狭窄,异常率78.94%(75/90)。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是LAA发生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记录狭窄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与CTA比较CDUS检测颅外段血管狭窄可靠性一般,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可靠性最高(Kappa值0.82),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一致性最差(Kappa值0.38);VAχ2检验P值0.008﹤0.05,有统计学差异,提示VA检查的一致性差;CDUS检测颅外段血管阴性符合率最高97.22%,其次为总体符合率91.55%。本组实验颅外动脉狭窄中以ICA颅外段狭窄最多51.11%(46/90),颅内动脉狭窄中以MCA颅内段狭窄最多37.16%(55/148)。结果与结论 (1)高血压、2型糖尿病为LAA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2)CDUS检测前循环病变优于后循环病变,对中、中重度狭窄检查效果优于轻度,颅外段ICA狭窄的比率最高,对VA检查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3):399-400
目的探讨临床进展性脑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据脑卒中类型的不同分为SIP组和非SIP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发热感染、高尿酸血症、高血糖及高血压病与进展性脑卒中密切相关(P<0.05);经Logistics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高血糖、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OR=1.723~4.586)。结论 SIP是多种机制及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颅内或颈部血管狭窄、高血糖、高血压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临床针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积极防治,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及再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2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及饮酒史、超重或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房颤、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华法林、胆固醇水平等信息。调查患者危险因素的暴露和控制情况,分析其对再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1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121例(74.69%)服用阿司匹林,5例(3.09%)服用华法林,36例(22.22%)未接受抗栓治疗。合并房颤的29例患者中3例(10.34%)服用华法林,22例(75.86%)服用阿司匹林,4例(13.80%)未接受抗栓治疗。男性血压控制率、血糖达标率、胆固醇正常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卒中再发率在不同年龄、吸烟史、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固醇异常、糖尿病未控制、高血压未控制、合并房颤均是再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的控制率较低,会增加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确诊的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观察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情况.并对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烟酒嗜好、家族史、伴发疾病、身高、体重、血糖、血脂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TA检测到56例(29.79%)颅内动脉狭窄,狭窄左右分布和性别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表明,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收缩压、LDL-C、吸烟是颅内动脉狭窄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狭窄可能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中间环节,良好的血压控制、改善血脂等是延缓颅内动脉狭窄和减少脑血管危险事件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探讨脑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1例,通过当面询问和查询门诊病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是否吸烟、饮酒、中风家族史,是否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总胆固醇是否异常,是否接受抗栓治疗等信息;根据6个月内脑卒中再发次数,分为观察组(再发性脑卒中≥1次)和对照组(未再发性脑卒中),分别探讨各因素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 25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糖尿病207例(82.47%),控制率51.21%(106/207);高血压207例(82.47%),控制率49.76%(103/207);总胆固醇正常率51.79%(130/251);房颤患病率40.64%(102/251);吸烟率23.11%(58/251);抗栓治疗率58.17%(146/251)。6个月内再发脑卒中47例(18.72%)归为观察组,未再发脑卒中204例(81.28%)归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吸烟、房颤、抗栓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控制率、高血压控制率、总胆固醇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未控制、糖尿病未控制、总胆固醇异常、房颤是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本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较低,吸烟、房颤、胆固醇异常率较高,应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住院心梗患者,收集人口,临床,溶栓抗栓治疗和脑卒中发病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33例急性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4.59%。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壁心梗是急性惦梗患者发生脑卒中最强的危险因素(RR=7.04),其余的依次为高血压病史(RR=3.41),心房纤颤(RR=2.22),脑卒中病史(RR=1.69),高龄(RR=1.04)和入院时心率(RR=1.03)。溶栓治疗是保护性因素(RR=0.12)。结论 急性心梗住院患者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溶栓剂可减低脑卒中发病率,高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史,心房纤颤,入院时心率增快和前壁心梗是急性心梗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0例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这些危险因素与脑梗塞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了100例脑梗塞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据神经系统影像学发现,将脑梗塞按发生部位分为5组①多灶性梗塞;②基底节区梗塞;③脑叶梗塞;④脑干梗塞;⑤小脑梗塞。对各组脑梗塞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各危险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心房纤颤、脑卒中家族史、体质指数≥24;②脑干梗塞患者血压明显升高;③脑干梗塞、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糖升高明显;④各组脑梗塞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血粘度升高明显。结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吸烟为脑梗塞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脑梗塞发生后早期血压、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NCCT联合DSA对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前循环急性CIS患者均进行NCCT和DSA检查。分析诊断结果,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DSA检出60例阳性,NCCT检查显示41例阳性,19例阴性,准确度为68.33%。DSA检出9例血管正常,51例血管异常。43例大脑动脉闭塞以及狭窄患者治疗后的最小直径、病变长度显著高于治疗前,直径和面积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NCCT联合DSA可提高前循环急性CIS的诊断准确度,为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改善血管狭窄,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1.
392例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住院的392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年龄≤45岁)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48.70%,112/230),其次是心源性脑栓塞(13.04%,30/230).青年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病因是高血压(39.51%,64/162),其次是颅内动脉瘤(14.81%,24/162)和脑血管畸形(10.49%,17/162).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40.31%,158/392)、吸烟(36.22%,142/392)、饮酒(33.93%,133/392)、脑卒中史(13.78%,54/392)、高脂血症(11.99%,47/392),其他有心脏病(9.69%,38/392)、脑卒中家族史(8.16%,32/392)、糖尿病(5.36%,21/392)等.对160例及110例患者分别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和抗心磷脂抗体测定,阳性率分别为39.38%(63/160)和3.64%(4/110).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心源性脑栓塞;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其次是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青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饮酒、脑卒中史、高脂血症,其他有心脏病、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对脑梗死后意识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英国OCSP分型追踪观察了138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白质疏松组78例,非白质疏松组60例。结果经logistic回归发现白质疏松(OR=5.294,95%CI:1.451~19.318)和OCSP分型中的全前循环梗死(TACI)和后循环梗死(POCI)类型(OR=14.489,95%CI:4.121~50.934)是影响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研究发现OCSP分型中的TACI和POCI类型及白质疏松均是意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发病时白质疏松组的意识障碍发生率低于非白质疏松组,但意识障碍程度则较非白质疏松组严重且恢复慢,提示白质疏松对意识障碍的影响是双重的。因白质疏松的慢性脑缺血耐受,故脑梗死时发生意识障碍例数少;但对脑梗死发病3个月以内的意识状态的改善则有消极作用。脑梗死后意识障碍的发生OCSP分型可能起主导作用,白质疏松只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单纯急性脑梗死的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清总Hcy、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其他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和总胆固醇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Hcy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积极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有助于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颅内血管狭窄.  相似文献   

14.
刘海燕  刘永珍 《中国校医》2007,21(2):223-22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对38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和脑底动脉进行检测,按临床发病情况分为首发组和复发组,分别观察其斑块和管腔狭窄的情况。结果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狭窄率和颅底动脉狭窄率均高于首发组(P<0.01),复发组的梗死侧合并斑块发生率高于首发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颅内外血管狭窄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周长玲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50-3351,335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高血压与糖尿病诱发的脑血管狭窄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的确诊为脑血管病的122例患者进行TCD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观察颅内血管的变化情况.[结果]共检查血管1 025根,TCD发现狭窄血管165根,其中129根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 6 8例复发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80 5例完全性缺血性卒中 ,有 6 8例复发 ,其总复发率为 8.5 % (6 8 80 5 ) ,其中脑血栓形成的复发率为 8.4 % (6 2 74 0 ) ,脑栓塞为 9.2 % (6 6 5 )。 6 9.0 %的病例复发在原患侧 ,复发前后类型相同者占89 .7%。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复发多为同卒中类型、同部位的复发 ,高血压、有TIA或脑梗死史、糖尿病可能为卒中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与同期127例对照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结果 SIP患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白细胞血症、发热及Na+-K+平衡紊乱等病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颈动脉狭窄、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出现大脑中动脉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IP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多种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影像学改变提示好发部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The impact of glucose fluctuation on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lucose fluctuation and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patients equipped with the FreeStyle Libre Pro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Abbott Laboratories) between February 2019 and June 2020. Glucose fluctuation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of blood gluc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and 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 (MAG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Of the 103 patients, 8 patients developed sever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siphon stenosis (≥70%). SD, %CV, and MAG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evere stenosis group than in the non-severe stenosis group (<70%),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tergroup difference in the mean blood glucose and HbA1c.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djusted for sex showed that SD, %CV, and MAGE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ICA siphon stenosis. In conclusion, glucose fluctuation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vere ICA siphon stenosis in T2DM patients. Thus, glucose fluctuation can be a target of preventive therapies for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and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广东省佛山市社区中老年人群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以居委会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采集相关资料和临床指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双侧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情况.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在1405名研究对象中,163例(11.6%)存在颅内动脉狭窄,104例(7.4%)存在单一颅内动脉狭窄,59例(4.2%)存在2条及以上动脉狭窄,标化患病率为10.3%.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率最高(9.89%),其余依次为基底动脉(3.05%)、大脑中动脉(2.29%)、大脑前动脉(1.59%)、椎动脉(1.38%)、大脑后动脉(0.89%).年龄分层分析显示,70岁以上年龄组标化患病率(27.8%)显著高于70岁以下组(7.5%)(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在狭窄组(8.6%)显著高于非狭窄组(2.7%)(P=0.000);平均收缩压在狭窄组显著高于非狭窄组(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史和收缩压升高是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史OR=2.362,95%CI:1.194~4.674,收缩压升高OR=1.024,95%CI:1.016-1.031).结论 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在中国南方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尤其是70岁以上人群,累及颈内动脉虹吸段、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为多.糖尿病史和收缩压升高是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