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204例,其中单发肌瘤133例,多发71例,观察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流产率、妊娠结局等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妊娠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0.5~3.5年,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64.0%(73/114),活产率为45.6%(52/114),流产率为14.9%(17/114),异位妊娠率为3.5%(4/114);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52.7%(29/55),活产率为43.6%(24/55),流产率为9.1%(5/55),异位妊娠率为0,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肌瘤数目及肌瘤类型有关(P0.05),与BMI、盆腔粘连、肌瘤大小、术前宫腔形态及肌瘤是否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妊娠能力的危险因素(β=-0.344,OR=0.709,95%CI:0.606~0.829,P=0.000;β=0.228,OR=1.256,95%CI:0.995~1.585,P=0.051)。结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不育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不育症伴子宫肌瘤的患者101例,经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妊娠率。结果101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后妊娠43例(44.8%),分娩30例(31.3%)。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不育症伴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肌瘤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599例患者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其中6例发生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1.00%,其中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1.20%(5/415),开腹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为0.54%(1/184)。结论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史是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腺肌瘤剔除术后妊娠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在诊治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价值.方法 对66例130条输卵管(2例既往一侧输卵管妊娠切除)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证实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插导管加压注入亚甲蓝,诊断输卵管通畅34条,近端阻塞45条,伞端阻塞51条.结果 15例未见盆腔粘连,其中3例诊为双角子宫;2例子宫肌瘤压迫输卵管导致不通,肌瘤剔除后输卵管通畅;单纯输卵管系膜囊肿9例,剔除术后输卵管通畅;卵巢畸胎瘤1例,剔除术后输卵管通畅.其余51例均有不同程度盆腔粘连,输卵管增粗、迂曲、僵硬及伞端闭锁,镜下行盆腔粘连松解术,游离输卵管及卵巢,输卵管伞端整形造口术成功49条;对宫腔镜下加压通液宫角不张者及峡部、壶腹部阻塞(即输卵管近端阻塞)34条行镜下输卵管导管疏通治疗,成功29条.96条阻塞的输卵管术后腹腔镜下注入亚甲蓝,通畅78条,复通率81.2%(78/96).66例随访1年,妊娠29例(43.9%),其中4例输卵管妊娠,其余25例正常宫内妊娠.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检查、诊断、治疗三位一体,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治疗输卵管远端粘连阻塞126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输卵管造口、粘连分解等手术治疗输卵管远端粘连阻塞性不孕的疗效。方法 :于电视腹腔镜下分离粘连 ,恢复解剖结构 ,并进行伞端成形术、袖口状造口术、圆韧带悬吊术及病灶清除术等综合治疗。结果 :输卵管远端造口 78例 ,行粘连分离等其它输卵管重建术 4 2例。合并子宫极度后倾后屈行双圆韧带悬吊 13例 ,多囊卵巢钻孔 9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清除 6例 ,子宫小肌瘤剔除 5例 ,行输卵管系膜囊肿剔除术 2例。手术结束前腹腔镜下通液 ,双侧输卵管通 10 5例 ,单侧通 15例 ,双侧完全不通 6例。术后随访 2年 ,宫内妊娠率为 5 0 79% (6 4/ 12 6 ) ,宫外孕 6 35 % (8/ 12 6 )。造口术组的宫内妊娠率为5 0 79% (4/ 12 6 ) ,宫外孕 6 35 % (8/ 12 6 )。造口术组的宫内妊娠率 4 1 0 3% (32 / 78)低于粘连分离术组宫内妊娠率 76 19% (32 / 4 2 ) (P <0 0 1)。中重度粘连组的宫内妊娠率 4 3 6 2 % (41/ 94 )低于轻度粘连组的宫内妊娠率 71 88% (2 3/ 32 ) (P <0 0 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远端粘连阻塞性不孕有效 ,但宫外孕的高发生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应用肌瘤粉碎器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的利弊。方法 本院收治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剔除共426例的全部病例资料。对全部病人的术中、术后病理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在本院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无1例术后病理提示肉瘤变,仅9例提示子宫多发性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或恶性潜能未定,占2.11%,其中行全子宫切除的6例术后无复发,3例行子宫肌瘤剔除的术后随访,其中1例复发并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回报提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另外2例无复发。总结应用肌瘤粉碎器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且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8月因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需要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选择腹腔镜手术的88例,均无高血压、哮喘、心肺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数分成2组。改良组45例为肌瘤表面大切口、瘤腔分层缝合;常规组43例采用肌瘤表面纵行切口,瘤腔一层连续缝合。2组年龄、肌瘤数目、肌瘤直径、肌瘤的位置、盆腔手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38℃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手术时间短[(67.9±5.7)min vs.(71.2±6.8)min,t=-2.471,P=0.015],术中出血量少[(56.8±10.3)ml vs.(62.1±12.6)ml,t=-2.165,P=0.033],术后体温≥38℃例数少[5例(11.1%)vs.12例(27.9%),χ2=3.980,P=0.046],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73例复查B超,发现肌瘤改良组5.6%(2/36),常规组2.7%(1/37)(χ2=0.001,P=0.98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子宫大切口、分层缝合方式技术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子宫纵隔宫腔镜切除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12例患者均经宫腹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纵隔,同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所有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同时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烧灼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注射GnRH-a 2~3个月之后复查宫腔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宫腔镜,仅1例患者宫腔见轻微粘连,其余均未见粘连。结论 GnRH-a可有效预防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宫腔粘连,尤其适用于雌激素应用禁忌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结合术后系统防粘连治疗在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156例。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和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随访术后妊娠率、活产率及术后妊娠间隔时间。结果(1)HSG和B超检查对宫腔粘连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2.5%和60.5%,漏诊率分别为30.2%和32.6%,误诊率分别为7.3%和7.0%。腹腔镜检查提示〉70%宫腔粘连患者合并盆腔疾病。(2)术后随访1~2年,共追踪到80例患者,术后妊娠率为36.2%,活产率52.0%。术后平均妊娠间隔时间2~16个月,平均(7.2±3.3)个月,术后6个月内妊娠流产率高于6个月后妊娠(P〈0.05)。结论HSG和超声检查作为不育症的常规检查,对诊断宫腔粘连有一定的价值,但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宫腔镜手术是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提高妊娠率。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4~10个月妊娠几率最高,术后6个月后妊娠结局优于术后6个月内妊娠,合适的妊娠时机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 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均获成功.其中肌壁间肌瘤 45例、浆膜下肌瘤17例(无蒂肌瘤10 例,带蒂肌瘤7例),剔除肌瘤101个,肌瘤直径1~ 9 cm,平均 6.8 cm .手术时间25~270 min,平均99 min.术中出血10~400 ml,平均63 ml.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 4.7 d.术后病率25.8%(16/62).42例随访2~36个月,平均9个月,2例复发;10例不育中2例足月妊娠分娩.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中隔合并不育患者宫腔镜矫形术后的生育状况.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12月对58例因子宫中隔合并不孕或自然流产行宫腔镜下子宫中隔电切术.用针状电极完全划开中隔,直至中隔基底部位.如果宫颈管有中隔,则予保留.结果 58例手术均一次成功,未发生术中、后并发症.58例随访15 ~ 37个月,(22.4±3.9)月.完全子宫中隔妊娠率由术前29.4%(5/17)升至术后64.7% (11/17)(Z=-2.031,P=0.042),不完全子宫中隔妊娠率由术前34.1%(14/41)升至术后73.2% (30/41)(Z=-3.522,P=0.000);完全子宫中隔自然流产率由术前100.0%(5/5)降至术后9.1% (1/11)(Z=-3.371,P=0.002),不完全子宫中隔患者自然流产率由术前100%(14/14)降至术后3.3% (1/30)(Z=-6.229,P=0.000);完全子宫中隔患者的足月活产率由术前0% (0/5)升至术后62.5%(5/8)(Z=-2.165,P=0.030),不完全子宫中隔患者的足月活产率由术前14.3%(2/14)升至术后95.8%(23/24)(Z=-5.044,P=0.000).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中隔矫形术有助于提高子宫中膈合并不孕或流产的不育患者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增加足月活产率,改善患者生殖预后.宫腔镜下子宫中膈电切矫形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单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合成网片用于盆腔器官脱垂修补手术和阴道修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1980~2013年)、Cochrane图书馆(1995~2013年)、GoogleScholar(1980~2013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80~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13年),纳入合成网片修补术和传统阴道修补术2种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成网片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阴道修补组(IVMD:16.57min,95%CI:14.06—19.08mitt,P〈0.0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传统阴道修补组(WMD:24.98ml,95%CI:7.13~42.84ml,P=0.006),客观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阴道修补组(D尺:4.16,95%cl:3.10-5.58,P〈0.00001),主观治愈率明显高于传统阴道修补组(OR:2.13,95%CI:1.55—2.91,P〈0.00001),性交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阴道修补组(P=0.04),术后再发尿失禁、术后再次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P=0.13,P=0.06)。结论与传统阴道修补术相比,合成网片提高主、客观治愈率,提示合成网片应用于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有效,但仍需高质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剔除子宫多发肌瘤术中应用阴道超声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85例多发子宫肌瘤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n=42)与腹腔镜组(n=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于腹腔镜手术后经阴道超声引导将残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腔镜下剔除。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术中发现11枚残留肌瘤,均为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1.5—2.5cm。腹腔镜组7例复发(16.3%,7/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1例复发(2.4%,1/42),均为肌壁间肌瘤,2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3.321,P=0.068)。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肌瘤残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23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121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9例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术中、术后及随访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85.7±10.4)ml,明显少于开腹组(110.0±13.8)ml(t=-15.053,P=0.000),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24.9±3.9)h vs.(32.1±6.7)h,t=-9.986,P=0.000],术后住院时间短[(4.8±0.7)d vs.(5.7±0.7)d,t=-9.678,P=0.000].2组患者子宫肌瘤残留率[1.7%(2/118) vs.2.8%(3/109),χ^2=0.008,P=0.929]、复发率[18.6%(22/118)vs.16.5%(18/109),χ^2=0.177,P=0.674)、妊娠率[14 4%(17/118) vs.20.2%(22/109),χ^2=1.329,P=0.249]、分娩率[7.6%(9/118) vs.11.0%(12/109),χ2=0.772,P=0.380]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相关因素对患者妊娠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为12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子宫肌瘤位置、类型、大小、数量,手术方式及盆腔粘连情况.术后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妊娠、生育情况.结果:患者年龄对术后妊娠能力有显著影响(P =0.0005),手术方式对术后妊娠无影响(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原发性不孕患者及60例继发不孕患者应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检查治疗宫腔病变、盆腔病变,并行输卵管插管通液。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中盆腔粘连和/或输卵管阻塞积水11例(12.2%),宫腔内病变5例(5.7%),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11.1%),多囊卵巢综合症4例(4.4%)。继发性不孕患者中盆腔粘连和/或输卵管阻塞积水33例(36.7%),宫腔内病变13例(14.4%),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14.4%),盆腔输卵管结核1例(1.1%)。对发现病变通过宫腔镜、腹腔镜实施相应手术。妊娠率达到42例(46.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增加了疾病检出率,实现了两种微创手术优势互补、诊治同步,提高妊娠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因素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后心房颤动(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237例首次接受OPCAB的临床资料,对POAF的术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OAF发生率16.9%(40/2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8,95%CI:1.019 ~1.118,P=0.006)、BMI(OR=1.138,95% CI:1.010 ~1.281,P=0.034)、舒张压(OR=1.056,95% CI:1.020 ~1.094,P=0.002)及左心房前后径(OR=1.089,95% CI:1.002~1.184,P=0.046)是OPCAB后POAF的术前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BMI、舒张压及左心房前后径是OPCAB后发生POAF的术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217例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17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17例患者中男性103例,女性114例,中位年龄55岁。除4例患者因广泛浸润未完整切除外,其余213例均行完整切除,其中35例行腹腔镜手术;48例术后EI服伊马替尼。178例(82.0%)患者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74个月。随访期间有16例(9.0%)发生术后复发和(或)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OR=2.547,95%CI:1.466~4.424)和核分裂像(OR=6.556,95%CI:2.974。14.449)是影响根治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患者中带瘤生存者5例,11例死于GIST,其中小肠GIST7例,肠道外GIST4例。Cox回归分析显示,核分裂像(RR=2.654,95%CI:1.094~6.438)与复发和(或)转移(RR=32.988,95%CI:3.879~280.529)是GIST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肿瘤部位与核分裂像是影响GIST根治术后复发和(或)转移的独立因素,核分裂像与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是影响GIST预后的独立因素。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联合靶向治疗可使GIST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康复快,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根据肌瘤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为105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55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50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种类、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康复、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疾病种类、年龄、术前血红蛋白、合并内科疾病、子宫重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粘连例数及术中失血量腹腔镜组优于阴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长于阴式组(P〈0.05)。结论:腹腔镜及阴式子宫切除术各有优缺点,相较阴式手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手术视野更清晰,尤其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等疾病的患者。术者应根据手术指征、自身手术经验及盆腔解剖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