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接受多西他赛+泼尼松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纳入的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的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的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共60例患者接受治疗,对其中3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分析。化疗有效定义为化疗4个周期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较基线下降≥50%,且影像学改变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无进展。其化疗时中位PSA为153.4 μg/L(6.6~9 952.0 μg/L),共20例(60.6%)为治疗有效,单因素分析后发现Gleason评分较低者化疗有效性较差(P=0.034);化疗时存在淋巴结转移者有效率较高(P=0.032);内脏转移者共15例,其中12例(80%)患者治疗有效(P=0.041);化疗时出现贫血的患者(HGB≤120 g/L)共10例,化疗有效者3例(30%,P=0.024)。结论:对于mCRPC患者,初发时Gleason评分≤7、诊断时合并淋巴结转移、内脏转移以及化疗时存在贫血是化疗能否有效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TMPRSS2-ERGT-E)融合基因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多西他赛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前列腺癌化疗的患者50例。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查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融合基因表达。通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应答率、PSA-无进展生存率(free survival,PSA-PFS)、放射学无进展生存率(radiological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RX-P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评估不同融合基因表达患者的治疗反应。结果 5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0例(20%)检测到T-E融合基因。T-E阳性组的PSA应答率低于阴性组(32.52%vs 74.35%,P=0.040)。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E阳性患者前列腺PSA-PFS、RX-PFS、OS低于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E阳性是PSA-PFS、RX-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P=0.010,P=0.020)。结论 T-E融合基因表达是多西他赛化疗mCRPC患者PSA-PFS、RX-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收集并分析患者5 a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出院后5 a内生存占比62.07%(90/145),纳入预后良好组;死亡占比37.93%(55/145),纳入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及治疗前PSA高水平、Gleason高评分、血红蛋白低水平是影响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前列腺癌的远期预后良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有年龄及治疗前PSA水平、Gleason评分、血红蛋白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mCRPC)患者进行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 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5例mCRPC患者为研究对象,中位年龄70岁(43~77岁),病理类型均为前列腺腺癌,影像学证实为全身转移,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化疗4周期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下降幅度、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至少完成4个周期化疗并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其中8例 PSA下降幅度>50%,有效率为66.7%;9例伴有骨痛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 NRS)平均分从4.7分下降至2.4分,有4例骨痛明显缓解,癌痛缓解率为44.4%;具有可测量转移病灶的4例患者中,达到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例;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神经障碍等,大部分患者均在可耐受的范围。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卡铂治疗mCRPC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治疗过程中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基线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在醋酸阿比特龙(AA)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CRPC)病人的初始疗效和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病例队列研究手段,收集AA联合泼尼松治疗的40例mCRPC病人资料,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门诊随访病人,检测血清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计算PNI和NLR。分析AA治疗初始疗效的影响因素,筛查可能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无进展生存期(PSA-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AA治疗初始效果在中位基线PSA、基线PNI值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治疗初始效果在中位PSA-PFS、中位rPFS、中位OS生存期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的体质量指数在PNI不同水平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等级的Gleason评分在PNI和NLR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基线PSA水平、低基线PNI值的病人在AA治疗过程中发生PSA闪烁现象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周浴  张少峰  贾洪涛 《医学综述》2014,(6):1131-1134
目的评估间歇性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方案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十堰市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2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间歇性化疗组(20例)接受3周1次多西他赛加泼尼松治疗,当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50%并伴随稳定影像学证据时给予患者化疗休息期(停用多西他赛),一旦出现PSA增高>25%或出现其他疾病进展的依据时化疗休息期中止,再次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当达到上述标准时化疗休息期不限。持续性化疗组(22例)持续接受3周1次多西他赛10个循环。评估两组患者PSA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间歇性化疗组中位PSA无进展时间(9 months vs 10 months)及总体生存时间(20 months vs 23 months)与持续性化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化疗组患者化疗后显著改善总体健康状态及疲劳(P<0.05),持续性化疗组患者化疗后显著增加了消化道反应及疲劳症状评分(P<0.05)。结论间歇性3周1次多西他赛联合泼尼松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是有效的,可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不同联合用药方案周剂量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松滋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研究组(n=40)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以21 d为1个化疗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评估2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记录2组患者的总生存(OS)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MST)。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研究组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高于研究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OS时间及MST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均显著,均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组的不良反应显著更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常规血液学指标建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同期胸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接受化疗同期3DCRT的Ⅳ期NSCLC临床资料及治疗前1周内的血液学指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组间比较及单因素预后分析,根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的偏回归系数β值对独立危险因素赋值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2.4个月和7.1个月,1、2、3年OS分别为55.2%、19.8%和11%。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体重下降、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转移器官数目、脑转移、骨转移、化疗周期数对OS有影响(P=0.013、0.03、0.003、0.044、0.011、0.001、0.001、0.014、0.02、0.023、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脑转移、化疗周期数是OS的独立的预后因素(HR:2.502、1.635、2.020、1.517和2.107;P<0.05)。根据评分将NSCLC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各组对应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6.3%、45.4%、16.1%和20.3%、16%、3.2%(χ~2=37.59,P<0.001)。结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白蛋白、脑转移、化疗周期数是Ⅳ期NSCLC化疗同期胸部3DCRT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血液学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很好的预测Ⅳ期NSCL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A)联合化疗治疗鼻咽癌(NPC)骨转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6例鼻咽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143例)及单独化疗组(163例)两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验证两组总生存期(OS)及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使用Cox回归分析。比较治疗方法、临床因素及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率。结果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独化疗组OS中位值分别为(24.0±1.3)个月(95%CI:21.4~26.6)及(17.0±1.7)个月(95%CI:13.6~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与单独化疗组PFS分别为(11.0±1.04)个月(95%CI:8.9~13.0)和(6.0±0.65)个月(95%CI:4.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组骨相关事件(SREs)的发生率为25.2%,明显低于单独化疗组的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8,P=0.002)。接受ZA治疗为OS独立的有利预后因素,而SREs、椎骨转移的发生以及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是OS的独立的不良因素。结论化疗联合ZA治疗能够使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生存获益。与单独化疗相比,联合治疗可以降低SREs的发生率,延长治疗PFS以及OS。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见化疗药物对标记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影响。方法: 将干扰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抗代谢药(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地西他滨),抗肿瘤抗生素(依托泊苷),抗肿瘤植物成分药(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其他抗肿瘤药(顺铂、奥沙利铂、卡铂、奈达铂、伊立替康),抗肿瘤靶向药(硼替佐米、郝赛汀、培美曲塞二钠)分别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体系中,用酶标仪测光密度值;同时加入碱性磷酸酶(ALP)+ 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反应体系中,用化学发光仪测相对发光强度值。结果: 在HR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AL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依托泊苷、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多西他赛、紫杉醇、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两种酶反应体系中,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人体血样药物峰浓度时对HRP和ALP酶活性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多西他赛、紫杉醇两种化疗药物对HRP和ALP免疫酶促反应体系存在明显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术后总生存(OS)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方法 纳入HCC患者66例,随访根治性术后OS情况,平均随访时间(39.2±25.6)个月(2.6~73.3个月).临床病理学参数与OS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有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分期与OS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B级、无完整肿瘤包膜和TNM Ⅲ期是HCC术后不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肿瘤包膜完整性以及TNM分期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HCC术后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包膜完整性评估和预后指导意义应得到病理与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胃体癌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7例诊断为胃体癌且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全胃切除术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17例胃体癌患者中,行全胃切除术者85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者32例。全胃切除术组的5年生存率为48.2%,低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组的68.8%,但两组中同一临床分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体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胃切除方式并不是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在保证根治的前提下,切除方式不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胃体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变患者接受恩替卡韦(ETV)初始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始应用ETV治疗96周的代偿期(n=54)和失代偿期(n=51)肝硬变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HBVDNA阴转率、Child—Puge评分、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硬度的变化和区别及临床结局的情况。结果:代偿期组12周和24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P〈0.01),12周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P〈0.05)。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组血清白蛋白分别于12周、24周开始明显高于基线(P〈0.01),胆碱酯酶(CHE)分别于24周、48周开始明显高于基线(P〈0.01)。96周时,100%代偿期和96.1%失代偿期组Child—Pugh评分表现为改善和稳定;11例代偿期和4例失代偿期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有不同程度减轻;两组患者肝硬度均减低,代偿期组减低更明显,治疗后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长期ETV抗病毒治疗,代偿期肝硬变患者可获得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生物学指标,对照随访结果,筛选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S100A4、nm23-H1、C-erbB-2、p53、ER及PR的表达,对比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结果,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在11项可能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S100A4、C-erbB-2、p53、ER状态与预后相关(P〈0.05);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PR状态及nm23-H1与预后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P〈0.05)。结论肿瘤大小、S100A4、p53、C-erbB-2、ER状态对乳腺癌患者预后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但不是独立的预后指标;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组织学分级是判断预后最有价值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5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和同期前列腺无骨转移病例50例对照组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单因素分析中,年龄、PSA值、Gleason评分、有无包膜浸润、有无淋巴结增生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28)、PSA值(OR=1.217)、Gleason评分(OR=7.023)、有无包膜浸润(OR=34.607)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年龄、PSA、Gleason评分和包膜浸润均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高危患者应高度警惕骨转移,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李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67-177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血清学指标检测在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将72例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肿瘤骨转移组和无骨肿瘤转移组,同时选取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32例和参加体检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外周血前列腺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抗原(fPSA),并检测骨转移患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无骨转移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水平明显提高(P=0.044和P=0.041),有骨转移组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和fPSA升高更明显(P〈0.01);患者骨转移灶数目≤2与〉2时PSA和fPS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骨转移分级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和BAP的水平也逐步升高,呈高度的正相关(r=0.982,P=0.005;r=0.957,P=0.042;r=0.963,P=0.034);骨转移患者PSA〈30ug/L与PSA≥30〉g/L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患者BAP〈20〉g/L与BAP≥20μg/L患者例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P的假阳性率仅为21.62%,明显低于ALP的72.97%(P〈0.01)。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仍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要方法,血清学PSA、fPSA、BAP和ALP也是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当患者PSA水平大于30.0μg/L时,应建议患者行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肺肉瘤样癌(LSC)后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2例LSC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18例,全肺切除3例,肺叶切除合并心包部分切除1例.术后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术后1、3、5现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18.2%和4.5%;单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和N分期均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LSC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年龄、p-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均是影响LSC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目前,T1a期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首选肾部分切除术(PN),而对于T1b期局限性患者是否首选PN方案尚存在争议。目的 分析PN对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总体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影响。方法 2020年4-5月申请获得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使用权限并从数据库下载1975-2016年经病理诊断为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断年份、年龄、性别、人种、婚姻、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N组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样本,Kaplan-Meier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匹配前后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OS和CSS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均是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均是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在总体生存人群及肿瘤特异性生存人群中,两组T1b期局限性ccRCC患者诊断年份、年龄、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诊断年份、年龄、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是T1b期局限性ccRCC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与RN相比,匹配前后的Kaplan-Meier曲线发现,PN对患者OS有益(P<0.05),而对CSS无明显影响(P>0.05);PSM调整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PN是患者OS独立保护因素(HR=0.695,P=0.009),对CSS无明显影响(HR=0.804,P=0.301)。结论 基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角度,在手术可行的情况下,建议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优先考虑PN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64例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32例患者直接行手术治疗(PDS),32例患者先行新辅助化疗(NACT),再接受中间性肿瘤细胞术(IDS)。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及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未发现年龄、治疗前CA125水平、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原发肿瘤大小、转移类型、是否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满意程度等与总生存时间相关(P〉0.05)。仅因胸水细胞学阳性诊断为Ⅳ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者总生存时间中位数较直接行手术治疗者长39个月(P=0.020)。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满意程度相关(P〈O.001)。结论在经过评估无法行满意的肿瘤减灭术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考虑成为Ⅳ期卵巢癌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